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谈到的变化中有好的方面,也有比较悲观的方面,但是从近年来珞巴族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上看,珞巴族传统文化的走向是较为乐观的。珞巴族人对自身民族传统的珍视来自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珞巴族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今天的珞巴族人在现代变迁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承,更在前进与发展中迎接着珞巴民族传统的复兴。
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_中国珞巴族

第三节 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物质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

珞巴族人过去曾长期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麓的密林深处,房屋以干栏式的长屋为主。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在政府的帮助下逐渐从深山搬迁至现在的村庄里,以小木屋和竹楼为主要房屋样式,此外还有土木结构的房屋,但家家户户仍然缺不了火塘,现在电灯照明也成为照明的重要方式。

(二)服饰

相比而言,珞巴族服饰是物质文化中最强有力的符号形式,但是在部分与外界交流较频繁的珞巴族聚居区中除了在一些节庆等场合,很少有人穿自己的民族服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衣着,另外,有部分珞巴族受藏文化的影响颇深,很多都已经藏化了。

(三)生产生活用具

据社会历史调查,民主改革前的珞巴族还基本处于刀耕火种与狩猎、采集相结合的原始劳动生产方式。因此,其生产生活用具极其简陋。在珞巴族物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手工艺文化,如染色工艺、石锅工艺和竹编工艺等。这些经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精细化,形成独特的技艺种类和特殊的产品形式,不同程度地满足了珞巴族人各类基本的物质需求。

以上谈到的变化中有好的方面,也有比较悲观的方面,但是从近年来珞巴族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上看,珞巴族传统文化的走向是较为乐观的。

南伊乡作为我国珞巴族最大的聚居地,珞巴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78%。珞巴族人始终保持着与门巴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和睦相处与不断交融,并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努力维系着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旅游经济的开发和频繁的对外交流,更是给珞巴族带来了崭新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民族传统的回归。

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逐步开始重视对珞巴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为了进一步让外界游客了解珞巴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新貌,如今活跃在南伊沟风景区的珞巴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队就是一个证明。他们在为游客带来原汁原味的珞巴族民族歌舞的同时,也延续着珞巴族千年的文化血脉。

珞巴族人对自身民族传统的珍视来自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珞巴族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让珞巴族人引以为荣的是,2008年,“米林珞巴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林珞巴织布技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整理,珞巴族的语言、民间故事、古史歌、始祖传说、酒歌、生产工具、竹编手艺、生酒酿制工艺、婚葬习俗、图腾文化等,也都被列入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并在珞巴族传统艺人的手中一代代地延续和发展着。

今天的珞巴族人在现代变迁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承,更在前进与发展中迎接着珞巴民族传统的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