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大企业纷纷缩减校园招聘力度,毕业生遭遇了一股求职寒流。以2009年为例,一边是530万大学生毕业生(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的毕业生)进入就业阶段,为历年来最多;另一边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诸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原本的招聘计划,当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8%。到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不过,随着投资计划的重启,众多企业纷纷抢登校园,打响人才争夺战,为学子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在这股暖流中,毕业生们的机会真的来了吗?
应该看到,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所谓寒流与回暖,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微调。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从 2002年的145万人一路攀升,2010年达到575万人。而我国同期经济社会发展所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还一度出现向下波动。高校毕业生人数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数相比较,已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高校毕业生数量一路攀升,发生以下变化: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快速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换,有更多的毕业生要在更为“大众化”的相对低端的岗位层面就业,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层面扩大、下移和分化的现象。 尤其是对于特困生家庭的学生而言,找工作也成为一个并不比考大学更轻松的事情。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 家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称为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为贫困大学生。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西部地区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通常一个普通家庭为了支持孩子读完大学所需要的费用大概在5万~6万元,而一个困难家庭起码要支出大概4万元才能帮助其孩子完成学业。而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年收入仅为3000元,4年大学的学费相当于这个家庭11年的收入。在这样的压力下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必然更为渴望获得一份有体面收入的工作。
然而,事与愿违,据相关数据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率要低于平均就业水平。这是因为,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贫困大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加突出的三个问题:
第一,经济支持。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寻找工作需要支出的成本,比如打印简历、购置服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这些在普通学生身上很容易实现的东西,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有可能这些费用是他们几个月的生活费的总和。因无法支付这些费用而导致的寻找工作准备上的不充分,让这些贫困大学生从一开始就和其他学生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第二,渠道和资源匮乏。不能否认的是,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他们和他们远在乡下劳作的父母所谓的“社会竞争力”远远落后于普通学生。
第三,心理困扰。走出乡村进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往往背负着比其他同学更重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学费可能来自于全村乡亲的资助,来自父母常年省吃俭用的劳作。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困落后的现状。在就业和这种精神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仇富、悲观、偏激、丧失斗志,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些不但对于贫困学生及他的家庭是强烈的打击,而且对于社会也是不稳定的因素。[8]
如果说上述报道仅只反映了一定时间段内某一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那下面的图则是一个更长时间段内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的反映。从图2-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个曲线变化过程。[9]
图2-1 1997~2009年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在图2-1中,我们看到,2008年大学生的就业率处于最低点,2009年又有所回升。那是自2008年下半年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大量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并频繁裁员,大量农民工返乡寻找工作,大量城市下岗工人待就业等综合因素所致的结果。
近几年,就业不仅仅对特困学生而言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即使对一般家庭的大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使“职业世袭”的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部分“公权私用”[10]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马太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对缺乏“社会资源”、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家庭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要在就业市场中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如今,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构成的一些社会特殊群体,如“蚁族”、“蜗居族”、“啃老族”、“海待族”等群体,被社会普遍认同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反映,也是社会就业难的现象之一。为此有的人自嘲:“今天要找好工作,要么你足够优秀、要么你有一个有钱有势的爹、要么你运气足够好,如果不信,当你在就业市场拼杀屡遭失败后,你就能够看清并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一些学生在求职屡遭失败后感叹:“如今市场上最便宜的两件商品一个是大白菜,另一个就是大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