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身体素质的转移及其运用
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在各种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相互迁移现象。这种由于某一素质发展而影响到另一素质的发展的现象,就是身体素质的转移。
(一)身体素质转移的类型
1.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
从身体素质在练习过程中转移的方式看,可分为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直接转移是指一种身体素质的变化直接引起另一种素质的改变,或在同一素质中产生直接的变化,如腿部伸肌动力性力量水平的提高,会直接导致跑速或跳跃动作速度的提高。
间接转移是指一种素质的改变不能直接导致其他素质的改变,而只能创造发生变化的条件。例如,腿部静力性力量的提高,不能直接导致跑速的提高,但它能促使腿部的绝对力量提高,逐步地迁移为动力性力量,最终有利于跑速的提高。
2.良好转移和不良转移
从身体素质转移产生的效果看,可分为良好转移和不良转移。
良好转移是指某一素质的发展促进了另一素质的发展,如快速力量的发展,对提高速度素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不良转移是指某一素质的发展对另一素质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如过度的耐力发展将使速度的发展停滞甚至下降。
3.同类转移和异类转移,
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看,可分为同类转移和异类转移。同类转移是指同一种身体素质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中的转移,如举重能发展力量,进而也会提高田径投掷的成绩;游泳能提高耐力素质,进而也会促使田径长跑成绩的提高等。
异类转移是指不同素质之间的转移,如力量与速度之间的迁移,协调与力量、速度之间的迁移等。这种转移在练习中较多和较明显,能有效地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4.可逆转移和不可逆转移
可逆转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素质之间可以相互转移,如速度与力量之间。
不可逆转移是指一种素质单向的向另一种素质转移,而不能双向相互转移。例如,速度素质在某些情况下可促进耐力素质的发展,而在高水平练习者身上耐力素质的发展却难以促进速度素质的发展。
(二)运用身体素质转移应注意的问题
1.转移的效果与练习的负荷
“量的积累,质的变化”,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身体素质的转移。要使素质的积极转移得以发生,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求一定量的练习,使某一素质得到较稳定的发展之后,才有可能迁移。其迁移效果的巩固,又须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转移的效果,在一定限度内与练习量是成正比关系的。
2.预测可能的转移效果
在发展某一身体素质时,必须预测可能的转移效果,这是避免不良转移的最好办法。在安排上,选择一些随之可产生良好转移的练习。
3.练习者的水平
对初级练习者而言,力量的发展,会有效的促进速度的提高,但高水平练习者进行一般力量练习,就很难促进速度的提高。因此,不同水平的练习者,练习手段也不同。
4.重视间接转移
身体素质的转移效果有些会很快地表现出来,有些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即所谓“延缓转化”。间接转移就是如此。在练习过程中,延缓转化与即时转化同样重要,因为这是一种“素质储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