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分类-主题一体化
作为两种不同的信息组织的思想方法,分类法和主题法都表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分类法系统性强,从族性特征角度来对信息进行标引和组织,符合人们的思维与检索习惯;主题法比较直观,从特性特征角度对信息进行标引,提供了一种直接面向对象、事实和概念的信息组织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设法发挥分类法和主题法各自的优势,力图使二者形成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满足信息组织和检索的不同需要。
在分类法系统和主题法系统中,存在着原理上的相互渗透现象,这种原理和方法上的趋同和相互渗透为分类主题一体化结构上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基础。在分类表和叙词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既包括将主题概念按学科体系或逻辑体系排列和组织的分类法系统,又包括将主题概念按字顺排列并用参照系统加以组织的主题法系统,它们是一个统一的系统中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在一体化词表中,分类表不但能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揭示主题概念的系统关系和等级关系,并且借助与之对应的叙词表部分可进一步揭示主题概念的相关关系,其功能优于单一分类法的功能;同理,叙词表不但能揭示主题概念的相互关系、同一关系及组配关系,并且借助与之对应的分类表部分可揭示主题概念之间的系统关系和等级关系,其功能也优于单一主题法的功能。
伴随着分类主题一体化方法的广泛应用,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内外编制了大量的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大大提高了信息组织及检索工作的效率。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美国巴希特(C.C.Barhgat)等于1969年编制的《教育检索词表》,英国米尔斯(J.Mills)于1971年编制的《建筑工业叙词表》,英国国家图书馆于1981年编制的《物理学叙词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于1986年开始研制的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简称UMLS)的超级叙词表,等等。在我国,《常规武器工业分面主题词表》(1983)、《航空航天医学主题词表》(1993)、《人口主题词表》(1994)、《中国分类主题词表》(1994)、《社会科学检索词表》(1996)等也相继问世。其中,《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是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分类主题一体化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由我国自行编制的一部大型的、综合化的词表,第2版及其电子版于2005年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信息资源组织工具的研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