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维目标下的物理教学方式初探

三维目标下的物理教学方式初探

时间:2024-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维目标下的物理教学方式初探苏江洪传统物理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重习题、轻动手技能,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科学情感教育等倾向。

三维目标下的物理教学方式初探

苏江洪

传统物理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重习题、轻动手技能,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科学情感教育等倾向。这种状况表明我们的物理教育在科学教育理念方面还停留在科学等于知识的时代。科学是由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构成的一个整体。《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当今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科学技术的划时代变化,因而,把科学当做知识的时代已经过时了。回顾20世纪,由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曾一次次地欢呼进入“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超导时代”、“纳米时代”、“生命科学时代”等等。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世界,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和探索未知的本领。这就是提出这场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三维教学目标的背景。《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其基本点是把中学物理课程从片面地传授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经历过程与方法,把动手动脑的科学活动作为物理教育的基本形式。

新课标实施两年了,新的教育理念对任何人都是个新问题.但我们必须按照科学教育的目的、性质去理解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身体力行。下面我就自己对于三维目标下的物理教学方式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方法,我认为首先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至关重要,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中,通过边学边实验,有的学生发现并提出“物体移动的方向与镜中像移动的方向关系”的问题,这是教学的起始,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去应用实验、查询资料等,学习新知识乃至创新,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其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之一。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平时需多关注电视台科技栏目,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及时给学生指出获取最新相关信息的渠道,引导学生利用因特网查询信息。帮助学生逐步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当然,努力寻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源,不断积累和扩大信息库,是物理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有深刻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次在教科书中引入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改变了过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过去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老师总在主动的地位,学生总处于被动的地位。改革后的教科书,充分考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只要在教学实践中给予认真的关注,就能让学生处在主动的地位,调整原先教学中师、生所处的位置.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注重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像科学工作者那样做研究,在此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做如下工作: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适当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物理科学的探究兴趣的目的。另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应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在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给予提示,使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信心。

3.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都不宜以个人为单位而应该分组进行,每组2~3人,组内分工要明确.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使每个学生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一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的培养。它具有以下特点: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既强调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的培养;提倡合作交流。动手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动手活动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行动、提问、研究和实验,而不是死记硬背事实性知识,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并为理解实验结果而进行讨论。学生需要学会做个人记录,学习构思工作计划并且汇报自己所学知识,练习协作,制作图表,并用一定形式呈现或报告研究结果。因此,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当前,我们国家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普及科学教育的理念,要使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方方面面都接受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首先全体教师要迅速转变理念,要他们相信学习物理归根结底要通过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活动才能学会。要相信科学教育在培养教育人中也具有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强大的力量,要使科学教育的理念变成一种社会文化,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才会彻底抛弃“背概念、套公式、做习题”的传统教育理念,才会使大家认识到“题海战术”是扼杀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桎梏,应该彻底予以解脱。

一切改革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场课程改革既给广大教师带来发展机遇,也必然带来不少问题、困难和不适应。但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人才战略工程”的需要,是21世纪中华民族在全球性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大家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去适应改革需要。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的时代、创造的时代,相信这场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中华民族的将是21世纪中国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腾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