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的分析介绍

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4-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之,当适用信息显示突出,即从信息库中获得的每一信息都能准确地符合提问或用户的需求时,采全率接近于零。

4.4.1 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

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搜集过程,我们可以采用采全率、采准率、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耗费率五个指标来衡量和评价其效率,这些指标一般通过信息内容与信息需求的相关程度,即切题性或相关性的概念来确定[2]

(1)采全率

采全率用来衡量切题信息搜集的完整程度,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性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系统内外所有切题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P表示采全率,r表示该信息系统中切题的信息,R表示当时系统内外全部切题的信息,信息采全率可表示为:

img128

采全率取决于对本系统现有切题信息发展的预测数据、用户信息需求结构、相关信息源的分布和信息流的特征。系统的经济实力、物质条件、信息管理水平都是限制性条件。

在信息中心和信息系统评价一次和二次文档时,以及在编制索引、目录和咨询数据库时,都应事先确定一个采全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尽量吸收有代表性的用户参加或征询他们的意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信息服务的质量。

这一指标可从搜集过程与社会信息流通的外部渠道相关的角度,也可用信息离散分布规律来评价搜集过程的功能和作用。

(2)采准率

采准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针对性,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该系统所有信息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E表示采准率,r表示该系统中切题的信息,Q表示系统内所有的信息,信息采准率可表示为:

img129

采准率取决于用户的信息能力和知识水平、信息搜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以及系统所采集到的信息源的质量等。

这一指标能够鉴定信息搜集过程的内部状况,即这一过程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满足各种信息需求,而不依赖提问所花费的检索时间的多少。

(3)及时率

及时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速度,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搜集过程的能力。它由搜集过程的每一环节(从信息的产生到其被输入到信息库)所花费的总时间来计算,表示为:

img130

式中,i=1,2,…,n,表示搜集过程的环节数。为了提高该过程的及时率,人们不仅设法缩短二次信息的加工时间,而且设法缩短一次信息的时滞。在实践中常常将一次信息的手稿、预印本、工作报告等输入信息系统。

(4)费用率

费用率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资金效率,指用于信息库中单位信息的费用的最低能力。它取决于搜集过程的组织、各环节的技术装备及其他因素。这里的困难在于单位信息很难确定,不同单位的信息不能任意分解,而且其价格不一样,如二次信息和一次信息的价格就有较大差别。我们可以用信息的件数来大致表示信息的单位,这样,如果C表示单位信息的费用率,F表示年度搜集信息的总花费,G表示年度搜集到的信息量(总件数),费用率可表示为:

img131

(5)劳动耗费率

信息搜集的劳动耗费率指信息系统搜集到的单位信息所耗费的最低劳动量,可用搜集过程所有环节的劳动消耗总数来计算。如果L表示搜集信息的工作量,li(i=1,2,…,n)表示单位(件)信息在每一环节中的劳动耗费(可用人、时等单位表示),劳动耗费率可表示为:

img132

该指标取决于信息搜集过程的难度、条件、效率等方面的因素。在实践中,一般依照搜集过程每道工序的劳动耗费定额来确定劳动耗费率和工作量。

在信息搜集的上述效率指标中,当采全率和采准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二者之间将呈现出一种反向互逆关系,即在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耗费率既定的情况下,采全率越高,采准率越低;反之,采准率越高,采全率就会越低。

在实践中,采全率通常不会达到最大可能值,实际值水平总是处于某一较低点(如图4-2所示)。对任何信息系统而言,当按每一种需求明确显示出信息适用性时,就有可能达到最高的采全率,而采准率在此时接近于零。反之,当适用信息显示突出,即从信息库中获得的每一信息都能准确地符合提问或用户的需求时,采全率接近于零。

img133

图4-2 采全率和采准率的关系
E:采准率
P:采全率
a:实际值
b:最大可能值

采全率和采准率是随着信息搜集的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耗费率增长到一定的程度而增长的,随后,其增长速度减慢。因此,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耗费率的进一步提高对采全率的影响是不大的(如图4-3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