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民族大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党政工作总结

广西民族大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党政工作总结

时间:2024-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开好了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开展2007—2009学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共评出1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6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0位“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广西民族大学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党政工作总结

(2009年8月27日)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根据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2009年3月24日正式启动,至2009年8月底各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在全区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高校第三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下,学校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以实施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为载体,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认真整改,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形成了推进学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学校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调研、宣讲、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举办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群众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活动,撰写了高质量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和实施整改落实方案。在对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总体评价满意度达到99.4%。突出实践特色,边学边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学习调研阶段,修改、实施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抓住机遇,通过银行贷款筹措经费2.1亿元,扎实推进西校区建设的步伐;以申报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契机,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加强校地、校企科技合作,与河池市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以设施一流、组织一流、服务一流为工作目标,高质量地完成了2009年广西体育高考组织工作;加快新建的三栋高层住宅楼的竣工验收交付工作并新增建一栋高层教师住宅楼,加大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的力度;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制定出台《毕业生就业促进办法》,开展党员“牵手毕业生”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在分析检查阶段,一是解决了两件突出的民生问题:办好教职工食堂和为多媒体教学楼、基地楼的自修室装上窗户。二是办好了一件大事,即西校区二期工程开工仪式。三是开好了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四是继续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广泛挖掘东盟国家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市场。在整改落实阶段,学校集中力量做好几件事:一是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西校区开工建设的进度。二是全面清理学校的规章制度,8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并提出完善和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的计划。三是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至8月15日,据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统计,2009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3.7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四是落实增加在职教职工岗位津贴和退休教职工的生活补贴。五是投入270万元维修学生宿舍、图书馆馆舍、图书馆机房以及道路的翻修。六是做好附中附小办学的调研方案,8月底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七是继续加紧治理相思湖。

作为全国、全区和高校工委“三位一体”的重点联系单位,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有亮点、有特色,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钟海青书记在全区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作了典型发言。中宣部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姜培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长陈向群、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高枫等各级领导相继来我校指导检查,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增强了活动成效。

二、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强化

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得到增强。根据区党委的部署,认真做好厅级干部的民主推荐和考察干部工作,加强厅级副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完成处级干部后备人选的推荐工作和各级各类后备人才数据库的建设。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广西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校和企业领导人才项目,全校共有17人报名参加,7人进入面试环节,4人进入考核环节,最后2人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命。选拔和培养优秀干部,2009年上半年共提拔处级领导干部6人,其中正处3人,副处3人,调整13名。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理论素养的目标对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全员干部培训。4名厅级干部参加了2009年度厅级干部自选培训专题研讨班学习;共选送12名干部分别到高工委党校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广西干部学院、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和培训;另外,有2名干部到县市和区外高校挂职锻炼。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基。本学期发展新党员803名,有643名预备党员转正,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034人。组织党建评优工作,共有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2名优秀共产党员、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自治区高校工委的表彰。开展2007—2009学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共评出1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6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0位“优秀共产党员”。开展“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各党总支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展“党员牵手毕业生”活动,建立教职工党员与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对子,为毕业生推荐工作;机关党委开展深化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品牌,优化服务环境,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日益深入。召开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各职能部门党政主要领导签订了2009—2010年党风廉政责任书。加强对党员的廉政宣传和教育管理,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全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党员师生代表观看干部作风教育片《情暖万家》,在校内开展“扬正气,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活动,推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党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加强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抓紧抓好学校基建工程、招标采购、招生考试、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和广西体育高考等重大事项的监督,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及全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会,深入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深化了一个主题,即深化“诚、勤、信、行”思想道德品牌建设,突出实施学风建设工程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两个重点,强化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五四期间,学校举行“歌唱祖国,弘扬五四精神”为主题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等领导来到我校亲切地看望各族青年学生,勉励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召开师生座谈会,强烈谴责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引导各族师生认清事件本质,并及时解决新疆学生的实际困难,得到自治区政法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我校相思湖论坛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十佳校园BBS”称号,是获此荣誉的唯一一所非重点大学。我校入选广西评选推荐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候选公示名单。

三、推进博士学位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快

大力推进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完善并实施了《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2009~2011年)》,明确了开展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工作的思路、目标、步骤和举措。根据《规划》,相关学院和学科制订了《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建设任务书》。召开博士点建设工作会议,对2009年建设指标的分配落实及进展等情况进行交流和座谈。加强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合作,与中央民族大学签订了《对口支援合作协议》,与中山大学商谈了完善原有合作协议的意向,争取重点院校在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对我校的支持。组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积极申报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为通过博士点建设验收打下一定基础。

硕士学位点建设扎实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和法律专业硕士通过了评审答辩,实现了学校专业硕士授权零的突破。2009年,我校还有13个学位点学科获得了总计195万元的自治区财政资助。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学位委员对2006年启动的5个学位点学科的评估验收工作。精心准备2008年度和2009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的支撑材料和汇报材料,顺利通过了财政部委托专家组的检查评估,为进一步获得中央财政资助奠定基础。

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形成校院两级抓师资队伍建设格局。共引进12名博士、教授,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了45名硕士毕业生从事行政、教辅工作。制定了全校2009—2010学年度教师进修工作计划,计划列支100万元作为年度师资培训专项经费;有10位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各学院按照2009年师资培训计划,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如利用硕士点建设经费资助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培养硕士生导师后备队伍;加强外联创造机会输送年轻教师出外访学;积极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为新进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比例为48.3%,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63.2%,少数民族比例为41.9%。有1人(欧业林)入选2009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2人(黄留佳、庞明珍)获得“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12名教师获得了广西2009年财政资助出国留学项目,其中2人为访问学者、10人出国攻读硕士学位。有1名教师(龚永辉)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外国语学院被评为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享受2008年下半年学术假的5名教师考核合格,批准2名教师(王柏中、黄秉生)享受2009年下半年学术假。

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果,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教改成果不断涌现。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4项。其中,有2项成果(《从传统教学到混合式学习:<民族理论与政策>十年课改》、《边疆民族高校特色学科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教育厅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有3个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物理经济管理)成为第五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中,我校获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7项,启动项目7项。有1项课题入选广西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综合类项目,2个创新实验区成为首批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全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3项,另有1人获优质课二等奖。在首届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有1人(唐荣双)获一等奖。

各类竞赛成绩喜人。在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比活动中,1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荣获“自强之星”提名奖;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舞蹈节目二等奖1项,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2009年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大赛中表现突出,获全国银奖和全国铜奖各1项,成绩列广西高校之首;获得“横店影视城杯”2009年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团体二等奖和2项个人一等奖;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博客商务主题赛一等奖;在第三届广西高校泰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中包揽前三名;1人在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中获反盗版公益单元三等奖;在第五届广西啦啦队健美操比赛中名列前茅,囊括体育专业组中的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和三人操3个一等奖,以及技巧啦啦队二等奖和舞蹈啦啦队三等奖;获得第三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500米第四名,第六届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八百米第一名、五百米第二名;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广西赛区冠军,广西大学生篮球锦标赛季军。

生源质量普遍提升。协助区教育厅做好2009年广西体育高考工作和全区播音专业艺术高考工作。招生形势喜人,录取硕士研究生435名;本科招生专业有50个,其中新增会计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取本科生3354人,预科生163人,专科生398人;一本录取的文史类和理工类分数均高出区内最低控制线;二本录取的文史类和理工类最低分数均高出区内最低控制线37分;相思湖学院录取新生2128人,文、理科录取分数皆列全区独立院校前列。

继续教育改革出现新气象。召开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实施“继续教育三年振兴行动计划”。新开办了17个校外教学点,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函授点办学行为,初步完成成人学历教育学分制管理系统的研发并投入使用。出台《广西民族大学非学历教育暂行管理办法》,规范非学历教育办学行为,面向社会举办6次培训班,培训学员352人次。

五、积极开展学术创新活动,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科研管理。制定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出版基金管理办法》和《广西民族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

踊跃申报科研课题,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获广西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民委科研项目7项;校级课题立项86项。1人获得“云南省2009年优秀博士论文奖”;通过学科建设经费和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了10部书稿。拓展科研创新平台,在原有校地合作基础上,又与河池市政府签署了《校市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的科技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结对帮扶百色学院,搭建互助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学术交流广泛开展。共举办重要学术会议7次,派遣70余人次赴校外参加学术会议,邀请校外专家作学术报告70余人次。举办或承办了全国档案学理论学术研讨会暨《档案学通讯》杂志通联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ICAES)“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专题会议和“侗台语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题会议、广西瑶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

研究生创新活动成果丰硕。获得2009年区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共39项,其中: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35项;研究生学术论坛2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1项;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1个。评选出2009年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共100项,其中文科76项,理科24项,资助总额22.4万元。开展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文竞赛,举办首届研究生田野调查资助立项活动,共资助了20项田野调查和社会调查项目。

图书馆藏呈现特色化、专业化。在图书采购中进一步对重点学科倾斜,在购书时征求各学科专家学者意见,协助选书定书,派人到北京书市采购图书约1万册,试行教职工网上图书推荐征订系统。上半年,预定图书近1.6万种,约4万册,130万元,到馆图书3.4万册。实施专题特色数据库工程,包括广西作家文库、东盟中文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硕士论文数据库等,其中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已经启动。

六、拓展和提升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国际交流进一步拓展。共接待国(境)外来访或顺访团组33个269人次;与国外合作院校新签协议2份,续签协议9份,其中,越南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干部司165计划办公室与我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拟于下半年派20—30名干部来我校进行3—6个月的短期培训;派出929名2007级学生赴泰国13所院校学习和实习。举办了“老挝、泰国新年泼水节”,丰富了留学生的学习生活。

汉语国际推广实现新突破。经过3年不懈努力,我校与老挝国立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获批准,成为我国在老挝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继续承担国家汉办2009年派往菲律宾和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遴选、派出和后续管理工作,先后派往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46人,菲律宾汉语教师志愿者29人。举办了3次汉语水平考试,首次承办了高等考试,共有913名留学生参加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考试。泰国教育部决定在我校建立泰语水平测试点,由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与我校进行了泰语水平测试的预测。

留学生教育成效良好。上半年外国留学生在校生总数为650名,分别来自14个国家,包括研究生15名,本科生215名,语言生420名,其中,有17名老挝留学生通过“广西政府奖学金”被我校录取。315人完成学业毕业、结业,其中1人获硕士学位,22人获学士学位,292人结业;109名留学生获得校级奖励,其中32人被评为优秀留学生,31人在汉语水平考试中取得7级以上的优异成绩。

七、统筹推进东、西校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东校区各项工程稳步推进。四坡十四栋学生公寓完成了地质勘察工作,已进入了设计阶段。学术交流中心工程基本完成,将改善学校承办学术会议和接待外来人员的条件。国际教育综合楼工程已完成桩基础检测,正在进行承台施工;网球馆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对科技楼报告厅、四坡8栋、三栋高层周边道路、桂园路、相思湖环湖路等进行了维修;相思湖污水治理相继完成了辅助工程和淤泥清理工程,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

西校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西校区二期工程开工仪式顺利举行,学生公寓和基础设施项目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理工实验楼、民族预科与干部培训楼、艺术楼、图书馆均完成了地质勘察,正进行方案设计和修改。另外,相思湖学院学生公寓B6—7#楼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园林绿化工程、内湖修建工程、田径运动场基础工程也将陆续竣工。

八、关注民生,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重视双困生就业问题,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截至8月15日,全校2009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升学人数为3407人,就业率达93.73%。有253人考上研究生,70人入选选调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拟聘256人,40人成为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拟招募26人,还有一批毕业生即将走上大学生村官岗位。在就业工作中把既有经济困难又有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简称“双困”毕业生)就业问题摆出优先解决的位置,建立了“双困”毕业生档案,为他们及时开办了宣传写作能力、计算机快速录入能力、普通话能力等培训班,提升毕业生的非专业素质能力,增强“双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共审核和发放各项奖助学金6711人次493.38万元。其中,国家助学金4088人408.80万元;各类社会奖助学金211人次22.10万元;专业奖学金2412人62.48万元。新争取到美国晨光基金会助学金10万元,广西浙江商会助学金2.8万元以及香港钟惠明基金会资助项目,均于本学期启动实施。此外,共发放勤工助学工资、物价补助、减免学费等共计10800多人次316.81万元。

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选修课,举办了第四届心理健康活动节;召集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舍长进行《如何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的专题培训,受理学生心理咨询70人次。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选派学工干部参加校外辅导员学习培训。

积极解决附中附小办学困难。充实附中附小领导班子;积极扶持附中筹建新教学大楼,调配原预科教学楼部分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给附中使用;完成附中旧教学楼的拆迁工作;向教育厅、南宁市教育局等部门反映附中附小办学问题,努力争取有关部门对附中附小办学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的资助和支持。认真撰写专题报告,参加教育厅举办的高校附属中小学面临问题研讨会,对附中附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力配合教育厅对我校附中附小进行的实地调研,为进一步解决附中附小办学问题提供参考。

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从今年起在职教职工增加一个月的固定岗位津贴。积极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三栋高层全额集资住宅楼全部竣工并交付住户使用;加快推进第30栋住宅楼项目建设,完成了住户选房环节,已进入设计阶段;四坡食堂建成投入使用,开辟八坡教工餐厅,为学生和教职工就餐提供便捷服务。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解决了我校教职工5名子弟的入学困难。

认真改进离退休工作。实行《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组织离退休教职工外出参观活动安全协议书》;积极向离退休人员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两会”精神;老年大学开设了太极拳(剑)班,满足老年人学习太极拳的需求;从8月份起给退休人员每人每年增发600元生活补贴;成功承办了全区高校离退休工作研讨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广西各界妇女庆‘三八’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咏比赛”获得一等奖,组织参加自治区教育工会汽排球比赛获得冠军。此外,还举办了教职工“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篮球比赛,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庆‘三八’联谊会等文体活动,受到广大教职工的欢迎;学生社团推出了不少特色活动,如举办了第七届社团文化节、第二届广西驻邕高校涉农社团发展论坛、电脑文化节、新闻知识活动沙龙、大型免费兼职实习招聘会、新书好书推介会等。

九、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规范学校规章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对全校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了《广西民族学院行政印章管理规定》等116件规章,修订了《学生公寓住宿管理制度》、《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12件规章,制定了《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教职工行政纪律处分暂行办法》等16件新规章。

强化财务管理,努力开源节流。完成了2009年预算分配方案的编制工作;积极向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等部门寻求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到贷款2.45亿元人民币,为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做好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全面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健全物资招标采购机制。定期召开学校物资招标采购组会议,讨论物资招标的重大问题,研究如何缩短采购运行周期,提高效率。上半年共完成物资采购43项,执行经费共555.61万元,包括政府代理机构招标采购4项、校内询价采购31项、校内招标采购8项。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对后勤各实体2008年目标管理完成情况进行了审计;完成经济合同审计事项78项,合同金额达7813.59万元;基建与维修工程结算审计45项,审定金额6039.82万元,审减率9.5%。

努力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派送有关骨干参加广西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和标准化食堂评建工作培训,到广西医科大学等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进一步完善了经济服务实体《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伙食价格管理体系,确保饭菜质量和物价稳定;完善水电用量监控系统,大力推广节能灯,减少水电费用开支。大力宣传“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覆盖到全校各单位和每一间学生宿舍,促进师生提高疾病防范能力;同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食品原料进货渠道的监控和学生饮用水质量的监管。

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创建安全和谐校园。加强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排查整改工作,维修损坏的防火和灭火设施,共购置新灭火器200具。加强与华清园物业公司驻我校校卫队的监督和协调,进一步强化了门卫管理、巡逻防范和治安岗执勤,严打校内违法犯罪活动,抓获不法人员29名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建议,协助上级部门进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预科教育、学报编辑、校产管理、校友联络、计划生育、绿化卫生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但仍存在一些困难与不足,如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有待增强、科研横向合作仍需加强、基建项目拖延现象依然存在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