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珞巴族文化的传承

珞巴族文化的传承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民间教育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出现之前,珞巴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在传统教育体系中代代传承下来的。珞巴族的公房可以看做是青少年男女接受教育的中心机构,因为珞巴族传统社会中基本都有供青少年集体夜宿的公房。珞巴族的传说历史是民族共有的记忆,这些东西的教育、传承对于无文字的珞巴族人只能靠口头的方式进行。
民间教育_中国珞巴族

第一节 民间教育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出现之前,珞巴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在传统教育体系中代代传承下来的。在传统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任何人都是最先在自己的家庭中习得本民族的文化。家庭教育涉及生活常识、家族历史等,主要有两种传习模式:一是家长有意识地传授知识;二是通过自我的一些感受耳濡目染习来的知识。另外,关于生产技能的传授则是通过社会来完成的,在一定的群体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一些简单的生产技能,并在长者的培养下不断得到提高。珞巴族的历史和传说是民族历史的记忆,对于无文字的珞巴族而言,民族文化的传承只能通过口头的形式进行,这无疑增加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难度,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口头传承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传统的教育场所

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的限制,使得传统社会珞巴族聚居的地区不可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广阔的大自然都是他们获得知识的地方,在这些广义上的“学校”中,他们学会了生产和生活技能,学会了祖辈们世代秉承的道德观念,学会了各种谋生手段。

珞巴族的公房可以看做是青少年男女接受教育的中心机构,因为珞巴族传统社会中基本都有供青少年集体夜宿的公房。珞巴族男女从十岁开始,直到他们新婚后有自己独立的居所为止,要一直夜宿在这些公房内,白天他们分别同自己的家人劳作,吃完晚饭后,要回到属于自己的火塘位置,与同龄人过集体生活。在有丰富经验的长者的带领下,他们要集体开展采集、狩猎、纺织等各种活动,这些集体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且严格遵守公房的纪律,若有人不遵守纪律,将会受到嘲笑和严厉的惩罚。因此,在公房里珞巴族青年男女不仅学会了生产和生活经验,还学会了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尊老爱幼的品德。这些品质和精神的习得,对珞巴族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这些青年男女离开公房后,已经是具备生产生活能力的人了。

家庭也是珞巴族传统社会重要的教育场合之一。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母语、学会衣食住行、学会简单的家务活动、学会复杂的生产技能,在观察与模仿中学会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知识。

另外,集体祭祀、婚丧场合、节庆活动等也是珞巴族青少年接触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机会,涉及本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他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加深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传统教育中的“师者”

在传统的珞巴族社会中,巫师和老人是“教育家”。珞巴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可能出现脱离生产而专门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例如珞巴族的巫师,知晓民族的历史、文化,被认为是能与鬼神对话的人,但他们往往都不脱离生产,并且多是生产劳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受到氏族和部落成员的尊敬和爱戴,巫师传授的知识主要是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此外,老人也因为丰富的经验成为当然的“师者”,他们传授的知识主要包括生产和生活经验,珞巴族的老人是氏族和部落重大事物的决策人,每当遇到关系氏族和部落的生存发展时,老人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因而受到年青一代的尊重,因此珞巴族社会敬老之风盛行。

三、传统的教育方式

珞巴族由于没有民族文字,其传统教育方式主要为实用性质的行为教育和口头教育,即“言传身教”。

(一)行为教育

行为教育是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后辈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生产生活和生存的技能。例如男孩子一般到了五六岁,父母就会用竹子制作一些小弓箭,让他跟着稍大一点的孩子射猎诸如麻雀、松鼠一类的小动物,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最初的箭术;小女孩则在母亲的带领下,学习诸如捻毛线等简单的生产活动。

(二)历史文化的口头传承

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产生发展的记录,对它的掌握是一个民族能够继续将本民族文化发展和延续的重要途径,因此,珞巴族特别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珞巴族各部落的主要的口头文化传承场合为祭祀、婚庆、宴庆等村寨集会之时。老人们常会集中在一起,给晚辈讲述民族、部落、氏族的产生、发展、演变和各氏族之间的关系史,让后辈们通过这种娱乐的形式来接触、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

例如珞巴族家庭中的父子连名世系表这类的知识只能由家长传授,或者一个仪式背后包含什么意思,就必须通过一代一代的口头传承而习得。珞巴族的传说历史是民族共有的记忆,这些东西的教育、传承对于无文字的珞巴族人只能靠口头的方式进行。在过去,家长通过讲故事、孩子通过听故事来消遣度日,这是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