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事科学院培养“两高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军事科学院培养“两高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军事科学院培养“两高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刘江桂,胡振中[摘要]介绍了军事科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面的主要做法。打通院校与部队之间这堵“墙”,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大力培养创新军事人才——军事科学院培养“两高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刘江桂,胡振中

[摘要]介绍了军事科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打通教与学这堵“墙”,启发研究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二是打通教与研这堵“墙”,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三是打通院校与部队之间这堵“墙”,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打通学科专业之间这堵“墙”,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五是打开开放办学这扇“窗”,吸收先进理念、共享教育资源。

[关键词]军事科研;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体制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为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军事科学院是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军事科学研究机关,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中心,十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突出强调培养“以理论功底和思维能力见长的高素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和高级参谋型人才”,积极探索“依托科研办教育,通过教育促科研”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落实了军委〔2011〕8号文件提出的“更好地发挥培养军事学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作用”指示要求。

(1)打通教与学这堵“墙”,启发研究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出现本科化的倾向,课堂灌输成为主要教学方式,批量生产成为主要模式,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究其原因是因为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未激发研究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打通教与学之间的隔阂。一是注重加强精神塑造,打牢学习成才的思想基础。该院充分利用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在党旗下成长”读书等活动,鼓励研究生争做学习标兵,引导大家广泛思考学习为什么、成长靠什么、未来干什么,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振奋精神。二是着眼思维训练,推广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该院打破僵化的思维习惯,强化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历史思维、理性思维,引导研究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不断拓展思维模式。让研究生向书本学习,熟读经典理论,尽快积累知识;向专家导师学习,学他们“求实创新、知兵谋胜”的军科精神和先进的思维方法;向实践学习,边干边学,善于观察,积累经验,培养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三是积极搭建各种学习平台,鼓励研究生主动学习。比如,充分利用孙子兵法研讨会、香山论坛等各种学术活动,让研究生全程参与、全面接触、全力研究,尽可能拓展战略视野,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军事学术》等报纸杂志开设研究生专栏,发挥媒体阵地的宣传鼓励作用;立足研究生理论功底扎实、思维敏捷活跃等特点,大力开展群众性“兵道争锋”、“砺剑园”等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思想争鸣、个性发展提供舞台。据统计,该院历届毕业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全军优秀博士论文5篇、全军优秀硕士论文5篇。

(2)打通教与研这堵“墙”,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教育的目标是培育高素质的人才,科研的追求是产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实践表明,办教育如果不搞科研,教育质量就很难上去;搞科研如果不办教育,科研就没有创新活力。当前,一些研究生由于缺乏科研课题牵引,学习中研究性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也有一些导师由于科研任务重,认为搞教学影响了科研,带学生动力不足。因此,建立教与研的良性互动关系,是该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一是确立科研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充分挖掘科研机构的丰厚教育资源。该院作为全军军事科研中心,有许多顶级军事理论专家,如:陈舟、姚云竹、樊高月等,在国内、军内,甚至国际上都很有名气;联合作战实验中心受军委直接领导;图书馆是全军军事科研信息中心,馆藏了绝大部分古代兵书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电报手迹,被文化部列为全国古籍保护单位;这是该院开展科研活动的“三宝”。为发挥好“三宝”的教学作用,该院注重发挥科研专家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办“红山讲坛”等大讲堂,邀请各领域首席专家,各学科带头人,军兵种专家,国内外学者讲创新理论、学习方法,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思维层次;注重发挥科研课题的牵引作用,用课题牵引研究生学习研究,提高学位论文的针对性、有效性;注重发挥作战实验室对作战理论的检验作用,组织研究生参加作战实验活动,普及作战实验知识,推广作战实验方法,推动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让研究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发挥图书馆的育人作用,引导研究生把图书馆作为“自习室”,注重学习研究前人的学术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历史的进展中去把握规律。二是通过教育引导,促进科研创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提高导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这也是出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基础条件。该院要求科研骨干要承担教学任务,向研究生传授最新科研成果,让研究生迅速进入前沿;而且通过系统、规范的研究生教育,也促使科研骨干完善了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利用编修教材等学科建设基础工程,把成熟的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并以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带动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创新。三是注重发挥在校研究生的科研生力军作用,弥补科研力量不足。在校研究生虽然理论研究经验不足,但是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善于思考,为军事科研活动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该院注重着眼人才队伍长远建设,发挥研究生思维活跃的特点,让他们参加诸如《国防白皮书》等国防和军队重大课题的研究论证工作,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他们。该院今年毕业的70多名在校生,在校期间就参加课题近百项,在军事学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4名博士生作为大型电视纪录片《忠诚》、《选择》主创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打通院校与部队之间这堵“墙”,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创新必须来源于丰富的社会实践,这样的理论才能用来指导实践。军事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必须突破固有模式,走向部队实践。该院一是增设面向部队实践的课程,着力提高研究生能力素质。开设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作战实验等方面的课程,普及信息获取、处理、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研究生信息化素质;开设参谋业务课程,加强识图用图学习,安排想定作业教学,组织沙盘演练等,提高研究生任职能力;开设联合作战、联合训练方面的课程,提高研究生联合作战、训练指挥谋划水平。二是让研究生深入部队一线,掌握一手材料。任何教材都代替不了部队鲜活的实践经验。该院曾组织60余名研究生利用假期奔赴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与基层官兵同吃、同睡、同训练,深入基层了解部队实际,结合实兵实弹演习学习组织指挥作战训练的基本程序;还到军队建设先进单位了解我军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到西柏坡等革命经典战场实地考察学习,到总部机关实践锻炼,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悟和思考如何推进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三是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纽带作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该院研究生来自全军各部队,有机关有基层,有院校有部队。入学之初,充分利用他们从全军各部队带来的军事实践的最新情况,为军事科研增添新鲜素材,提高科研针对性。毕业以后,又鼓励他们把大量的学术前沿理论带入部队实践,结合部队实际,指导部队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该院毕业研究生有15%左右在军委、总部和大军区级机关工作,36%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9%分布在全军各部队。他们已经成为该院与全军各部队联系的纽带。

(4)打通学科专业之间这堵“墙”,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学科是为学习和研究问题方便而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军事学从最初的“三分法”(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技术),到“五分法”、“七分法”、“多分法”,但各学科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军事学只有带兵打仗一个专业。该院注重发挥军事学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努力打破专业限制,不断拓宽培养口径。一是打牢理论根基。去年以来,该院加强军事基础理论教学,把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军事学基础、军事前沿理论等列为必修课程,夯实基础,提高研究生战略思维能力。二是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不少研究生在本专业领域侃侃而谈,对其他专业茫然不知。表面上看,似乎术业有专攻,但深入分析,所谓“善长领域”其实只是浮于表面,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该院注重引导研究生厚积博学,掌握作战、训练、军队建设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三是注重加强学科交流。在教学管理中,该院注重把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编到一个班,组织研究生参加联合公关课题,让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实践经验的研究生经常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5)打开开放办学这扇“窗”,吸收先进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关门办教育,肯定办不好。以开放办学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该院十分注重拓宽开放办学途径。一是与中科院、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等地方知名院校保持密切联系和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吸收先进理念。二是与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20余家军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组织研究生到联合培养单位学习特色课程,取长补短,共享教育资源。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与东盟“10+1”高级防务学者形成交流机制;与国外研究机构互派人员客座研究;外派研究生到国外执行任务;请哈佛大学等外国专家教授作客“红山讲坛”;安排研究生与来访外军高级将领、代表团深入交流等。

[作者简介]

刘江桂,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北京:100091

胡振中,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参谋,北京:1000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