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矩阵分析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为例
帅斌,吴海涛
[摘要]通过对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教育理念的比较分析,应用能力矩阵分析法,以能力需求、能力目标、能力实现为主线,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技术路线。结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细化研究。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社会生产部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步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1]]。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出台了一系列招生改革政策,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减少学术型研究生3.8万名,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3.8万名,以实现招生结构的进一步转变[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面向不具备工作经验的在校本科生,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与学术型研究生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还在摸索中进行,缺乏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本文应用能力矩阵分析法,从能力需求、能力目标、能力实现三个方面,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细化研究(图1)。
二、能力需求分析
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求更为强调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图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技术路线
为明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结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人才能力需求调查表,并向用人单位进行发放。用人单位主要面向铁路局、设计院、工程咨询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力需求选项包括: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能力,有效沟通及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与责任,了解企业与社会的能力。选项等级分为非常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七项。根据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量化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用人单位能力需求调查分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最高,其次为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对了解企业与社会的能力需求最低。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应突出对学生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此外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如铁路局等单位更为看重学生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而工程咨询部门则对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建议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及未来的就业计划,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能力目标分析
根据用人单位能力需求调查,结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特点,对各项能力进行细化分解,如工程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又可分为:工程问题建模、分析及解决,实验技能,方案制定与改进,创新与产品设计开发,从而可以建立起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矩阵图(图3)。
图3 能力目标矩阵图
对各项细化的能力均制定了学生在学业完成后应达到的要求,从而可以制定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细化目标。以工程问题建模、分析及解决能力为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以下要求:
(1)针对交通运输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问题,能够准确评估数据和问题特征,对比异常与正常数据,具有进行问题分类与归因,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2)针对交通运输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问题,能应用假设简化复杂的系统和环境,根据问题的主要方面创建模型,并能对其进行模拟并完善模型。
(3)针对交通运输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问题,具有估计量级、范围、趋势,并应用实验验证一致性和误差(范围、单位等),及展示解析的一般性的能力。
(4)针对交通运输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问题,能提取不完整和不清晰的信息,应用事件和序列的概率统计模型,进行工程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且具有讨论决策分析,并安排裕量和储备的能力。
四、能力实现分析
1.基于能力实现分析的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能力目标矩阵,对现有课程的能力覆盖面进行分析,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调整课程结构,形成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如针对学生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开了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实验、站场设计与技术作业图表编制训练两门实验课,并强化了国内外工程实践环节和科研实践环节。学生参与国内外工程实践环节的时间应不低于1学年,对学生工程实践的考核采用与实际生产中相近的成果验证方式和成果评价方式来进行(表1)。
表1 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实现课程及环节
2.基于能力实现分析的课程教学改革
改变传统的“学而习”教学模式,落实“先习而后学”、“边习边学”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教学同步开设技能实训和科研实践环节。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为例,每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都穿插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工程实践加深知识的学习理解,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表2)。
表2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边习边学”教学设计
五、结束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决定其培养方式应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更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课堂教学应突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但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仍然存在着课程理论性过强、实践教学缺乏、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仍是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发展时日尚短,尚未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模式,因而不可避免地照搬照套学术型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乃至教学方法。
本文应用能力矩阵分析法,以能力需求、能力目标、能力实现为主线,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技术路线,并结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细化研究,从而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北京,2009.3
[2]百度百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10.3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2478.htm?fr=ala0_1_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2010.5
[4]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申报书.四川成都,2010.6
[作者简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