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育人软环境因素的分析介绍

育人软环境因素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人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以上所述的主要是指“硬环境”。“软环境”的建设对实施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模式也很重要。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当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

五、育人软环境因素

除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外,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育人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以上所述的主要是指“硬环境”。“软环境”的建设对实施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模式也很重要。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

首先,要由传统的侧重专业知识教育的观念向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由单一的成才观向“成人”成才观转变;实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树立起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智能为核心、以专业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以技能为主线的新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应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高等教育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当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高校人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生活锻炼。为此,要加强实践意识的灌输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将课堂从校园扩展到社会,开展实践教育,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及科技动态、市场需求,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这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应加大因材施教的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中的灵活性,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兴趣、特长诸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色。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有个性,才会有特色,才会有活力。

(二)丰富活动载体,建设文化校园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的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既受制于社会文化,又受制于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它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大学文化主要由教职员工、学生为代表的“大学人”的活动所创造,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基础,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它的内涵很广,其中包括:大学的教育思想,办学方针,体制和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工作,师生的社团和学术活动、生活和娱乐、社会工作等;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几大类[48]。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人格、审美及个性的发展,其作用不可低估。将人才培养渗透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受到陶冶,提高修养。

1.建立大学文化建设制度

大学文化建设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等,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学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因此,需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师教学常规,使教学活动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健康发展。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管理制度,通过各种教育管理形式,使各项管理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变纪律为自律,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做到情感管理、人文管理和制度约束的统一。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以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努力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鼓舞、引导、塑造高校学生。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为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造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