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要点

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要点

时间:2024-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要点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规划建设和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工作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要点

(民大〔2009〕221号)

(2009年8月26日)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规划建设和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工作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围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目标,保持求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大解放,大胆创新,着力破除传统思维定式,克服自满心态,进一步增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广西民族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抓紧抓实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二、按照《规划》要求,推进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建设

(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2009—2011年)》的要求,完成民族学、亚非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计算数学、科学技术史等6个博士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项目建设任务书的制定工作;加强博士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内涵建设,尽快形成标志性成果;组织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申报,力争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成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继续加强申博外联工作,为博士点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搭建发展平台;认真做好硕士点及专业硕士的申报工作。

(二)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民族学、东盟学学科群建设,推进区级、校级重点学科发展,促进优势学科之间的学术融合和资源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学科布局,凸显学科的群体优势;开展民族学、亚非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数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个区级重点学科的检查及评估工作;制订和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工科发展三年计划》,大力推进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为主打学科的工科建设;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部分调整学科布局,完善教学机构设置,创造条件在政学院基础上组建政治学院、法学院,理顺专业、学科归属的关系。

(三)制定并实施“学科带头人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完善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创新团队的组织新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制定“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支撑学科人才引进办法”和配套的考核制度和绩效指标,设立“相思湖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首席教授岗,加强学科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引进与管理,形成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发挥作用的机制;制定“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计划”,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加大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组织申报“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及“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为学校优秀教师的发展创造机会;做好2009年学校急需人才招聘的各项考核工作和2010年学校各单位人才需求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必修课、强化选修课、活化实践课;以精品课程为引领,建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档案管理学》等一批高质量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继续做好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强化多媒体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出版一批高水平课程教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二)实施专业改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自身全面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格局,完善专业培养模式,拓宽专业方向,使专业发展获得新的活力;做好东南亚语种群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作;按照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加强新专业的建设情况检查和教学质量监控;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三)在对教学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实施科学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数据系统,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四)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进一步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结构,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增加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专业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积极探索学校与地方、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内外教学资源数据库,探索校内外教学资源共享的路子。

(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校级、自治区级以及广西教育科学和全国教育科学等不同类型课题的立项申报和建设管理,增强教学改革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研究服务于教学实践的能力,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或国家民委教改课题立项建设项目。

(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做好2009年区级、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经费管理,以及2008级区级、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结题汇总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开展2009年度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强化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七)推进继续教育改革。进一步规范各函授站、教学点的办学行为,完成成人高等教育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加强非学历教育,成立广西民族大学培训中心,筹备建立广西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培育具有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非学历教育品牌,切实增强继续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

(一)探索科技合作模式,拓展合作内容和合作领域,参与由教育厅组织的“高校三对创新计划”和科技厅科技活动周活动,加强科研横向合作的调研和落实工作;召开科协工作大会,开展科协换届工作和基层科协组织的重建工作。

(二)凝练科研方向,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申博学科所需的科研条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与约束的机制,营造竞争向上的科研氛围。

(三)加强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做好广西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带动东盟学学科群建设。

(四)强化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组织做好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加强科技项目申报的指导和培训,重点提高科技项目书的撰写质量,提高科技项目的中标率;以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与质量为导向,加强科研项目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进度管理,努力培育标志性成果。

(五)广泛开展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大对学术讲座、科技推广和学生科普活动的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六)加强图书文献、学报和信息化建设,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围绕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文献结构,充实文献数量,加强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严把学报质量关,努力提升学术品位,不断提高学报在全国高校学报中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五、大力开发国际双边教育资源,提高合作办学层次

(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大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力度和规模,启动与老挝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落实与越南、泰国合作院校合作培养学生计划,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规模和层次;做好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训、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和越南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干部来华培训工作;落实与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越南国民经济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菲律宾东方大学、美国纽海文大学和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的合作项目;完善东盟网站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国际教育信息化。

(二)加快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步伐。启动越南东方大学和海防大学汉语培训中心的招生与培训工作;承办好国家汉办国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的培训工作和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相关工作;做好泰国玛哈萨拉坎大学孔子学院相关工作和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汉语教师在泰国和菲律宾的后续管理。

六、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进度

(一)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保证西校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好西校区二期工程施工用水、用电连接及安装工作,确保按期开工;加快完成西校区二期工程各个项目的设计、评审及报建各项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做好相思湖学院在建项目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

(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进东校区各项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学术交流中心、网球馆、国际教育综合大楼等在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做好四坡十四栋学生公寓、附中教学楼等待建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完成相思湖治污工程相关招标程序,力争尽快开工。

七、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契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在全校开展维护国家统一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宗旨抓好主题教育;深化大学生“诚、勤、信、行”思想道德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方案,使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2007—2009年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弘扬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爱生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推动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三)做好学生管理和资助工作。继续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没有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报到入学;健全“奖贷助勤免补”的联动机制和资助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勤工助学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地震灾区学生的资助工作,确保他们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四)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进一步创新就业工作方法,完善就业工作体系,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大学生全程化的就业教育与指导工作,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切实做好毕业年级的教学安排,协调好实训实习与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市场的建设,规范就业管理,建立和健全就业网络,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探索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法,建立大学生创业培养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简称“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努力实现“双困”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

(五)举办歌咏比赛、主题征文摄影书画展、组织师生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广西及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八、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一)制定并实施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做好2010年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继续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查漏补缺、修改完善,并汇编成册;梳理机关各类办事程序和流程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代会的积极作用,畅通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渠道。筹备召开学校六届一次教代会,做好教代会各项决议、决定的落实工作,认真处理代表提案,不断提升教代会在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作用;组织召开学校工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四)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做好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和2009年度决算的编制工作;做好2010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针对存在问题,做好整改工作。

(五)做好基建工程和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完善基建工程招标专家库建设,完成2009年招标采购任务。

(六)强化审计职能。加大对基建、维修工程及招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的审计力度,在完善程序及内容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审计;根据党委要求,认真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七)扎实做好校友联络、档案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离退休工作。

九、办实事、求实效,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一)继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完善收入分配办法,多渠道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结合全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新的岗位管理业绩津贴制;加快30栋高层教职工住宅楼报建进度;完成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当前附中、附小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三)强化后勤服务和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严格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监督,确保饮食供应安全;继续开展创建“卫生优秀学校”、创建文明校园的教育活动。

(四)抓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重大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做好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开展学校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