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球的握杆与架桥、击球及球的运动及前进方向的介绍

台球的握杆与架桥、击球及球的运动及前进方向的介绍

时间:2024-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流行的台球种类按起源可分为英式台球、美式台球、法式台球和开伦式台球。我国台球属于美式台球中的8球制台球。当以平稳的抽打动作撞击母球时,球杆尖必须从母球停止的位置上,往前跟进20公分左右,这种现象称为充分推击。(三)球的运动与前进方向球体的运动相当复杂,所以有人称撞球运动为“用脑的运动”。

第二节 台 球

台球的种类很多,除了大家熟悉的斯诺克台球以外,还有很多打法都在国内和世界上流行,并且都有各自的世界大赛。在一些综合性的大赛中,台球项目也设立了很多小项。世界流行的台球种类按起源可分为英式台球、美式台球、法式台球和开伦式台球。我国台球属于美式台球中的8球制台球。

(一)握杆与架桥

1.握杆

握杆的方法是从球杆的正上方往下轻轻地握,握的时候是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握球杆,而小指以及手掌心则好像接触到球杆又好像没有接触到球杆,如果小指也用力握着球杆,在抽打动作时,很可能会失常而影响正确的击球。手肘到手腕必须与球杆成垂直状态。我们在做抽打动作时,是以手肘为中心,手腕像时钟的钟摆一样地前后摆动。

2.架桥

左手为了支撑并稳固球杆所做的动作,称为架桥。如果架桥不稳固,则击球时的瞄准点以及撞击时的力道等都会失常,有时也会发生滑杆的现象。初学者往往只将精神集中在击球动作上,而忽略了架桥动作的重要性,因此往往会有偏差甚至失误的现象。

标准的架桥位置是距离母球大约15公分左右,我们必须因母球撞点的不同而调整架桥的形状。也必须因撞击母球中心,中心上、中心下的不同,而改变架桥时手指头的高度。下面逐一介绍几种架桥的要领。

V字型架桥法:竖起大拇指,利用它与食指的根部形成V字型,除拇指之外,其余四指贴住台面,球杆置于V字型凹处。

指尖架桥法:当母球与子球距离接近时,架桥与V字型架桥法相同,但必须将手指撑起,使球跨越子球(障碍球),来撞击母球。

扣环式架桥法:以弯曲的食指和大拇指连接成圆圈包住球杆,将其余三指尽量张开,与手腕贴住台面(母球的打点,可利用架桥的高度来改变瞄准时的撞击点)。

橡皮边架桥法:球杆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紧贴台面,利用台边与手指形成架桥(此用法多用于母球较接近台边时使用)。

(二)击球

击打动作是在正确撞击前的预备动作,要领是以弯曲的手肘为轴,将手腕像钟摆一样的前后摆动。摆动的次数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过要以同样的速度前后摆动,等到力道平顺之后才可以击球,这样才能掌握住球的滚动。这时肩膀与手肘或手腕不可以用力,要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摆动。

当以平稳的抽打动作撞击母球时,球杆尖必须从母球停止的位置上,往前跟进20公分左右,这种现象称为充分推击。要使母球按计划滚动,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练习,并且即使是球技高超的人,也无法每次击球都能恰到好处,这正是台球的困难之处,初学者也常因此而被它深深地吸引。

(三)球的运动与前进方向

球体的运动相当复杂,所以有人称撞球运动为“用脑的运动”。我们必须先了解球体的运动原理,并且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断地修正期望与实际的误差,才能在试行错误中学会击球的要领。

母球撞点基本上分为击中心点(CenterShot)、击中心偏上处(推杆球)、击中心偏下处(拉杆球)、击右侧(右旋转球)、击左侧(左旋转球)、击右上角(右转推杆球)、击左上角(左转推杆球)、击右下角(右转拉杆球)、击左下角(左转拉杆球)等九个撞点。

推杆球就是撞击母球的上方,母球被撞击之后会一边向前滚动一边前进。等到母球碰触了目标球之后,还会随着该目标球的前进方向往前滚动。拉杆球则是撞击母球的下方,母球被撞击之后会一边向后滚动一边前进。等到它碰到了目标球之后还会向后退。旋转球就是撞击母球的侧面,母球被撞击之后会一边像陀螺一样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基本的点虽然是只有九个,可是实际上可供撞击的撞点却是无数个,因此母球被撞击之后可能产生无数种变化。初学者必须先彻底学好中心点的撞击之后,才学习其他八个基本撞点,以及更微妙的撞点。

(四)瞄准点与接触点

所谓瞄准点,就是当击出母球时,球杆尖所对的方向,而瞄准点与母球的接触部分就称为接触点。当母球击中目标球时,目标球就会往击中那一瞬间两球中心点连线的延伸方向前进。如果这一条连线的延伸正好对着球袋,则目标球就会不偏不倚地落入球袋中。因为如果这一条延伸线正对着球袋,就表示当母球击中目标球时,母球、目标球与球袋正好在一直线上,而力量来源就是延伸线上的母球与目标球的接触点。不过在比赛中球与球袋很少同时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条“联结中心点的延长线”运用在基本的聚球技术上,而发展出可以将目标球击落球袋的技术。

(五)击球的力道

将母球击出时的力道,以科学的方法如照片或图片来说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以抽象的方法来解释,例如用强击、中击、弱击或普通撞击这一类含糊而不明确的字眼来说明。如果要照着力道来控制母球,就必须体会出撞击时的速度感,并且加以反复练习,除此之外别无捷径。每次击球时力道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只是细微的差别都会使母球和目标球产生微妙的变化,因此只能从实际的撞球中心去慢慢体会了。无论是落袋花式撞球或开仑式撞球都必须好好控制撞球的力道,才能使下一次撞击行为更加容易。击球时的力道会影响到母球击中目标球之后的分离角,使母球撞击同一个地方,而力道稍有不同,分离角就会产生变化了。

击球时的强弱是因人而异的。以初学者来说几乎都是以相近的力道来撞击母球的,并且几乎都很用力,其实撞击母球时并不需要过多的力道,以过多的力道击球不见得会使球得更远,而力道过大容易产生失误,力道过弱有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只要球技进步,自然会逐渐掌握住力道的要领。在撞球游戏中只要能灵活运用击球的力道与旋转击法,球技就会更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