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理论与政策
项目编号:X07028
项目名称:关税理论与政策
项目负责人:何晓兵
项目组成员:李毅
项目类别: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
成果形式:教学大纲、教案、PPT、教学讲义、习题库等
关键词:关税理论政策
一、研究内容
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包括:关税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关税与其他税收的共性和关税的特性;关税的职能和关税的作用;关税政策工具与非关税政策工具的比较;各国关税政策的沿革与现状;关税的保护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的关税合作与斗争等关税问题。
教案中以授课内容为课程的主干,列出了讲授的基本内容、理论知识点及相关的知识,对辅导学生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此,还列出了一些思考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学习。这些内容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做到了理论全面的同时注重突出重点。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进度作出了严格规定。
二、主要观点
“关税理论”是综合国际贸易理论与财政、税收理论的一门课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税率大幅度降低,且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进一步提出关税减让,因此学者对今后关税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其职能、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关税税率不断的降低,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关税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正在受到极大压缩;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关税税率不断降低,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关税不可能消亡,尽管其职能作用受到一些影响,今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仍是保护境内经济长期稳定的手段,关税政策也仍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尽管经过八轮贸易谈判和关税减让,关税税率已经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且非关税措施的作用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但关税的作用在短期内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同时,关税也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在进一步的关税减让谈判中,我国政府应当采取的立场都需要关税理论和政策的支持。
关税理论是研究关税发展规律及其有关关税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但关税政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政策,而是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范围不能仅限于关税本身,而是将其与其他非关税措施、国内税收等相关领域的理论、政策结合起来。同时,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更应具有一种关于公共管理政策的思维方式。
三、主要创新点
本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除上海海关学院(原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自2007年升格为本科后,在其税务专业(关税方向)和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各开设了一门同名课程外(该校升格本科时,我校何晓兵教师曾参与其课程设置),没有检索到其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相同课程。
本课程试图在原来国际经济学中有关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将关税看作一种外生变量的基础上,增加贸易政策与政治经济学等一些内容,改变一些视角,将关税作为一种内生变量来考察,突出其作为公共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的特点。同时,引入一些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思考。例如,有关环境保护等一些问题中的“碳关税”问题;或者从一个比较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如在讲授了最佳关税、各国贸易政策的演变之后,引导学生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贸易政策的博弈进行分析。本课程的另一探索是把我国海关管理中目前比较突出的且与关税有关的一些问题,例如保税政策措施、关税减免税政策等,融入到关税政策的研究中,促使学生思考我国现行关税政策的现实,探讨我国关税政策如何服务于我国对外贸易。
四、课程特点
根据检索,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尚无以关税理论与政策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因此,本成果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相应的,也没有发现可以作为替代教材的教科书,因此,本课程使用任课教师编写的《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作为教材,同时向学生推荐若干国内外相关专著或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教材及一些论文,主要有:谷成著《关税的效应分析与中国关税政策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元颖著《关税保护与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与经验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刘立平等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格罗斯曼、赫尔普曼著《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以及希尔曼著《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供在不同方面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扩大研究领域。
本课程在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增加了“碳关税”是不是关税、关税与环境保护等专题讨论;关税会不会消亡、我国关税减免政策、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等一些内容,因而涵盖范围更宽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本课程的另一特点是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大部分并非行政管理专业或经济专业本科毕业生,经济学及其分析方法是其短板,对于供给、需求曲线十分陌生。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尽快自己补习有关经济学知识,另一方面也照顾他们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讲清相关问题,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经济学语言的表达。
此外,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行政管理(海关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在课程建设中项目组非常重视对研究生进行分析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本科生要强,应尽量采用启发式教育、探讨式教育,提供一些让其思考的话题。理论讲授之时辅以大量现实中的案例,在增加课堂趣味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的具体把握。例如,在讲授“关税经济效应分析”部分内容时,由教师选取或让学生提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有关关税方面的话题;在讲授关税同盟理论时,结合我国加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国—马来西亚自由贸易协定》等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大环境进行分析,理解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势后面的政策原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五、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在课程建设中,项目组认为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就是课时分配。前面提及,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缺少宏微观经济学知识基础,为弥补这个缺憾不得不增加课堂教学,这样就对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更适用于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受到总课时的限制。
从学生座谈会的反馈信息来看,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讲授给予了积极评价,也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这些意见和建议具体包括“案例”、“讲解深度”、“师生互动”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