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物理知识学习规律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物理知识学习规律

时间:2023-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理知识学习规律1.找准思考角度人的思维活动带有定式,会顺着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去分析、解决问题。2.提出质疑质疑,本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质疑的质量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与教师的质疑过程有关。弹簧振子与质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弹簧振子与实际弹簧又有什么不同?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自由振动,其位移增加时,速度、加速度、弹力、动能、势能各将如何变化?

物理知识学习规律

1.找准思考角度

人的思维活动带有定式,会顺着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去分析、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即往往会遵循形式逻辑来分析思考问题。对一些简单、容易解决的问题,定式思维有时比较有效。对于某些复杂的、涉及较多因素的问题,则会受经验的影响而误导思路,使问题的解决迷失方向。这种情况下,批判性思维——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对产生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类依据的运用进行批判性分析或反思,就有可能发现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和片面之处。充分考虑问题正、反两方面条件或论据,对处理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可为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学习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自己的感受和回应,理清其中的思考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案,并就所要接受的知识提出问题:涉及什么样的知识基础或涵养,有哪些必须要解决的概念问题和分析问题,如何突破难点,所学知识内容在后续学习和运用中有哪些实际应用等。

加强思维调控能力的锻炼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遇有不解、误解、难解等学习障碍时,可以通过自我设问、自我调控来强化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估。例如,通过以下的自我设问、自我解惑,可以在培养一般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反思能力:是否充分真正弄清了题意?问题的各级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可能的求解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问题本身获得了哪些信息?是否理清了这些信息的关系?还有哪些可能的明确显示出来的信息?是否有多余的信息及其原因?能否建立一幅抽象问题的物理图像?对问题的表达是否规范、严谨?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以信赖?是否存在难以发现的思维盲点或错误?曾经的思维定式有没有在这次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问题求解方法?

2.提出质疑

质疑,本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这里将其广义化,即双方对问题的辩证提问都可以称为质疑。人都具有先天的质疑能力,这种能力除了自发、先天的特点之外,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中学生在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时要接受教师的引导,质疑的问题必须经过较为充分的分析思考才可以提出。

学好物理,关键之一是要学会思维和分析方法,做到“勤于思考,悟物穷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质疑的质量反映着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与教师的质疑过程有关。

例如,学习力的分解,可通过质疑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取一质量较大的砝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可以设问: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未做实验验证之前,学生可能以为一根线容易断。当教师用张开角度很大的两根线提起砝码时,学生会发现两根线很容易就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这个有趣的问题会激发思维,使之产生探求的欲望。如此设问并动手实验,自然会得到更多好的效果。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人对200多名高一学生进行了与提问有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学生不提问原因调查统计表

img204

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提问的原因,除学生的害羞心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长期处于这样的被动学习局面,迟早会使得问题越积越多而不敢设问或提问,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学习质量。

3.主动实践

物理是典型的实验科学,物理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变“学物理”为“做物理”,明确“理论为经、方法为纬、应用为本”的思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53~ )在《成功智力》一书中用大量的实例说明实践能力很强的人“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办法,然后将它付诸实施。”

从实验能力的培养角度来看,中学物理实验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1)认真观察每一个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如光的反射和折射、浮力的存在与浮力大小的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的测定、橡皮筋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研究等。

(2)认真做好需要自己动手的课余实验,也即需要学生自己针对某结论或常规问题设计一种方案加以验证或解决的实验,如测定沙子的动摩擦系数等。

(3)热心于开发探索性实验。如研究家中各种家用电器的传感器,测定某一种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等。或者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给出某种“猜想”,进而设计实验加以回答或解释。

(4)周密完整地计划并完成综合性合作实验。

(5)对需要自己动手的实验,要按照“能做、会做、做好、巧做”的原则,提高动手能力和保证操作质量。

(6)重视培养个人的求知的意志、情感、实事求是和协作的精神。

4.给出概括性总结

教材的内容组成,有概念和问题较集中的单元,也有汇集了不同问题的章节;既有经纵向与其他章节联系的形式,也有从横向转移到其他相关学科的方式。因此,当学习进入总结阶段时,应从多角度、多层次着手,再由发散思维转向集中思维、由思考个别问题到思考知识系统,直到获得对知识整体的新认识。

对于发散性小结,应当开阔思路。例如,在讨论天体质量的计算问题时,通过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关的计算,得出了太阳的质量及月球的质量。学生在自己小结时,可以总结一下用来测定物体质量的其他方法。在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可能会提出更多的方案:用天平测质量、用弹簧秤测出重力求质量、用动力学方法求质量、利用向心力公式求小球质量、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测质量等。

对于汇总性小结,则要找出共同点。例如,平抛物体运动与悬挂的重物在空间的自由摆动,两者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两者受力情况和加速度各有什么不同?弹簧振子与质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弹簧振子与实际弹簧又有什么不同?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这种运动有什么特点?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自由振动,其位移增加时,速度、加速度、弹力、动能、势能各将如何变化?反之,位移减小时情况又当如何?回复力与向心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有哪些?如何证明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