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校长素养问题
万金陵
校长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校长更是一个令人崇尚的事业,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发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一名好校长呢?好校长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养呢?
一、校长的基本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校长具有更高的素质。有人认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校长应具有政治家的远见、思想家的睿智、教育家的素养。笔者则认为,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校长更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作风素质和个性素质,这样才能担负起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
1.高屋建瓴的理论素质。理论是旗帜,是灵魂,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指南。作为校长必须做到:一是深入学习现代科学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知识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突飞猛进,因此,作为校长只有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理论,才能适应学校工作的要求,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高屋建瓴的理论素质是校长素质的基础和灵魂。
2.坚如磐石的政治素质。政治是信念,是大局,是团结一心的基础,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校长必须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校长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进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三是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反腐防变的能力。坚如磐石的政治素质是校长素质的核心。
3.博大精深的知识素质。知识是力量,是智慧,是开拓创新的源泉,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杠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全面的要求。作为校长必须具备更为合理的综合型、复合型、通才型的知识结构。作为校长必须做到:一是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要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要有更为合理的知识素养,包括科学管理的哲学素养、教育科学研究知识素养、计算机知识素养,要具备上好一门必修课、开好一门选修课、指导好一门活动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校长行政业务学习。校长必须做到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必须使自己具备宏观调控、灵活指挥全校工作的能力,形成一个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富有较高知识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地给素质教育注入活力和动力,开拓新的途径。博大精深的知识素质是校长素质的关键。
4.求真务实的作风素质。作风是保障,是榜样,是凝集人心的法宝,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催化剂,这需要教育的主导者作出全方位的努力,不仅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更需要校长身先士卒、以身垂范,既做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又做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要求校长要做到:一是工作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具备高度的奉献精神;二是工作讲求科学,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充分地尊重教师,集思广益;三是廉洁勤政,一切为老师着想、为学生着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四是勤学善思,能在规律的引领下实现教育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取得切实的效果。求真务实的作风素质是校长素质的保证。
5.积极健康的个性素质。个性是标识,是珍宝,是富有创造性的前提,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原动力。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就必须具有积极健康的个性素质,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热爱生活、憧憬自然、关爱学生。一个具有健康个性素质的校长必然会对学校的校风建设、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积极健康的个性素质是校长素质的风范。
二、校长的人格魅力
校长的人格魅力,是一位校长能否成为一名好校长的核心因素。
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同时也是个人的道德品质。校长的人格因素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校长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校长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2.传统的人格观。就人格问题,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早有记述,孔子提出“君子怀德”,意思是做老师的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的核心就是仁、智、勇,即孔子所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些品格是君子的美德,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孟子提出“大丈夫”“浩然正气”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现代的人格观。现代人的基本人格有哪些基本内涵呢?世界的共识是:
(1)具有主体意识,不依附于他人或单位。
(2)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
(3)重视精神生活,自觉地追求美。
(4)思维发散,具有创新精神。
(5)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6)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
(7)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
(8)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
(9)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心。
(10)具有环境生态意识,能造福后人。
(11)讲求效率、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12)重视生命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心态。
4.校长人格形象的铸就。校长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来源于信任和宽容,来源于公道和正直,来源于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来源于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校长的人格魅力不只是形成于他良好的内在素质,还取决于他良好的外在形象。内在素质虽高,若外在形象猥琐,也不能形成强烈的人格魅力。所以校长做人治校,有几种形象是需要自己多方修炼、精心塑造的:
(1)讲演形象。校长面对的是一批以授课为职业的教师,这就要求校长在任何场合下的讲演都必须具有逻辑性、条理性、情感性。
(2)待人接物形象。一讲热心,二讲耐心,三讲诚心。
(3)作风形象。领导在作风形象上要做到三条,一是正派的作风,二是公正的作风,三是雷厉风行的作风。
(4)人际关系形象。校长和些什么人打交道?曲意逢迎上司不?傍“款”不?培植亲信不?有“红色娘子军”不?这些都是影响校长人际关系形象的重要因素。不要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下属不知道,其实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5)学者形象。校长要有学者气、书生气、行家味,不要带上官气、官意识、官思维,要多读书、多讲内行话。
校长的人格魅力参与治校,是以“威望”作为中介来实现的。只有当校长把职务性权力和他的威望在治校中实现完美结合的时候,他的治校才能才上升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他也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校长。
三、校长的管理艺术
校长的管理艺术,是一位校长能否成为一名好校长的关键所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在新世纪里,学校校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实践,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形成合理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校长的立足点,是立校之本、管理之魂,是实践教育创新的基础。
1.当前学校管理中的急功近利现象。
(1)重表现形式,轻实际效果。学校常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或是为了让他人参观,或是为了存档,不求实际效果。如:教学常规中的“教案”检查,只看教案的篇幅,填写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正规,而不看教案的实际内容是否实用,不联系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效果。
(2)重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轻教育教学设施效用的发挥。建设一所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各种教学设施的配备要“与时俱进”,验收之后,这些花费巨资购进的设备则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的铁锁因锈蚀而打不开的,并不少见。图书室里的书橱井井有条,书橱里的书籍保存得完好如新,却很少看出学生经常借阅的痕迹。这些教学设施之所以被束之高阁,一是因为学校缺少专职、专业的管理服务人员,二是因为学校领导害怕学生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损坏了教学设备,给学校的物产管理工作带来麻烦。
(3)重毕业年级,轻基础年级。毕业年级的教学成绩是一个学校整体工作的窗口,事关学校的社会形象,事关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持续发展的趋势。所以,领导把主要精力、财力都用于毕业年级,至于基础年级,来日方长,有回旋的余地。
(4)重教师的使用,轻教师的“充电”。由于学校骨干教师长期在毕业年级任课,心理上长期紧张,得不到及时休养,精神十分疲惫,再加上任课教师是定岗定员,学校没有能力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教师也没有机会离开教学岗位去进修学习。几年下来,致使骨干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是满足于对教材的熟练把握,教学思想和理念不能及时更新,课堂教学的模式不能创新,逐渐沦为普通教师。
(5)重教学成绩评价,轻教学过程的评价。由于受社会普遍关注“升学率”习惯意识的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开始变形,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校长眼里,“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出分来就是好猫”。把“升学率”这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产品当成了唯一的目标,而舍弃了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这一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
(6)重显形课程,轻隐性课程。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显形课程,大多数是考试所能涉及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显形课程的开设。隐性课程的范围极广,几乎涵盖了显形课程之外的所有情景的概念,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景(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这些隐蔽的、无意的因素,确确实实经常而有效地对学生产生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
(7)重文化知识教学,轻思想品德教育。认为考试成绩这“一俊”能遮“百丑”,只要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就行。
2.校长的管理艺术。
(1)要善于谋划发展。校长要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学校办学目标与发展方向的确定应该与几个因素密切关联:第一,要与国家需要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培养“四有”新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应该让每位教职员工明白其中的内涵,他们才能在日常育人工作中紧紧围绕“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第二,要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相一致;第三,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第四,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2)要善于抓大放小。学校主要领导应该仔细分析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抓主要矛盾的解决才是正路。
(3)要善于体恤人性。有了明确的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学校的发展才不会随波逐流。但要实现目标,必须要调动学校一切人的积极性与上进心,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形成合力,真抓实干,才会取得很大的发展成绩。那么如何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呢?
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知道,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需要,高一层次是安全需要,再高一层次是自我实现,第四层次是自我价值,最高层次是人生价值体现。最能激励教职工有上进心的并非是金钱,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才是一个人的最高追求目标。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强化激励,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主要是采用下面的鼓励、表彰、奖励为主要手段,即:为教职工的发展设立发展目标;鼓励教职工一专多能,发展特长;正强化管理机制与评估机制的合理运用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人性化管理中应该把教职工的成就感放在首位;关心教职工生活,改善教职工工作待遇是体现人性人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对青年教师关心、扶持、培养、提高,是体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者个人能力在人性化管理中的作用。而负强化主要是靠制度、惩戒、批评、教育等手段。这两方面在学校管理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4)要善于协调关系。学校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校长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又有校长与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的关系,这些关系可谓纷繁复杂,处理得当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处理不当则会变积极因素为消极因素。这些关系怎么处理,用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话说就是“商量商量”,也就是不管碰到什么事,先商量再做决定,商量起码体现了一个尊重,同时还体现了民主——尊重和民主是一切问题解决的前提。
(5)要善于经营运作。当管理学校时,身在其中,往往模糊教育者的视线;当经营学校时,则能够审视学校和教育者的地位和角色。只有去“经营”学校,才能更好地管理学校。在学校的发展史上,任何一任校长,无论任职几年,仅仅是一位过客,但是只要你在一所学校任职,就应该让学校的这段历程在你手中增值。让学校不断增值,让教师不断增值,让学生不断增值,这是一位好校长的经营观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要做好一名校长很难,而要做一名好校长则更难,我衷心希望校长们不要满足于当一名校长,而应该树立做一名好校长的目标,永不停留、坚持不懈地迈进!有志者,事竟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