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农村教育现状思考
(一)谁需要学校,为什么需要学校?
办现代的学校,就需要对“学校”进行再认识,从国家层面、未来层面、社会实际层面,再研究、再认识、再定位。
(二)学校发展的矛盾
②学生身心健康 ②学生、家长
③传承文化,推动社会文明 ③社区
④坚持政治方向 ④教职工
(三)学校发展的三条准则
①如果把学校当成公司来管理,那么学校是无法办好的;
②如果把教职工当成雇员,那么学校是无法办好的;
③如果把学生当成可以加工的原料,那么学校是无法办好的。
(四)农村教育难题分析
1.教育成本供给机制不健全,不顺
义务教育的本质是普及教育,而不只是免费教育,免费制只是普及教育制在现实经济条件下的延伸。
教育经费拨款体制采用的是基数法计算办法,基数法预算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的问题是城市教师超编,农村严重缺编,农村的义务教育质量没有列入政府考绩指标,这样,地方行政领导就不会主动去研究与解决教育中的困难、问题,更不可能增加拨款。
2.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对教育没有满意的投入
教育资金的需求与本级政府财力不足是一对矛盾,地方政府化解这对矛盾的决心不大,办法不多,特别严重的错误是将转移支付,即新增的财力视为“本级资金”,本能地出于“政绩”考虑,不用足。
3.教师严重缺编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不能养家糊口,导致改行从商,或进城上调,“孔雀东南飞”。
4.“以县为主”和“不是以县唯一”的矛盾
这导致县、乡政府相互推诿,形成管理主体的“真空”,即可能出现都不管的状况。
5.农村学校的“三火”现象严重
①校长踩了“红线”,就让你“熄火”;
②学校债务沉重,无法正常运转,学生大批量流失,导致学校关门——“停火”;
③教师待遇低下,工资不能养家糊口,许多学校留不住教师,也留不住学生,导致学校办不下去——“散火(伙)”。
6.政府官员的政绩考评,基本没有办义务教育效益高低的考评内容
农村教育办得好坏与政府官员的政绩、升迁联系不大,因此,教育的难题就只有校长去“化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