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关于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黄明福[摘要]博士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高校大部分博士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期,是人生最具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另外,博士生论坛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很好的手段。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北京理工大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优工程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师资队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由于近亲繁殖,中国最近十几年来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平均的创新水平滞

关于提高博士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黄明福

[摘要]博士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文中分析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必备的素质,从建立创新基地、开展博士生学术论坛、源头上抓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主动实践、培养创新人格,优化博导队伍、减少近亲繁殖、建立博士生导师组制度,扩充科研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对策,旨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博士生;创新能力;质量调查;培养

博士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博士是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和核心,博士生培养是高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近年来,博士生招生规模扩大,给培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足极大地制约了科技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于2008年9月28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博士生培养单位全面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旨在深入探索新世纪形势下博士生教育规律,深化改革,更新观念,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造就一批拔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尽快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实力。

一、博士生创新能力必备素质

创新能力是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目前高校大部分博士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期,是人生最具创造力的黄金时期。思维活跃是创新的首要条件。博士生正处于人生上升期,有远大理想和发展方向,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正在逐渐成熟。思路活跃、感觉敏锐、充满理想和幻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具备了创新的必备条件。第二,创新要求博士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创新非常重要。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根源。”博士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前瞻意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既有心里和生理上的原因,也有就业社会地位不确定方面的原因,各种可能性的存在极大地吸引着博士生不断去思索、追求。第三,创新要求博士生具有挑战精神,敢于突破传统的睿智和勇气[1]。博士生经过多年的课堂熏陶和磨炼,基本功比较好,在科研过程中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同时对高校博士生待遇现状表现出极大的敏感和期望,很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生活现状和来创造新知识,具备了挑战精神和突破传统的勇气。创新能力除了以上三点必备素质外,还要求博士生对创新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是有一定科学规律的,不是盲目的,是知识厚积薄发的结果,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不是天赋而是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

二、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1.建立创新基地开展博士生学术论坛源头上抓创新

在博士生培养的创新问题上,要借鉴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西北工业大学建立的创新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基地工作,允许在校博士生申请科研项目,有些科研项目只允许两个学科以上的博士生联合申请,以鼓励博士生开展交叉跨科的研究工作,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教师不能申请该项目,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可保持一定数量的申请,旨在从源头上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博士生论坛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很好的手段。2005年9月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举办,2007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又成功举办了系列博士生学术论坛。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北京理工大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优工程的重要举措。论坛本着扩大交流,自主交流、激励创新的宗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将目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博士生学术论坛利于激发博士生创造热情、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要鼓励博士生自己组织、管理,开展学术论坛,对进一步激发博士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非常重要[[2]]。

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仅仅依靠博士阶段培养,要从源头上本科生、硕士生培养开始,如果本科、硕士阶段创新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博士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好起来。我国学生在美国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却不足。这需要对整个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思考,需要用更加广阔的视角来审视。

2.改进教学方法主动实践培养创新人格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认为:“制约博士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博士生教学中不应规定指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为此,博导应该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培养博士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项目来训练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引导博士创新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引导博士生进行主动实践,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主动实践。要多给博士生撰写科研项目书的机会,使博士生对项目的选题、立项、工艺路线设计、可行性分析、达到的结果是深入考虑后得出的,这个过程往往比课题正式研究过程更能锻炼博士生创新能力。应该把主动实践的理念贯穿在博士生学习的多个环节。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博士生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素质的培养。

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格培养至关重要。优秀的博士生应该具有坚韧的毅力,能够理性对待科研中失败,真正的科研允许失败,也不可避免失败。在博士生课题研究工作中,要刻意培养和塑造博士生的创新人格,积极引导博士生在科研过程中培养自信,引导博士生在科研失败中培养意志,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塑造良好的人格[3]

3.优化博导队伍减少近亲繁殖建立博士生导师组制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提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保证。”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在谈到该校12年有5位诺贝尔奖得主时强调:“当初引进他们时,他们还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说明一流博导除了引进,更在于高校的自己培养。目前高校师资队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由于近亲繁殖,中国最近十几年来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平均的创新水平滞后于投入,博士生没有超越导师的勇气,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不多。大学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影响了创新环境和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极大地危害了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我校应及时打破传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束缚,主动联合其他兄弟院校,相互推荐新教师,联合进行教改,加快教师队伍的流动,优化博导队伍建设。

与此同时,应建立导师组制度。北京交通大学从2004年开始,博士生不再仅仅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而是面对一个由导师任组长、5名左右相近学科的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这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而实施的“研究生创新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基本保证。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探索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过程中,积极推行“导师组”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单一的导师制模式下,导师无法克服自身在知识结构、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限制,有助于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挥,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发展的方向。建立“导师组”制度[4],不仅利于博士生在课题讨论时了解交叉学科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在学术交流时,放宽眼界、博采众长,更加主动地去关注更多领域的知识创新,提高追踪前沿科学的效率,构筑宽厚的知识平台,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4.扩充科研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博士生的国际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博士生论文质量。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家高水平公派留学、以出国参加会议等方式扩充科研视野,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中,激发科研灵感,提高创新能力。

学校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为博士生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应积极开拓、发展和巩固与世界一流大学、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升国际合作的整体水平。加强与亚洲教育发达国家中高水平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和与在中国的国外独资企业的合作,建立以导师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培养为主体的国内外联合培养基地,使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有序、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彦.用人单位看重什么[M].∥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罗英姿,刘勇.培养优越学术环境,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59-160

[3]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涵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45-48

[4]黄俊平.试论导师课题组制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158-160

[作者简介]

黄明福,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博士,北京:1000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