一、消息文本的基本表现特征
消息文本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本文,基本上代表了其他新闻文本实现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和规则。从有代表性的“倒金字塔式”产生到现在,虽然随着人类新闻活动的发展和新媒介的运用,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它的表现形态仍保持着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
1.迅速及时的时效性
我们在第一章谈到新闻传播的价值时,谈到“时新性”价值,“时新性”中包含了新闻的时效性特征。但不同的新闻文体文本,时效的含义并不一样。对消息来说,迅速、及时才是时效。特别是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新闻以“时”论,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可以现场报道或当天的新闻时间播出;网络新闻也可以抢在当时或当天发出;报纸以“天”论,最迟也会在第二天就刊发出来。消息的“时效性”满足了广大受众对重大新闻事件信息需求的迫切心理,维护了受众知情的权益,这是所谓“第一时间”的价值。例如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被恐怖袭击,当第一架飞机撞击时,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唐·达勒(Dahler)在家中正透过窗户往外看,看到巨大的浓烟包围着楼层,疯狂中的人为了逃离从窗户跳下来。达勒抓起电话打给美国广播公司,作了“整个大楼已经坍塌了”的第一时间消息报道。[1]消息的这种时效性决定了其文本的“电讯”文稿特征,决定了它与其他新闻文体文本表现形态的明显差异。
2.短小精炼的简明性
新闻消息文本短小是由它的功能和性质决定的。要迅速、及时报道,不可能去长篇大作;通讯社以电讯形式发出,不可能洋洋洒洒。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我国当天下午4时发布消息。世界各主要通讯社纷纷发消息:日本时事社4∶05分,5个字;共同社4∶06分,19个字;美联社4∶07分,5个字;路透社4∶09分,20个字;合众国际社4∶10分,50个字;法新社4∶15分,113个字。[2]消息文本的短小是篇幅表现形式上字数的限制。西方新闻专家认为,“最可读”的新闻每篇的字数不宜超过500字;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91年6月30日制定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规定了消息作品评奖的篇幅标准,文字消息600字以内,广播、电视消息三分钟以内。
短小是篇幅特征,同时也是对新闻事实信息处理的规则体现——文简而事明。消息文本要把新闻事实的基本信息要素表达出来,把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五W)交代清楚。正如1945年12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从五个W说起》说的那样:“新闻必须有五个W……,犹之乎人的头脸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一件,就不成样子了。”[3]
3.结构组织的规律性
拿一个新闻文本,不需要看内容,只需要看它的文本结构就能判断它是不是消息。比较:
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进了博物馆
新华社上海1956年2月25日电 上海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新的生活。
人力车最早出现在日本。……[4]
北京最后的粪桶
王伟群
这是北京仅存的几名背粪工人。
他们是老知青,在北大荒生活了多年。回到故乡后,他们背走了时传祥的粪桶。在靓女如云的橱窗里,在豪华亮丽的大饭店玻璃墙上,极不相称地反射着他们的影子。
……[5]
第一个是新闻消息文本,有讯头和导语,第二个不是。消息文本的最基本形态是以一个重要事实或理念为中心的单一元素消息,电讯文稿特点和简明性特征影响到文本的表达程式,形成结构组织的规律性。典型的消息文本是所谓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它由“标题——讯头——导语——主体——结尾”五个部分构成。这五个部分有基本的任务分工:
标题 文本内容的概括
讯头 新闻消息的来源
导语 新闻事实的核心要素概括
主体 事实具体发生情况陈述(或包括新闻背景材料介绍)
结尾 事实的发展及有关情况
这种结构的规律在不同的消息文本中有变化,但基本的结构要素不会变化。如那些“非倒金字塔式”的消息,只是对新闻事实的基本构成要素(五W或五W一H)处理不一样,不一定按所谓“前重后轻”安排新闻文本的内容,但标题、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仍是有规律的组合。即使是那些非“纯新闻”的消息,其文本结构组织仍然具有这个“规律性”的基本特征。后面我们将会做一些比较。
4.叙事陈述的概括性
消息文本以简明扼要为根本,叙事上表现出极大的概括性。一是对整个新闻事实进行高度的提炼,去除了那些枝枝蔓蔓,保留了基本事实的核心要素,陈述的是一个浓缩的事实主干。如《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的导语:
《人民日报》贝尔格莱德1999年5月8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当地时间7日5时(北京时间8日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到目前为止,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这是整个新闻事实的提炼,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要素齐全,陈述出事实的基本面貌。二是以叙述手法为主,尤其是导语和背景资料主要采用概叙的方式;三是用词精当,句式平稳,很少修辞,整个语言表达平实简练。如上例的用词很准确,语句干净利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