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4-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是我校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实践性、复杂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等特点。项目组在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讨为主轴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方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索

项目编号:X08035

项目名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索

项目负责人:郭飞

项目类别:其他类

项目建设时间: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

成果形式:论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课程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23期)、新大纲、讲义、课件

关键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索

一、研究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作为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发展趋势,研讨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和采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是我校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从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研究与讨论尽可能地贯穿于该门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和基本环节,探索并采用研讨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从而使研讨式教学法拓展和上升为研讨型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研究水平与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过程

本项目研究耗时两年,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构建模式阶段

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项目组收集并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利用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前往一些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财经管理类大学“取经”。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紧密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突破口、创新点和具体路径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设计。

(二)实施准备阶段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项目组吸纳国内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相关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和最新数据,精心撰写研讨式教学的专题讲义和教学大纲,编印出高水平的教学参考资料,细化研讨式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实施方案。

(三)初步实施阶段

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项目组增加投入,精心组织,将构建的研讨型教学模式付诸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的教学改革实践,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必要的改进与调整。

(四)总结提高阶段

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项目组认真总结第一轮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进行第二轮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根据两轮教学改革的实践,项目组撰写并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编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教学大纲和新讲稿,编印了新颖实用的教学参考资料。

三、研究成果

项目组紧密结合我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课程的实际,认真扎实地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初步构建了以研讨式教学内容为核心、研讨式教学方法为桥梁、研讨式考核方式为导向的三位一体的研讨型教学模式。

(一)研讨式教学内容

实现研讨型教学模式的目标,关键是提炼和展现研讨式的教学内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实践性、复杂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36课时内选择和确定好该门课程研讨式的教学内容?项目组主要是把握好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凸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概论等本科生课程和中国经济专题等研究生课程在内容与深度上有明显区别,以避免简单重复或基本雷同;三是充分展示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任课教师的研究专长,以拓宽与深化学生的研究思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据此,项目组就该门课程设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性质与转轨方式、中国企业体制改革、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和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六个专题,并编写出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适用性的含有四级标题的授课大纲。

项目组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围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优秀成果和最新数据,采取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对策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等方法,编写出一套较高水平的讲义或讲稿。例如,在讲授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这一节时,任课教师首先阐明了两种经济体制转轨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然后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评价经济体制转轨绩效的方法与相关数据,并对两种经济体制转轨方式的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转轨国家的实际情况对两种经济体制转轨方式的利弊及其适用性概括出三条基本结论:(1)选择何种经济体制转轨方式,如同选择何种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一样,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各国的国情,取决于经济体制转轨成本与经济体制转轨收益的比较,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2)激进式改革(或“休克疗法”)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3)对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国家来说,渐进式改革可能是较为适宜的经济体制转轨方式。再如,在讲授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专题时,任课教师结合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将中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为:权力寻租较为猖獗,黑色收入屡打不绝;部分垄断性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问题相当突出;利润侵蚀工资,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低价出售公有住房助推城镇居民财产和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新工资制度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存在某些明显缺陷;个人收入差距持续显著扩大,全国的基尼系数逼近(或进入)危险区,部分社会成员贫富悬殊。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讲课理论性、探索性、现实感、说服力都很强,深受启迪。

(二)研讨式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是教的方法,也是学的方法。教无定法,学亦如此。项目组在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讨为主轴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方法。具体说来,项目组主要采用四种研讨式教学方法:

1.课内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课内讲授是基本方法。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科学探索和平等讨论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外自学是主导方法。项目组要求学生原则上至少要用与教师授课时数相同的时间进行自学。为切实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项目组不仅在发给学生的授课大纲中列出了各专题的参考文献和思考题,还给每个学生免费发放了一本由任课教师选编且在内容上逐年有所更新的10万字左右的教学参考资料,并具体指导学生迅速便捷地查阅高质量的相关文献。例如,项目组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指导学生在查阅某一内容的参考论文时,注重查阅新论文、名刊或名家的论文,并通过文中所列的参考文献“顺藤摸瓜”,进一步拓展查阅范围。

2.“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为配合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专题和中国企业体制改革专题的教学,项目组曾聘请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和一位著名企业家来校作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营企业发展”两个专题报告。两位专家置身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为学生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精彩的演讲。项目组还组织学生到北京一家知名企业进行参观调查,并请该企业总裁给学生作了“企业家的诚信”的专题报告。丰富生动的开门办学实践,不仅弥补了任课教师的某些不足,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了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该门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3.专题讨论与随机讨论相结合

项目组在该门课程的每轮教学中,都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共4课时的专题讨论。为使讨论取得实效,项目组着力抓好四个环节:第一,选好讨论题目。近年来,项目组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先后确定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和“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作为专题讨论的大题目,学生可以在大题目的范围内自选切入点或自定题目。第二,做好讨论准备。项目组要求每名学生都必须独立撰写2 000-3 000字的讨论提纲,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专题讨论中作重点发言。部分学生不仅撰写了讨论提纲,还精心制作了相关的数据图表和PPT。第三,认真组织讨论。专题讨论由任课教师或课代表主持。为活跃讨论气氛,引导讨论深入,主持人还经常穿插提出问题,并留出时间安排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阐发、交锋和融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启发和促进,思辨与表达能力明显跃升。第四,作好讨论总结。这既包括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作一分为二的点评,也包括教师对讨论主题的要点提示。例如,任课教师在对“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专题讨论作要点提示时,紧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数据和鲜活实例,深入阐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涵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以及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途径。任课教师的精辟点拨,使学生对讨论主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专题讨论之外,任课教师还针对授课中的一些重点内容,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讨论。

4.教师提问学生与学生提问或质疑教师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项目组不仅把经常向学生提问作为促进学生思考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而且提倡和鼓励学生就授课内容及相关问题向教师提问或质疑,教师则尽己所能给予回答。例如,任课教师在讲授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专题时,有学生针对讲授中涉及的2006年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提出一个问题:新工资制度中的绩效工资是否属于奖金?对此,任课教师作了四点阐释:其一,我国事业单位新实行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个组成部分,绩效工资相对于其他三部分工资而言,属于活工资范畴;其二,奖金的经济学本义是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的报酬形式;其三,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四,绩效工资因人而异,其是否属于奖金须作具体分析,只有因超过标准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规定而获得的那部分绩效工资,才属于奖金。实践证明,双向提问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三)研讨式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挥棒。与传统的“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迥然不同,项目组在实行研讨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撰写小论文为主、课堂讨论发言和案例分析为辅的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项目组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的每轮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必须提交两篇独立撰写的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3 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为确保小论文的质量,项目组要求学生尽可能查阅相关的重要文献,采用系统和最新数据,不得抄袭别人的论文,摘要、引证、注释、参考文献、文字表达都必须规范化,同时要有个人的独立见解。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玲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实地调查基础之上的研究报告写作》一文,深入探讨了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提高调研与写作能力的基本路径。项目组将该文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作为其撰写小论文和其他经济类论文的重要参考。在任课教师的严格要求和热情指导下,学生们博读泛览,深入思考,认真撰写小论文。有的学生根据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以来多次较大幅度地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实效,对我国当前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做法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变出口退税为研发投入、变刺激外需为扩大内需等颇有见地的政策建议。有的学生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去向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成因;从政府、企业、高校、学生或从产、学、研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途径。学生们通过撰写小论文,经历了独立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实践过程,不仅为尔后撰写硕士、博士论文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明显提升了理论素养、创新精神、科研水平与表达能力。

四、主要创新点

(一)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明确提出高校文科研究生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项目组迄今未见国内其他学者撰写的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相关文献,本项目开广义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索之先河。本项目研究成果中提出高校文科研究生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是:第一,提炼和展现研讨式的教学内容,这是实行研讨型教学模式的核心。为此,必须凸显课程内容的核心、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增强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必须与先行或相关课程在内容或深度上存在明显区别,以避免简单重复或基本雷同;必须充分展示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任课教师的研究专长,以拓宽与深化学生的研究思路,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第二,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讨为主轴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方法,这是实行研讨型教学模式的桥梁。为此,可采用课内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专题讨论与随机讨论相结合、教师提问学生与学生提问或质疑教师相结合等多种研讨式教学方法。第三,实行以撰写小论文为主、以课堂讨论发言和案例分析为辅的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这是实行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导向。这一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对于深化我国高校文科研究生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我国其他高校研究生层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课程实行研讨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成功的新鲜经验

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作为国内某些高校开设的一门研究生课程,既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又无统一的教学模式。本项目研究成果为国内其他高校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专题课程,提供了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成功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