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党政工作总结

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党政工作总结

时间:2024-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广西民族大学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党政工作总结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按照《广西民族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截至2009年12月,完成整改项目32项,占应整改项目总数的90%,其他整改项目根据条件也在有序推进当中。

中共广西民族大学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党政工作总结

(2010年2月26日)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巩固和深化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党的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在自治区党委和高校工委的统一部署下,我校积极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形成了推进学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按照《广西民族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截至2009年12月,完成整改项目32项,占应整改项目总数的90%,其他整改项目根据条件也在有序推进当中。作为全国、全区和高校工委的重点联系单位,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群众总体满意度达98.7%,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并在全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代表全区高校作经验介绍。

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信息科学管理,在条件成熟的12个学院党总支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委,完成基层党组织的委员换届工作。继续办好党校,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168人;做好党员教育和发展工作,发展新党员1075人,批准预备党员转正669人。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09年度考核大会,对校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年度考核测评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评议。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定并颁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分工方案》,健全干部廉政档案库,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好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强化对学校招生、收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等的管理和监督。2009年底,学校接受了上级有关部门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检查与评比,并获得良好评价。

统战工作不断加强。组织统战成员开展了课题调研、建言献策等活动,引导统战成员利用自身优势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教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歌咏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大会”,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召开“庆国庆迎中秋”各族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倾诉’诗歌朗诵会”、广西民族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承办了自治区主席马飚形势政策报告会。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课堂教学、入学教育与日常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和谐的民族观。召开各层面座谈会,强烈谴责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引导各族师生认清事件本质,并及时解决新疆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信息工作、宣传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相思湖论坛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十佳校园BBS”称号,是获此荣誉的唯一一所非重点大学。深化大学生“诚、勤、信、行”思想道德品牌创建活动,表彰45个“铸诚勤信行品牌促和谐校园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优秀班级。

三、博士学位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2009—2011年)》要求,相关学院和学科制定了《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建设任务书》和《博士学位支撑学科建设任务书》;中央民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了我校6位教授的博士生导师资格;与中山大学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中山大学同意在我校设立“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广西民族大学”。

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民族学学科获科研立项2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7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编著6部,设立了民族学资料室,采购新图书近6000册;科学技术史学科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项、省部级课题立项3项、厅局级课题立项2项,购置了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二十四史”等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改善了科研与教学环境;亚非语言文学学科发表论文26篇,译文2篇,出版教材8部,出版专著2部,购置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同声传译实验室部分设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出版著作7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国家级项目有5项,省部级有12项,着手筹建民族语言调查与资料库;计算数学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8篇,建成“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数学模拟实验室”已完成建设规划设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5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2项,区党委“马工程”基地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购买突出7000余册,订学术刊物23种。

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组建方案》;撤销政法学院,设立政治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进一步加强理工科学科建设,拟订了《广西民族大学工科发展三年计划(2009—2011年)》(征求意见稿);与北京佳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协商合作筹建广西民族大学软件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完成了职称审报评定工作。2009年学校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共有81人,评审通过41人,通过率50.6%(其中教授13人,研究员1人,编审1人,副教授20人,副研究员3人,高级实验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共有32人,评审通过20人,通过率62.5%;转正定职37人。完成了管理、教辅和专任辅导员的公开招聘工作,共引进博士、教授12人,录用硕士研究生45人。修订了《广西民族大学教职工培训进修规定》,共资助教职工攻读委托或定向培养博士11人,国内访问学者3人,12人获得广西地方财政资助出国学习、进修。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比例为46.2%,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65.6%。民间文学教学团队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名教师获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称号。59人被评为2007—2009学年度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四、质量工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获得新成果

教改立项和成果喜人。档案学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代壮语》、《化工原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等4门课程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公共心理卫生》获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在全国第九届多媒体大赛中,获高教文科组一、二、三等奖各1项,高教理科组二、三等奖各1项。在第七届全区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教材建设有新起色。校级教材立项经费从原来的1000元提高至3000—5000元。21部教材获得校级立项,其中校级重点立项10项,校级一般立项6项,共资助经费68000元。《东南亚经济与贸易》、《新编大学物理实验(英汉对照)》、《壮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壮汉英三语对照)》、《审美学原理》等4门教材获“十一五”期间第二批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口语大赛中,获四年级组一等奖2项,三年级组一等奖2项;获广西首届翻译大赛特等奖2项;在我校承办的广西第一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教学设计单项奖2项;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增强。学校对研究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进行奖励,最高档次论文奖金额度达500元,激励广大研究生在校期间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开展第二届研究生学术演讲竞赛,使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学术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积极做好2009级地方性在职研究生班的招生工作,录取在职研究生1202人。

预科教育扎实推进。预科学院按期完成了整体搬迁到西校区的工作;修订了《广西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2010—2014年发展规划》,启动了申报“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前期工作。

继续教育工作有新突破。新开办了31个校外教学点。面向社会举办2次培训班,培训学员197人次。函授招生工作圆满完成,报考4111人,录取3415人,录取率为83.07%,完成计划指标122%。

五、科研成绩显著,服务社会能力有新提升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有所增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西南边疆项目4项。获省部级立项25项;获教育厅立项38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7项,有1项科研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专利成果转让;125项课题获准结题(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2项,厅局级27项,校级64项)。与广西化工研究院等12家单位进行科技合作,承担科研项目,学校“三对”创新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2009年“广西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开展了2008年度科学研究工作表彰活动,共有264名教职工获科研奖励267万元。

学术交流活跃。举办“第二届中越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越跨境瑶族经济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越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林业生物质化学与工程峰会”、“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理论基地第三届年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校外专家学作学术报告37场次,鼓励和资助多名教职工到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学报工作有新收获。《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名刊工程中期检查,并继续入选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文献评价中心核心期刊目录,在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中名列前茅;《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广西第七届优秀期刊奖。

学术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健康的学术氛围。制订和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学术规范》,修订《广西民族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暂行规定》,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完善基层学术组织,形成了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相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六、国际交流有新拓展,国际化进程加快

留学生培养进入国家队,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争取,教育部国际交流司专家评估,2009年9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学校,这是我校留学生培养新的重要里程碑。2009年,外国留学生在校生总数已达1017名,分别来自21个国家。

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进展。与老挝国立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获得批准,并在两国主席见证下签署协议;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举办了第三届汉语教师培训班、汉语教学研讨会、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召开了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通过了新理事成员名单;承办国家汉办委托的第一期非英语语种汉语教师培训班(泰语),培训了来自广西、云南等地的30名汉语教师。

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2009年下半年,共接待国(境)外来访或顺访团组22个140人次;与国(境)外高校和学术文化机构新签协议7份。首次与泰国曼谷大学、泰国苏叻塔尼皇家大学、泰国作家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承办了越南“165计划”5期短期培训班和1期长期培训班,有来自越南河内、谅山高、中、基层干部共127人参加了培训。

七、抢抓机遇、筹措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紧紧把握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大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重要机遇,向有关部门寻求支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自治区政府决定拨付1亿元用于东盟学院大楼建设;自治区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请我校西校区二期工程基础设施、民族预科与干部培训楼、理工实验楼等三个项目专项补助投资14935万元;我校争取的自治区政府平台1个亿的项目和教育厅平台1.45亿的项目已经国开行总行审批,并签订了贷款项目,第一批款项已于2010年元月5日到账;争取到新增贷款中国建设银行项目1.5亿元,中国银行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由于贷款使用落实较好,在教育厅下达的2009年广西高校建设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中,我校获得2009年财政贴息1000万元,预拨2010年财政贴息412万元,居全区高校之首,保证了学校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支付。截止2009年12月31日,西校区二期工程中的学生公寓楼、理工实验楼、民族预科与干部培训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进场施工,艺术楼、图书馆项目完成设计方案;东盟学院大楼项目已获得自治区发改委立项,进入设计阶段;一期工程继续完善,相思湖学院学生公寓B6—7#楼、园林绿化工程、内湖修建工程、田径运动场基础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东校区各项工程稳步推进。网球馆、学术交流中心已完成土建工程竣工验收;四坡十四栋学生公寓、附中综合楼工程进入公开招标阶段;国际教育综合楼工程已完成8层施工;相思湖治理工程雨污管网改造项目正式开工。

八、切实关心师生利益问题,努力为师生办实事

学校认真贯彻就业工作各项方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促进2009年毕业生充分就业。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校2009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升学人数为3407人,就业率达96.39%。学校荣获自治区“2009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召开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对完成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的13个单位及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各学院签署了《广西民族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学生扶贫助困工作扎实开展。共发放各类补助、减免学费等共计17734人次468.32万元。其中勤工助学工资1500多人116.47万元;新生入学生活补助327人5.20万元;减免学杂费41人10.33万元;粮油物价补贴15866人336.32万元。

新建第30栋住宅楼项目进入招标阶段;启动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作;从2009年起在职教职工每年增加一个月的固定岗位津贴,退休人员每人每年增发600元生活补贴(2010年的已在2月份发放)。

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启动《防控甲型H1N1流感预案》,通过加强疾病预防宣传、预防服药、设立隔离区、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及时治疗患病学生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保障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九、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服务能力

加大了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将各部门收费按照财务制度纳入财务处收费管理系统,减少了收费漏洞;制定了《广西民族大学基本建设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民族大学基建工程项目招标代理单位选择暂行办法》等基建管理文件,推进基建工作依法管理;健全物资招标采购机制,采购59项,实际金额731.91万元,节省资金100.40万元;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成经济合同审计事项168项,合同金额达11333.42万元;基建与维修工程结算审计34项,审定金额3140.88万元,审减率4.1%。

积极开展标准化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建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认真做好节水节电各项工作,学校被评为南宁市节约用水管理先进单位;签订经济服务实体《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伙食价格管理体系,确保饭菜质量和物价稳定。

加强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排查整改工作,严打校内违法犯罪活动,抓获不法人员20名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协助上级部门进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学校接受了上级有关部门对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线、安全文明校园等方面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并获得良好评价。

校友联络、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也顺利完成。

对照本学期工作要点,学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各学院、各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需进一步提高,资金紧缺和资金积滞并存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学校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