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视一号”在复旦大学成功通过鉴定

“中视一号”在复旦大学成功通过鉴定

时间:2024-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视一号”在复旦大学成功通过鉴定——高清电视地面传输装上中国“芯”2004年4月30日,国内微电子、通讯、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专家云集复旦大学,参加在逸夫科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的“中视一号”技术鉴定会及应用系统展示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中视一号”是基于TDS-OFDM系统的、有望实现产业化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专用芯片。

中视一号”在复旦大学成功通过鉴定——高清电视地面传输装上中国“芯”

2004年4月30日,国内微电子、通讯、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专家云集复旦大学,参加在逸夫科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的“中视一号”技术鉴定会及应用系统展示会。

“中视一号”是我国第一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移动接收系统专用芯片,它是基于TDS-OFDM系统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有望实现产业化的专用芯片。参加这次技术鉴定会及展示会的各位专家对这项重大的科研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鉴定会委员由国内微电子、通讯和广播电视领域的4位院士和5位知名专家组成。这次技术鉴定会由教育部主持,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凌讯科技联合申请鉴定。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中视一号”是基于TDS-OFDM系统的、有望实现产业化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专用芯片。该芯片已在国内多个电视厂家得到成功试用,性能指标达到系统要求。该芯片基于自定义协议DMB-T和TDS-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实现的高码率单天线HDTV信号的移动接收有创新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水平属国际先进。芯片在载噪比门限和移动性指标方面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技术。“中视一号”芯片技术含量高、设计难度大,对我国数字电视的产业化和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次应用系统展示会上,安装“中视一号”样片的DMB-T高清数字电视整机系统展示了良好的地面移动接收性能,国际科技界还没有类似的报道。

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移动接收系统专用芯片——“中视一号”的诞生,凝聚着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凌讯科技等许多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2000年以来,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凌讯科技通过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将高清数字电视芯片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地面传输信道芯片,实现了用于DMB-T方案整机和系统的专用芯片“中视一号”。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多年来在集成电路芯片研究方面积累的丰富成果,在联合开发“中视一号”芯片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视一号”具有百万门级的规模,使用0.18微米工艺,采用多时钟域技术。芯片的仿真、设计、验证、布局布线、测试、封装等整体水平在国际上是领先的,设计流程解决了逻辑综合、布图规划、时序收敛、信号完整性、信号串扰处理、时钟网络设计、电源网络设计、分布式参数提取、互连网络降阶、低功耗技术等目前超深亚微米芯片设计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该科研项目已成功地走通了整个设计流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中视一号”产业化步伐的加快,装有该芯片的机顶盒、机顶卡正逐步推向市场,用户只要带上这样的设备就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收看数字高清电视。目前我国电视机保有量为3.7亿多台,2010年将实现数字电视的普及化,“中视一号”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随着“中视一号”芯片及其后继升级系列产品的研制,“中视一号”不仅在民用高清数字电视产业上具有广阔的前景,而且在国防、科技、教育、基础工业等各个领域和汽车、旅游、电子游戏、IT业等许多行业可应用。

(裴增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