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探索与实践康妮,王钰,刘惠琴[摘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推进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一方主动推进,双方共同培养,兼顾三方利益,实现同一目标”是开展专业实践的关键。国家文件中明确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康妮,王钰,刘惠琴

[摘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推进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一方主动推进,双方共同培养,兼顾三方利益,实现同一目标”是开展专业实践的关键。即在专业实践环节的落实过程中学校主动推进是落实专业实践的基础;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环节是保证专业实践质量的关键;兼顾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是开展专业实践的保障,最终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目标。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09年,全国高校全面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对比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增加专业实践环节的要求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与之最大的区别。国家文件中明确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

2009年,清华大学结合学科特点和行业需求,开始试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特别对其中的专业实践环节给予了重点关注。[2]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一方主动推进,双方共同培养,兼顾三方利益,实现同一目标”是开展专业实践的关键。

一、学校主动推进是落实专业实践的基础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以保障充分的专业实践;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条件地选择开展专业实践的场所确保高质量的专业实践。

1.通过制度建设保障专业实践的落实和质量

首先,通过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对专业实践必修环节的学分要求,保证专业实践落到实处。其次,通过制定专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专业实践的时间、形式和要求。第三,通过签订实践基地协议书,明确各方责权利,确保专业实践环节的落实和质量。另外,通过成立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项目指导委员会,促进企业参与培养过程,落实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2.有条件地选择专业实践场所

面向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推进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保障研究生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探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企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新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是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践场所的宗旨。

本着这样的宗旨,企业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实力;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有迫切的愿望和需求;能够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条件,包括必要的环境、条件及研究课题。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将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大体分为两类,大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型企业。

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承担着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3]作为专业实践场所,大型国有企业研发实力雄厚,研究人员充足,有足够的企业专家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联合指导,一般可长期提供较为稳定的专业实践条件。如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冶金、核工业、石油、电力等工程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为行业中的龙头,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应该鼓励这些工程领域的学生入主流,在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中得到历练。

高新技术型企业规模虽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但十分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具有创新活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4]作为专业实践场所,专业实践形式较为灵活,合作积极,十分欢迎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工作。调研中,一位国企厂长指出,民企的自主创新实力不可小窥,中国20年后的发展要看民企的发展,因此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关注民企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战略性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5],应该鼓励这些工程领域的学生在这样的企业中融入创新团队,培养创新能力。

二、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是保证专业实践质量的关键

1.多种培养方式的专业实践场所

根据企业介入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专业实践场所大体分为三类,分别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站、专业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单位。

研究生培养工作站的特点是,企业根据课题实际需求参与制订学生培养计划,学生用一年时间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进入工作站参加课题研究和科研工作。[6]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有较强的工程和实际应用背景;论文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发挥学校导师学术上的优势和企业导师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强化工程硕士生全面素质提高,培养其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工作站的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尽早进入实践环节,接受企业制度要求和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不仅培养了人才,而且解决了研发问题,增强了实力;学校与企业科研合作更加密切。但需解决的问题是由于课题完全来源于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校内导师的积极性。

专业实践基地的特点是,企业提供资源,接纳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培养环节或论文工作,参与培养方案和课程框架设计及部分教学工作,选派本企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负责对研究生在专业实践基地期间的专业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指导。这种共建方式比较灵活:可接收学生专门进行专业实践,也可与论文工作相结合;课题来源可以是企业课题,也可以是企业与校内导师的共有课题。由于灵活性较大,院系及校内导师积极性较高。但不足之处在于专业实践基地对学生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方面的意见参与仍旧不够充分。

联合培养单位是部分院系在试点进行的专业实践模式。其特点是聘请本行业内若干企业作为联合培养单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培养项目指导委员会监督下的导师负责制,培养项目指导委员会由院系和联合培养单位的教学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制定项目规划,设计培养方案,并监督教学环节和培养质量。联合培养单位还需提供联合指导教师库,从中为研究生选择联合指导教师。其优势是联合培养单位参与培养全过程,但不足之处是联合培养单位及人员需要相对固定,要求企业投入的精力较多。

2.契合不同培养目的的专业实践内容

专业实践的内容可与论文工作相结合。其目的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切实结合企业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或技术难题,逐步深入地应用理论、方法和新技术去真正解决一个工程实际问题。选题来源可以多种多样,有的完全来自于企业,有的是来自于双方的横向课题或双方联合申请的政府课题,还有的是由双方联合指导教师共同商议提出的基于真实背景的课题。

专业实践也可以是独立的,与论文工作无关。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在一流企业中长见识,在一线实践中增才干。这样的专业实践必须选择具有实力的企业,并在实践前与对方就实践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避免学生在某一岗位上做重复劳动。在对这类专业实践的调研中,企业负责人指出,学生在企业得到机会全面了解企业情况,了解顶层设计,更有机会提高和进步。学生认为,专业实践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锻炼了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思想境界也有很大进步,尤其在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中,他们被工程技术人员的爱国与奉献精神深深触动,爱国主义教育更加鲜活。

3.以课题项目为驱动的专业实践组织方式

专业实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的是由院系统一集中安排,有的则由导师结合课题情况分别安排。

统一安排的专业实践,通常是由院系统一组织、统一考核,能够保质保量地开展专业实践工作,有的还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统一安排实践类课程。学生在干中学,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对工程的感觉很深刻,同时作为一个集体,学生互教互学,培养了团队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活力。

分别安排的专业实践,通常是导师与企业在已有的合作课题基础上进行,能够根据课题的进度安排,灵活安排专业实践的时间,容易调动导师的积极性。这些企业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研究所,且与导师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分散安排的专业实践为研究生提供了根据所学理论解决具有一定难度且主题明确的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又有利于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兼顾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是开展专业实践的保障

1.调动企业积极性

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既要兼顾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又要兼顾导师和企业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模式。

企业利益的核心是知识产权问题,越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越关注知识产权问题,而这样的企业恰恰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企业,因此事先明确专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利益分配等问题是建立专业实践场所的前提。同时必须注意对研究生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教育和保密教育,通过开设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职业素养课程,使研究生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知识产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同类型企业关注的利益有所不同。大型国有企业关注通过专业实践,与高校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同时非常关注“潜在员工”,他们认为专业实践是一个长达6个月到1年的面试,可以挑选满意的学生签约为正式员工。高新技术型企业关注通过专业实践,增进与高校该领域专家间的科研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利用与高校的合作提升企业声誉。

作为高校,既然主动邀请企业共同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就应在考虑学校利益的同时,尽量兼顾企业利益。

2.保护学生利益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专业实践的主体,共建专业实践基地时,学校必须与企业协商解决专业实践研究生待遇问题。学生待遇主要包括生活津贴、食宿问题、意外保险、交通补助等。

另外,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学校需对学生专业实践期间的安全问题给予关注。除了为学生购买必要的意外伤害保险外,要督促企业对学生在专业实践前期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

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参与的课题涉及企业知识产权或涉密,应考虑涉密课题的文章发表、论文撰写等问题。如果学生须与企业签订类似的就业协议,作为校方应对其中的条款进行把关,保证学生利益不受到侵害。

另外,要保证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的管理权,避免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3.维护学校权益

在维护学校权益方面,主要有学校声誉和实际利益两个方面。

在学校声誉方面,与院系共同核实建立专业实践基地的企业资质,认真审核共建专业实践基地协议书,特别关注涉及学校权利与义务的条款。在实际利益方面,应注意保护学校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

[2]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3]李荣融.大力推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4-22

[4]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

[5]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6]高述珉,沈岩,刘惠琴.校企合作培养应届推免工程硕士生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作者简介]

康妮,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职员,硕士,北京:100084

王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职员,硕士,北京:100084

刘惠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博士,北京:10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