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等教育分流
高等教育分流是教育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教育分流已形成“三级分流”格局,即初等教育分流、中等教育分流和高等教育分流。初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是一种义务教育,其分流并不明显,存在的一些分流,主要担负着学生的兴趣培养与保护、个性的多样与全面发展、能力的综合发展与培养、学术性向的初步发现与指导等方面的任务。中等教育分流一般是在初中教育后,分流至高中、中专、中技等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发展方向,并选择从业方向的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绝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这种分流也越来越少。如上所述,高等教育是一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有个体发展功能,也有社会发展功能,其分流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专业和学术能力、兴趣和个性完善等多方面的任务,而且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只有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分流后,才能指导我们的工作,使高等教育获得合理分流,促进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
(一)定义及其内涵
高等教育分流是高等教育分流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分流对象的意愿和条件决策调控的,由分流机构对分流对象有计划、有差别实施操作的高等教育活动,目的在于造就各类专门人才[11]。由以上定义不难看出其本质是高等教育系统对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资源的分析认知及协调配置行为,它体现了高等教育执行机构对社会及个人的尊重。在宏观层面上,高等教育分流活动是依据“适才、适量、自由”三大原则进行的,合乎教育的目的性、规律性和发展性。
从以上定义内涵看,高等教育分流涉及五个层面[12]:分流的主体、对象、机构、目的、活动。
(1)主体。是指从事高等教育分流活动的人和组织机构,具有多元化特点,包括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工商企业组织、家庭与个人。其中,政府是高等教育分流决策与宏观调控的主体,其他主体依照各自的目标参与分流活动,代表家庭与个人的学生既是分流对象又是参与主体。
(2)对象。是指愿意接受高等教育且符合一定条件的所有人,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历届高中毕业生、在校大学生,这部分对象是主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在的分流对象包括了各年龄阶段的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分流对象在整个分流活动中,既是被分流的客体,也是参与的主体,具有双重属性。
(3)机构。分流的机构,即实施分流培养人才活动的单位,包括所有的高校及其他具有实施职后或非正式高等教育资格的单位。
(4)目的。高等教育分流的目的,即高等教育通过分流培养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目标。例如,从国家与社会来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级各类需要的人才;从家庭与个人来讲,为了开发个人潜能和技能,促进个人更好的发展,谋求好的职业,进入社会好的阶层。分流目的具有多元性,如从分流的利益主体看,有“社会本位目标”、“学校本位目标”、“企业本位目标”、“个人本位目标”等;从分流的对象看,有“精英目标”、“大众目标”、“通才目标”、“专才目标”、“能力目标”、“人格目标”等;从服务方向看,有“经济发展目标”、“社会稳定目标”、“公平目标”、“效率目标”、“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从分流的形式看,有“统一性目标”、“多样性目标”、“外分流目标”、“内分流目标”等。
(5)活动。高等教育分流活动是主体、对象、机构参与分流的过程、行为,是多方配合、协调才能完成的行为。
从分流的客体上看,又涉及对象的分流、任务的分流和资源的分流[12],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分流活动的完整体系。
(1)对象的分流是前提。高等教育对象因各种因素而分流: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分流,如接受全日制的正规高等教育,接受非全日制的高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学校层次分流,如分流对象分别进入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高校、重点大学等不同层次的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类型分流,如分流对象分别学习理工科、医科、文科、经管、艺术等不同学科类型;接受高等教育的地域分流,如分流对象分别进入不同地区、城市的高校。
(2)任务的分流是途径。所谓高等教育任务的分流,是指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方式上有相应的侧重与分工。任务的分流实施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可分为4个方面:不同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任务分流,如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的分流,普通高校一般是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未参加工作的青年学生,而成人高校一般采用业余方式培养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任务分流,如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一流大学培养拔尖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的一般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的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科层次的人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任务分流,如综合性大学可利用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型或工程技术型或管理型人才,单科性本科院校则根据各自的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不同地域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任务分流,如地处大城市的重点高校主要是为全国和本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和提供较高层次的智力支撑,地市高校则主要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3)资源的分流是保障。高等教育资源是指高等教育分流活动赖以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总称。人力资源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物力资源包括教学场馆、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与生活设施等,财力资源包括国家财政投入、学生缴纳学费、社会力量办学投入或捐赠、校办产业创收等,其他相关资源主要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校园文化、学校声望等。财力资源是最为关键的资源,它对人力、物力资源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不同的资源分流,因此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是不同的。
(二)高等教育分流的主要特征
从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上分析,它具有多主体性、多层次性、多流向性以及多形式性。
(1)多主体性。高等教育分流活动由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以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工商企业组织、家庭与个人作为主体共同参与。
(2)多层次性。高等教育分流主要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研究生中硕士与博士之间的分流,这是一种多层次的分流。
(3)多流向性。高等教育分流既有学生流向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等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分流,也有学生流向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等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分流,同时还有流向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农村或者东部、中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域之间的分流。
(4)多形式性。高等教育分流,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分流,也有全日制以及短期制、自学考试等非全日制之间的分流;有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外部的分流,也有高校内部的分流。高校外部的分流称为高等教育“外分流”,它是由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高等教育对象所进行的一种选择性活动,其目的是将符合标准的高等教育对象选拔出来并分流到各类高校中去,而将不符合标准的人淘汰出高等教育系统。外分流是一种“淘汰性分流”。高校内部的分流称为高等教育“内分流”,这是高等教育分流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由高校根据自身的教育现状和形式开展的自主操作的分流。
从高等教育分流活动操作层面上看,具有活动性、过程性、时空性、结构性[12]。
(1)活动性。高等教育分流是由不同的主体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参与的一种活动。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将会对高等教育分流产生不同的影响。政府主体利用政策或制度进行着宏观调控活动,对分流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校、教育机构主体根据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着中观调控活动,对分流模式进行着选择活动,不同选择将对分流产生直接的影响;家庭和个人作为分流对象和参与主体,将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身的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需要,对分流模式做出不同的选择活动,这种不同的选择活动无疑会对分流产生影响;代表市场的企业与社会各种组织主体,也将按照其独特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起到一种“无形的、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作用。
(2)过程性。高等教育分流的过程性是指分流活动的阶段性,可分为3个基本阶段,即开始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分流活动的过程是由主体的活动所决定的,也是由主体的活动所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活动表现为一系列不同的活动。例如,对于高校主体来说,在开始阶段,要确定分流的标准(依据或工具);在中间阶段,要选择分流的取向,确定分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分流的“渠道”(分流结构);在结束阶段,要指导分流对象的去向。就学生而言,即是分流对象又是参与主体,在开始阶段,他们要选择分流的标准;中间阶段,要选择分流的取向、时空、分流的“渠道”;在结束阶段,他们要选择分流的去向。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高等教育分流的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流程”。
(3)时空性。时空性是指高等教育分流活动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是考察高等教育分流活动的两个重要维度,即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因为主体对分流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是不同的,就可能对分流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会出现不同的分流模式。从时间来看,学生可在进入高校之前进行分流,也可在进入高校的初期进行分流,还可在进入高校以后中途分流,还有进入社会前的分流,由此可见每个时间段的分流对学生、教师、学校,甚至对基础教育都会产生影响。就空间来说,有纵向与横向两个空间维度,分流主要是在高校内部进行,也可以在高校外部进行,因此,就会存在高校外部纵向分流与横向分流,高校内部纵向分流与横向分流等分流的空间结构。
(4)结构性。高等教育分流是由各种要素组合而成,而且是由主体对分流对象进行操作的各种行为活动所组成的一种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与主体行为活动有关的各种因素将按照各自的影响方式组合起来,彼此之间结成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这与通常意义上的“结构”概念内涵是一致的,因而高等教育分流表现出一种整体性的结构。不仅如此,构成高等教育分流系统的各个要素本身,也会因其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结构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