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构建和谐校园(9)
(一)和谐的理解
1.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治国理念,是深度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负责任的英明决策。
2.“和谐”解读
“和”:由“禾”和“口”组成,即有口(不仅仅理解为人)就有饭吃(食物)。
“谐”:由“言”和“皆”组成,即人人都可讲话,或有言就可发。
3.和谐社会的内涵
简而言之和谐就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人有事做,学生能上好学,病人能得到医治,老人生活有保障,安全、稳定、健康的社会生活风貌。
(二)和谐校园解读分析
1.理论层面分析
①教师——都能安心工作,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处事、交往、情感、教育、教学、教研等几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沟通,善意的交流,愉快的合作。
②学生——都能友善相处,学习心理健康、向上,个性特长得到积极张扬,每天通过学习活动总有所得。
2.技术层面分析
办学理念先进、科学,有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团队成员对制度都能认同,都能自觉遵守,并能取得较高的办学效益。
3.操作层面分析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间做,合作配合做,配合合作做,真实做快乐,快乐做真实。
(三)和谐校园构成分析
和谐校园构成二分说:硬件说和软件说。
(四)和谐校园打造研究
1.树立、巩固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理想:
①有崇高的社会责任;
②有明确的角色认识;
③有强烈的职业进取心。
2.重建、引导教师自觉的规章意识
教师自觉的规章意识:
①积极执行政策的意识;
②正确理解学校制度的意识;
③有效宣传学校有关规定的意识。
3.改革、创新学校管理办法
①分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前置,切实推行以班主任为核心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负责制。
②明确各类干部的岗位工作目标,因岗定人,切忌因人定岗,切实落实各类干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依绩奖惩。
③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切实实行教代会民主管理制。
④增强责任感,严格管理,切实推行过错责任追究制。
4.拓展、丰富校园人文建设
①以景激情,构建和谐人文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②以情励志,构建和谐人文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③以生为本,构建和谐人文的高质量的学生群体。
(五)结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支和谐、创新的教师队伍,创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造就和谐、进取的学生精神面貌,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探究,体验实践。
心态和谐了,校园就和谐了。
制度和谐了,校园就和谐了。
大家和谐了,校园就和谐了。
【注释】
(1)此文稿于2007年5月20日在荆州教育学院开设的全市中小学校长研修班上讲课使用。
(2)此文稿于2008年7月10日在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开设的全省中小学校长暑假培训上讲课使用。
(3)此文稿于2005年3月21日在监利县全县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上讲课使用。
(4)此文稿于2004年10月13日在荆州教育学院全市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上讲课使用。
(5)卢志文:《善于识才用人,方能当好校长》,《成才导报》2002年10月15日。
(6)此文发表于湖北《学校文化》2011年第3期。
(7)此文于2011年元月在玉沙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假期培训会上讲课使用。
(8)此文稿于2011年元月在玉沙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假期培训会上讲课使用。
(9)此文稿于2007年3月14日在监利县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上讲课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