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多疑症”
最近,王珂总觉得大家都在故意与她作对。就先说说老师吧,王珂个头很矮,视力又不是很好,过去在初中的时候,王珂一直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可现在升入高中后,老师却偏偏把她的座位调到后四排,这分明是欺负人嘛!王珂在私底下常常抱怨道。
座位的事情就暂且搁一边了,最让王珂“伤心欲绝”的事情是,她发现自己的“闺蜜”佳佳居然和自己越来越疏远了。王珂最近在日记里列下了佳佳的诸多“罪状”——她怎么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去逛街而不叫上我呢?她平时放学后都会等我一块儿回家,可这些天她居然独自离开教室,甚至连招呼都没和我打一声;过去,佳佳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跑来告诉我,可现在却不是了……
这天,王珂又遭遇了一件特别恼人的事情。课间,王珂不太想和同学一块儿到教室外面去玩,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这时,班里的“讨厌鬼”李强走了过来,问王珂一道数学题,王珂本来不想理睬他,可是禁不住李强的再三请求,王珂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许诺放学后把解题过程告诉他。
可当王珂好不容易把这道题解出来的时候,李强却头也不抬地说道:“那道题我自己已经想出结果了,谢谢你的帮忙。”
王珂听罢,心里那个气愤呀,这,这不是在把人当猴来耍吗?她越想越气,越气越想,而忍不住流出了眼泪。此时此刻,王珂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与自己作对,全世界的人都在与自己为敌!
可事实真如王珂所想吗?
老师把王珂安排在较靠后的座位,是因为老师并不知道王珂的视力不太好;而佳佳也并没有和王珂有意疏远,最近几天佳佳“故意”没和王珂一块儿回家是有原因的,因为佳佳正偷偷计划着给王珂筹备一个特殊的“生日会”,所以才会让王珂出现以上诸多猜忌;而“李强事件”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李强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搞恶作剧的男生,对他开的玩笑完全可以一笑置之。
但可惜的是,王珂却没能解开心中的“多凝结”……
同学们升入高中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不免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而多疑便是其中较为普遍的情况。大家肯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多疑?多疑具体表现出什么症状?”
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
多疑与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怀疑,这种怀疑有可能毫无道理,纯粹是神经过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客观事实。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不仅在量上表现为更多的猜疑,而且在质上属于毫无根据,纯粹是为了证明成见、偏见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
具有多疑心态的人往往带着固有的成见,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或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于是就把别人无意的行为表现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没有足够的根据就怀疑别人对自己进行欺骗、伤害、暗算、耍弄阴谋诡计,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以致与人隔阂,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严重时还有可能与人反目成仇。
往往这类人自视甚高,心胸狭窄,神经过敏,怀疑一切,遇事爱往坏处想,总认为人人都在与自己作对,在向自己耍阴谋诡计,甚至捕风捉影,听风是雨,别人咳嗽一声,开颜一笑,都认为是冲着自己而来,从而引发怒火,产生出攻击性的言行,在家不能与亲人感情和睦,在外不能与同学、朋友融洽相处,弄得周围人际关系紧张。
那么,当你发现自己有多疑症的倾向时,应如何及时调整自己呢?多疑症有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吗?
首先,了解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
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往往与消极的暗示有关。因此,一是要学会冷静。当你开始对一件事或人产生怀疑时,你一定要冷静,静下心来细细地分析,看看你的怀疑有没有道理,你该不该去怀疑。二是要学会忍让。一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所以当我们对此感觉不满意时,我们应该学会忍让。这并不是懦弱,而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其次,与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猜疑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
第三,自我暗示,厌恶猜疑。
当你猜疑别人看不起你,在背后说你坏话,对你撒谎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会看不起我”,“他不会说我坏话”,“他不会对我撒谎”,“我不该猜疑他”,“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讨厌猜疑”等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第四,认识危害,加强修养。
要认识到无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后果。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我们认识了多疑的危害,就要果断地克服多疑,要用高度的理智、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只要我们心广大如天地,虚旷如日月,就不会为这些小事斤斤计较,无端猜疑了。
最后,放松点,先查明真相,再计划行动。
起跑线上的高一学子们
当同学们发现自己受到多疑症的困扰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在这个时候,最好是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情,常常使自己有事可做,这样才不至于天天胡思乱想。
其次,要合理安排生活。人的情绪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合理的生活会使我们觉得很舒心、安逸。人只有在精神不是一直处于兴奋、紧张状态的时候,才有可能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一如既往。
还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生活状态,努力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差距,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和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