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讯文本的基本特征
通讯文本继承了中国叙事文章的优良传统,立意高远,神形兼备,章法灵活,风骨昭然;吸收了中国各类叙事文体的优秀手法:历史叙事的客观陈述,公文叙事的平实概述,小说叙事的形象表现,散文叙事的情理熔铸,等等;秉承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根本要旨,信息的质量,受众的喜好,传播的效果,在追求三者的卓越中形成了自己的新闻传播特点和优势。
1.主题的时代性和深刻性
前已谈及,新闻消息报道可能有时只有单纯地告知受众事实信息,只是“传声筒”、“录像机”而已。但通讯则不同,任何时候,它都必须具有鲜明的主题,它要通过一个或几个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说明问题,传播思想。通讯文本的主题,与中国文章的传统相承,讲究高远的立意,突出表现主题的时代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主题的时代性,是通讯文本作为新闻的“新”的体现。与消息文本相比,通讯文本对新闻事实的传播不在及时性上,而在时代性之新上。穆青在谈到新闻的“新”时强调“四新”:对人民群众有教育意义和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情况、新事物、新人物、新经验。[17]它们不是时代的浮光掠影,而是这个时代深刻的思想。通讯站到时代的高处,抓住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开掘出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从而显示出新闻事实的意义和价值。如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道德精神与物我私欲的冲撞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和女色的诱惑,腐败堕落了。他们严重地影响了党和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组织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曾经一段时间,一个个高官落马,有些地方党员形象扫地,人们的思想和理念产生了困惑。在这样的背景下,正气、正义、公正、无私是时代思想和精神的呼唤。新华社1995年4月6日播发了何平、朱幼棣、陈雁、陈维伟、魏武、王世亮采写的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信念、忠诚无私,而又有普通人的情、爱、义的共产党人形象,矗立在世人面前,人们在孔繁森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实品质和精神,看到了有这样领导干部的希望。文本主题思想深刻,它展示了这个时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本质。
2.事实的典型性和丰富性
通讯文本的新闻事实具有典型性特征,这是通讯的传播功能决定的。同消息相比,通讯追求的是新闻事实对受众的深刻而长效的影响。换句话说,通讯文本同叙史文本、文学文本一样,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积淀,具有历史流传的生命力价值,不像消息文本那样是“一次性消费”。因此,通讯文本的新闻事实构成是具有社会典型性意义的真实事实,其典型性意义比文学作品的典型性意义要求更高。新的、有变动性的事实都有可能成为消息文本的事实材料,但不一定能成为通讯文本的素材。比如许多突发事件或趣闻异事,在主题上,或者在情节、人物方面等不典型,不能反映出事物的深层规律和本质,那就不能构成通讯文本的新闻事实。我们看看那些通讯名篇,它们差不多都是时代社会的脉动,富有典型性。如穆青的人物通讯中,解放区的积极分子赵占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石油“铁人”王进喜,植树“老坚决”潘从正,植棉模范吴吉昌、建设红旗渠劳模任羊成等,一个个都是体现着时代精神和风貌的典型性人物。
无论是新闻人物的典型性,还是新闻事件的典型性,都不是一个标签,贴上去就成为通讯了。通讯的事实是丰富的,文本的信息含量很大。消息可以是某一点刚露头的信息,可以是事物初现的轮廓;特写可以是某一点,可以是某一个侧面;而通讯文本无论长短,其事实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和形象,是一个全面而丰满的独立整体。通讯文本的丰富性,体现在它对新闻人物或事物详细、深入的表现上。它不仅要把所报道的新闻人物或事件的概况、结果交代出来,还要用生动、具体的事实,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详细地表现新闻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展示它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比如两次进藏的好干部孔繁森,1994年11月29日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在车祸中不幸殉职。这个事实可以构成一个消息文本的新闻事实。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惊叹的遗物:一件是仅有的8.6元钱款,一件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个事实可以写成特写。但通讯文本的构成事实,则要比它们更多更多。《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写了孔繁森两次进西藏,历时十年中的一些典型的感人的事迹:第一次进藏在岗巴三年的工作概况,第二次进藏时的亲情与职责,为阿里发展走遍县乡,雪灾中慰问藏民,收养三个藏族孤儿等等。这些事实都有具体的行为、场面、细节等的表现,如风雪中把毛衣脱给了藏族老阿妈,为抚养三个孤儿而献血1900毫升…文本中的孔繁森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非常丰满的典型人物形象,而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
3.叙事的情节性和灵活性
通讯文本在叙事上注重新闻事实的故事性,对新闻事物或人物的反映,不仅仅停留在结论上,而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和场面、细节表现出新闻事实的详细运动状态和人物活动的经过。因此,文本的结构是故事情节性的,有事实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有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矛盾冲突。我们在第四章中已经对“通讯文本的情节式结构逻辑”作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通讯文本的结构模式大体上说是中国叙事文章的典型结构,开头、主体和结尾,但在叙事的安排上没有固定的格式,顺叙、倒叙、插叙等都很灵活,善于变化。
4.表现的形象性和多样性
通讯文本在叙事表现上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用故事化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场面、细节增强人物、事物、事件的形象感。穆青在谈到新闻报道的形象化、立体化时说:“我们在新闻写作上需要有所突破,要善于把概念的表述诉诸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的报道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形象地看到你们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18]这虽然是针对整个新闻报道而言的,也正好表述出了通讯文本表现新闻事实的特点。通讯文本的形象性决定了其表现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相对于消息文本等而言,这成为通讯文本的一个特点。
通讯文本要记叙事实,要写出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经过,要写出人物的具体形象特征,还要表达出作者对人和事的主观感受,表明作者对人和事的立场和爱憎情感。因此,通讯文本在形象性的主色调下也有几分阐释和评议的理性色彩,体现出比消息、特写更有报道深度。为此,通讯文本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体现在以叙述和描写的结合为主,灵活地使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议论抒情并用等手法。穆青在谈人物通讯的写作时就说:“人物通讯常常需要叙述一些有关人物的概括材料,但要善于将这种叙述同描写结合起来,以描写带动叙述:描写为叙述张本,描写为叙述开路。这种描写和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写出一个个表现故事和情节的感人的典型画面,再以这些画面为骨干,同那些叙述连缀贯穿起来。这样,就好比绿叶衬托红花,一条藤上牵着一串瓜,读来感到疏密相间,有动静有起伏,不致沉闷。”有时“仅仅是用客观事实的描述,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出感情,也不能满足读者感情上的需要。因此,为了使读者和记者一样地动感情,在必要时就需要用蕴含哲理的抒情描写和议论。”[19]有关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可以参见第六章第三节《新闻文本叙事的表现手法》中的举例分析。通讯文本表现的形象性和多样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或事件的性质,使文本的表现更具有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