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考
摘 要: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发展中职教育,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学生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提出中职教师专业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职教师专业化目前存在的教育理念、职业培训、专业素质、学生认知等问题,提出发展中职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希望对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研究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教师 专业化 对策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教学体制、管理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改革,如何使经过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中职教师队伍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职教师专业化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通过培养专业意识,提升专业能力,对其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行提升,从而达到中职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整体化提升。
一、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的概念源于“专业学”这门学科,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其所从事职业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专门人员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树立教育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并且通过终身的专业知识学习,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具备普通人所不能胜任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知识。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名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应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看待,是教师专业化概念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教师专业化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环节。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生产、建设和管理等专业技能人才的任务,这意味着对我国中职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取决于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中等职业教育除了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灌输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习惯,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专业创新人才。因此,笔者认为中职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严格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具备教师专业化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还应实现专业实践性、教育教学性和教育研究性统一发展,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维度
Hargreaves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中职教育的教学课程主要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国内又称为文化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训课程。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三类教学课程实现专业实践性、教育教学性和学术研究性的统一与整合发展。结合Hargreaves的观点和中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用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1.实践维度
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一大批生产、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中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便决定着如何培养专业实践人才。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熟悉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技巧,并具备将这些实践能力和知识传输给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维度
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两者相结合才是衡量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维度。中职教师一方面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加工和传导,便于学生理解并消化,另一方面,教学经验的积累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指导教学计划的实施,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研究维度
中职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维度是指中职教师要求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进行研究改进,旨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使得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更好地开展进行。
二、中职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理念
目前中职教育的教师大多是没有经过中等职业教育专门培训,普遍缺乏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理论,加之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发展尚未成熟,这使得中职教育的教师对中等职业教育更是缺乏本质上的认识。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意识。由于对中职教育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理论认识,中职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依靠自己的主观理解来指导学生学习,重书本、轻实践,过于关注知识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实质上还是采取和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教育方式,导致教学工作脱离了中职教育教学的本质,没有达到中职教育的目的。
(二)职业培训不规范
我国中职教师的职业培训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之前中职教师必须进行的培训,主要是通过高等职业师范院校、大学的职业教育学院或者普通大学三个途径获得中职教师师资资格。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师的职前培训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忽视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师范院校和职教学院安排的课程来看,教育专业课程的比重严重偏低,只占到总学分的5%~6%,中职教师的职前培训突显出缺乏合理的教育课程设置,使得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失调。
此外,中职教师除了要求具备教育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但是在中职教师的职前培训过程中一直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之缺乏进行实践训练的场所,所以大多数中职教师毕业后进入中职学校中会遇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尴尬。
2. 职后培训
职后培训是中职教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在工作期间进行的培训,主要通过中职学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政府设置的骨干教师培训班等方式进行。中职教师专业化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这需要中职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自身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职后培训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而我国目前中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并没有引起学校甚至是中职教师本身的重视,造成职后培训的缺失,进而使得中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专业素质和能力欠佳
根据衡量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维度来看,中职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但是从目前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看来,中职教师普遍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脱节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大多数中职教师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困难,需要中职教师总结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此外,中职教师普遍缺乏对教学进行研究的意识,大多都停留在讲授专业课程的意识层面,不能使教学技能得到提升。
(四)对中职学生认识不到位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生源主要来自高中生、毕业和未毕业的初中生,生源的多样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参差不齐,中职教师面对多样化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对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中职教师甚至会采用成人教育或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脱离了中职教育的目的和本质。中职教师应该在把握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对学生有个正确的定位,因材施教。
三、发展中职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一)树立中职教师的职业观念和意识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不同于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特点和内容,而且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也区别于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大批生产、建设和管理等专业技能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应该采用与之目的和本质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方式。如果中职教师缺乏对中职教育的正确认识,就会导致中职教育的培养偏离实际目标。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对中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加强中职教师的职业观念和意识,树立正确的中职教育教学理念,并不断强化,这样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联系中职教育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推动整个中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壮大。
(二)提升职业教学素质和能力
由于当前对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没有严格的要求,使得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中职教师的能力发展受到局限和约束。而实际上,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方面构成,即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中职教师教学的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是中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将实践操作带到教学过程当中;条件性知识是指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因此,应该注重对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再造,并根据衡量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维度,从三方面对中职教师专业化进行指导和培训,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多层次、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力量。
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和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等。除了这些中职教师胜任教学工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外,还要求中职教师具备工程实训能力,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工程实际操作和相关的科技实验活动,并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三)“校本培训”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环节,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校本培训”则为提高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实践和理论平台。中职教育的“校本培训”是指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种教育单位联合,重新构建学校的教学过程、管理方式等,通过这样一种重新构建的学校文化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校本培训”旨在围绕学校教学质量问题,通过教育专家、学校和教师等相互之间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实践教育问题的研究,形成多方沟通对话的管理方式,使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得到解决,同时,能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
“校本培训”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校本培训”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种教育单位联合起来,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方教育单位力量,在加强彼此联系的过程中,对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指导,利用整合起来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推动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并且也为中职教师锻炼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场所。另一方面,中职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就是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学习和培养来体现的,“校本培训”是多方教育团体共同学习的方式,通过重新构建学校的教学过程、管理方式等教育制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环境,积极培养了中职教师终身学习的职业素养,深入对教学方式和教学问题改进的研究,不断提升作为中职教师的胜任能力。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中职教育师资队伍是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国外职业教育教师的标准是职教专业课教师必须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我国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将“双师型”教师定义为同时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双师型”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讲授。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通过校企合作、高校深造、出国研修、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等方式对中职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中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将教师带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深入了解企业技术流程的更新和发展,掌握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技能,了解生产一线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此外,还可以组织与其他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
三是招聘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吸纳这样的人才有利于中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性发展和壮大,并且带动现有编制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
四是产学研结合,对中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增强专业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通过与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基地,定期组织中职教师到基地培训。
四、结束语
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赖于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主要是加强中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升中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进步一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本文对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中职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尤其是“校本培训”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发展中职教师专业化有着重要作用,希望对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UNESCO,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G)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The Special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aris, 5 October,1966
[2] Hargreaves,A. and Fullan,M.(Eds.).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London:Cassell; New York,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7)
[3] Olsen,Brad.How“Reasons for Entry into the Profession”Illuminate Teacher Identity Development.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8
[4] 李苏敏. 浅谈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J]. 才智,2008(6)
[5] 杜鹃,陈永芳. 中职教师培养培训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 江苏教育,2010(4)
[6] 叶红英. 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7] 刘洋. 中职教师的职业化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