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学历史
很多同学认为,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其实,大家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进入高一后,同学们刚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都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
具体而言,大家在学习高一历史的时候要学会掌握以下方法:
第一,要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因此,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
第二,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
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已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
高考实行“文理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从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同学们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炼、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再次,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l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为大家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第五,通过例子来体会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例如,19世纪末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民族存亡关头。如果我们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的“势力范围”示意图》,当时那种岌岌可危的形势显示在图上,就会一目了然。
可见,历史地图是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好伙伴”,能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轨道,建立历史概念。在运用地图学历史时,同学们要注意,其实地图也是一种叙述,只不过它不是运用文字,而是使用各种规定的图例符号来描述。所以,要读懂地图,一定要先读图表和符号。
起跑线上的高一学子们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只有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不久你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趣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