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X08008
项目名称: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
项目负责人:马春光
项目类别:教材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
成果形式:达出版水平的教材
一、研究任务与目标
我校“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由国际商学院马春光教授于2008年5月9日立项,经过两年的努力,于2010年5月通过专家鉴定小组评审,圆满地完成了《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教材编写任务,实现了研究项目建设目标。
“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项目的研究任务是:根据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全球化的运作特点,结合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态势下各国经济政策调整和企业战略转型的具体情况,在阐述和分析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经营环境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理论根据、动因和意义、外部竞争环境、产业重组和调整现状;企业运用产业价值链转型思路、策略与成功案例、企业变革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跨文化管理以及处在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环境中的国内母公司和海外各地分支机构(分公司、子公司、联属企业等)之间的沟通机制、管理方式以及文化差异对全球化经营企业母、子公司决策和经营方式的影响等。
“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在系统考察和探讨我国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全球化竞争实践、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生“国际企业管理专题”课程使用的教材。
目前,国内系统研究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适合博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国际企业管理方面的教材和专著很少,“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项目选题新颖、立论清晰、论点鲜明、资料翔实、层次清晰、文字通畅、理论联系实际,颇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研究过程
在“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项目负责人编写了10个综合性企业案例,配属于10章之中,涉及企业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环境、产业价值链、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变革与创新、企业跨国并购、组织结构设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管理与沟通等诸多方面。
在“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多次为本院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和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授课,讲授了“国际企业管理专题”和“企业管理研究”课程。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试用该教材检测了该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教学环节中收集学生的反馈,为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教材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材中编入的10个综合性企业管理案例,在授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学生普遍认为案例视角清晰、观点鲜明、问题突出、紧密结合企业经营与管理具体情景,有一定的普遍性。学生从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吸取了大量信息与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的管理理论和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案例,集思广益,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云南大学旅游和管理学院年轻教师、在读博士生王克岭,在学习“企业管理研究”课程中运用上述理论和研究思路,与其导师马春光教授即项目负责人合著了题为How should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Cope with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What Specific Measures should be Recommended?的论文,收录于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rient Academic Forum,2008。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在读博士生江术元撰写了《资源基础观的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前景》,发表在《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8期中。在读博士生温晓娟与项目负责人合著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概念辨析与影响因素探讨》论文,发表在《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中。
经过两年的建设,项目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项目负责人独著的Value Chain Based Strategi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论文被Eastern Academy of Management-International收录,并应邀参加2009年6月21-1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Managing in A Global Economy XIII'Conference”年会,宣读论文。
第二,项目负责人与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院Weihrich教授合著的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ith An Emphasis on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论文(其中,马春光为第一作者)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Management选用,于2009年7月份发表。同时,“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IABE)”邀请马春光参加了2009年6月5-7日在希腊举行的“IABE-2009 Greece-Summer Conference”会议,并宣读论文。
第三,项目负责人与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院Weihrich教授合著的Analyz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dia with the TOWS Matrix-An Alternative to Porter's Model论文被Eastern Academy of Management-International收录,并应邀参加2009年6月21-1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Managing in A Global Economy XIII' Conference”年会,宣读论文。
第四,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的《我国制造企业产业链转型问题思考》论文发表在《企业经济》2010年第1期中。
第五,项目负责人与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院Weihrich教授合著的《管理学精要——国际化视角》(中文版),于2009年3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该项目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述深入,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且可操作性强。
《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教材,计340页,约40万字,全部由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教材共分为10章,分别为:第一章,管理思想史导论;第二章,企业环境分析;第三章,产业价值链;第四章,企业战略管理;第五章,企业变革与创新;第六章,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章,企业文化塑造与建设;第九章,企业跨文化管理;第十章,全球化经营企业的跨文化沟通。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各章内容的理解,每章结尾都附有讨论题;每章都安排了一个结合要点的综合性企业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教材在阐述跨文化管理理论的同时,兼顾国内外的管理实践,从理论的深度和战略的高度列举了大量的中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它不仅适合我国高等院校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而且也是我国从事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材料。
四、主要创新点
《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教材,针对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系统地探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在当前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的态势下,制定和落实更加有效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该教材从全球化竞争视角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之后,国内企业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并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经营中不断提高其跨文化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企业当前加大国际化力度、加强海外企业经营和管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该项目研究下形成的、针对在校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编写的《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高校管理教学中尚无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尤其是跨文化管理自行开发教材的空白。
《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教材在以下方面体现了创新性:
第一,在教材第三章“产业价值链”中,项目负责人在讨论西方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战略转型经验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和借鉴时指出,“我国企业在价值链管理方面大多呈现为一种‘橄榄球型’,即竞争优势体现在中间的生产和制造环节,而在两端的产品研究开发和市场服务环节则非常薄弱,且大多数国内企业缺乏有效的价值链管理”。针对西方跨国公司在产业链上呈现为“哑铃型”定位的特点,本教材提出了中国企业产业链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深入分析青岛金王集团产业价值链成功转型经验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提出了“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既不是西方企业的‘专利’,也不是只有大型企业所为”的观点。项目负责人主要系统地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探讨我国企业的战略转型,寻找中外企业在产业价值链定位上的差距,分析战略转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中国企业在价值链上的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这种研究颇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现阶段我国企业提高战略管理水平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项目负责人同时指出,“必须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实力,除了大力发展名牌之外,还应重视产业价值链向下游环节拓展,加大‘走出去’力度”。上述学术观点立论新颖,颇具创新性。
第二,在教材第五章“企业变革与创新”中,项目负责人对中外十余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对比,在深层次剖析王麻子剪刀厂破产案和安徽海螺水泥公司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指出了创新对现阶段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而创新理念和战略性思维至关重要。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下,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要经常研究竞争对手策略上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国际化经营战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在教材第九章“企业跨文化管理”中,项目负责人针对中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和共同开发资源的战略举措,提出了当前必须重视跨文化管理、培养高层次跨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文化差异给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的困难和障碍不容忽视,必须高度重视跨文化沟通和管理,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跨文化管理人员和适应国际竞争下多元文化差异性的员工队伍。
项目负责人在通过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在本书第九章综合案例中高度肯定了青岛海尔集团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跨文化管理做法。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那州设立的工厂,十年来通过当地融资、融智、融文化,已经成了本土化的美国公司。海尔在国际化进程中,克服了极大挑战将中国的文化成功融入到美国当地社会之中,其经验颇具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
第四,《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管理》教材中包括10个综合性企业管理案例(附于教材各个章节末尾),这些案例均取自于市场竞争前沿,密切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力图将管理理论和分析方法紧密联系我国企业的实际。这些成功或失败的企业案例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管理理念与方法,开拓思路和视野,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