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及自我调节
向群英 杨 馨
摘 要:大学生处于人生中的“第二个断乳期”,情绪有其独特性。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业、健康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成长成才,教师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问题 自我调节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在生理方面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对于大学生来说,没有比情绪状态更为波动的了。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业、健康和人际交往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大学生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不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大学生面对挫折、适应环境的基础。
一、大学生情绪的一般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G.S.Hall(1904)在其《青春期》一书中指出,青年期是“疾风怒涛”时期。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和青年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最富于激情的时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情绪具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的需要和兴趣扩展,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所具有的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即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如自尊、自卑、自负等,还表现在两性情感上即对爱情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活动具有波动性与爆发性。这主要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于激情。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难以控制。虽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力,但在激情状态下,也常因为情绪失控而产生冲动性的行为。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矛盾时,在对待学业生活中的挫折时,常常易走极端,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伤害。
第三,情绪延迟化及趋向于心境化。情绪的心境化,是大学生情绪的重要特点。中学时代的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往往受制于外界情境,随着情境的变化,情绪反应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即使刺激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即拉长了情绪状态,表现为一定的延迟性,趋向于心境化。大学生的许多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自卑等都具有这种心境化的特点。某些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也与这种情绪状态有关。
第四,情绪体验的性质上具有想象性。所谓情绪的想象性是指新发现的情绪会延长一段时间,而出现陶醉于以前某种愉快的肯定性的情绪状态中,或者沉湎于某种负性的情绪状态中。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情绪常常会有一种不现实的表现。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上的落后或恋爱上的挫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常会陷入某种想象性的忧虑中,而难以被另一种愉快的情绪所取代。这与其情绪心境化的特点也是有联系的。
第五,情绪表现内隐性与掩饰性。大学生的情绪表现,虽然有时也会喜形于色,但已经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坦率直露,不少大学生常会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和掩饰,体现为外在表现与内在体验并不一致。这无形中给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带来障碍,使一些学生出现孤独和苦闷的情感困惑。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很多变态心理学的书籍都将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称为“情绪的不良适应”,由此可说明情绪问题在心理疾病中的普遍性。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特殊的心理行为特征和比较独特的情绪特征,决定了在这一群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情绪困扰。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主要有:
第一,自卑。这是在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所谓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这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大学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我评价过低,是自卑的实质,表现在对自己的生理条件如外貌、身高等以及对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能力的评价上认为自己明显不如他人。其次,由于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即使原来并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比别人差。如有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下降引起自卑,以后逐渐觉得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社交能力等方面均不如别人。再次,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此的评价非常敏感,常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由于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缺陷,因而常加以掩饰或否认,有时表现出很强的虚荣心。最后,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采用回避与别人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常常把自己禁锢起来,从而产生孤独的体验,容易形成闭锁性的性格。
第二,抑郁。抑郁是一种过度忧伤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验到快乐,行为活动水平下降,回避与人交往;严重者还伴有心境恶劣、失眠,甚至有自杀倾向。抑郁情绪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主要受学习成绩落后、失恋以及其他有关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也可以说抑郁是大学生在由这些因素造成的重要的丧失(如自尊、名誉、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声望、亲人、友谊和爱情的丧失等)时的一种情绪反应。
第三,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表现为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似乎是大祸临头,却又说不出究竟怕什么或发生什么样的灾难和不幸。大学生常见的焦虑主要有:因为适应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学习上的不适应引起的焦虑、因为考试而引起的焦虑、因为对身体的过分关注而产生的焦虑、面临动机冲突和困难的选择时产生的焦虑。焦虑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有些比较轻微的焦虑会随时间的延长而自动消失。对于那些自己感到无法自控的比较严重和持久的焦虑,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寻求心理咨询者的帮助和治疗。
第四,嫉妒。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将产生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的交往。嫉妒对人的心理健康不利。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甚至,还会破坏集体的团结和良好的心理氛围。二是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常常会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
第五,冷漠。冷漠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无动于衷。这具体表现为:对凡事漠不关心,有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如有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对集体和同学态度冷淡,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国家大事等漠然置之,似乎自己已看破红尘、超凡脱俗。于是,把自己游离于社会群体之外,独来独往,对各种刺激无动于衷。这种冷漠的情绪状态,多是压抑内心情感情绪的一种消极逃避反应。具有这种情绪的人从表面上看虽表现为平静、冷漠,但内心却往往有强烈的痛苦、孤寂和压抑感。如果大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巨大的心理能量无法释放,超过了一定限度时,就会以排山倒海的形式爆发出来,致使心理平衡遭到破坏,影响身心健康。
冷漠与退缩一样,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内化而非外显的行为,事实上,冷漠比攻击更可怕。冷漠会带来责任感的下降、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自我价值的放弃,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消极情绪体验。冷漠的形成多数与人生重大生活事件与重要丧失有关,也与个体的生活经历有关。
三、充分认识不良情绪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不良情绪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医有这样的说法: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稳定、愉快等积极情绪有利于机体的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正常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而烦躁、愤怒、惊恐等大起大落的不良情绪则会引起机体的生理活动紊乱,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研究也表明,持续的消极情绪影响,常常会使人的大脑功能出现失调或导致神经功能衰弱,严重者还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大学生中常见的生理疾患如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心律失常、月经失调、神经性皮炎、失眠等,也都和不良情绪有关。
2.不良情绪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学习中的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到人的记忆力和有意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是思考和创造的良性情绪状态,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发挥最大的主动性,也才能有最佳的学习效率;如果紧张、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人的学习成绩就都会下降。
3.不良情绪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情绪特征如开朗热情、自尊自信等是人际间产生相互吸引、彼此间心理距离缩短、情感融洽的重要条件;与此相反,对人挑剔、怨天尤人、自卑抑郁、霸道易怒的人,人们一般不愿与之交往,也就很难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生活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又会极大地影响人的心情,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
四、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行为策略和机制,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心理学对情绪调节持有狭义的观点,即认为情绪调节主要是通过压抑和发泄等方式来达到对消极情绪的控制。近几年来,人们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即认为成功的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既有益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又能适应社会环境需求的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包括认知调节和行为调节。
1.大学生情绪的认知调节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对这一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即对事件的正确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改变不合理的认识观念,建立合理的认识观念,就会产生出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很多情绪困扰来源于认知偏差。所以正确地建立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进行积极的情绪调节是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关键。
大学生进行认知的调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要调整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一些学生不能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能接纳失败的自己。要学会寻找自己的优点,同时要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与别人要合理比较,既要以己之短比人所长,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要以己之长比人所短,比出自信和勇气。要摆脱那种以某事的成败为标准,对自己进行整体评价的不正确思维方式,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的整体价值。
第二,要调整对他人不正确的认识。一些学生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嫉妒心强,只会竞争不会合作,没有双赢的思维。正确的认识应是:人们无权对他人提出绝对的要求,一味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尊重他人,不要求他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受到别人指责后,努力设法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自己没有做错,也要体谅别人的情绪性责备;若是别人犯了错误,就要尽量地理解和接纳他人,并帮助其纠正错误。
第三,要调整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正确认识。遇到问题,首先尝试着去改善周围的环境,如果无法做得到,就要学会接受这种现实。学会辩证地、积极地看待问题,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要善于在逆境中发现新的生机。
2.大学生情绪的行为调节
行为是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情绪与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会导致人产生或消除导致行为的动机,并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模式及过程和效果。反之,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借助行为的调整,改变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行为调节的方法通常有:
第一,转移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这时,如果另找一些新颖的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因此,当某种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问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采取行动,是转移注意力、驱散烦恼的一种有效的精神疗法。一旦出现烦恼情绪的征兆,可以采取外出散步,看看电影、电视,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
第二,宣泄。情绪的宣泄是平衡心理、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不良情绪来临时,不应一味的控制和压抑,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直接针对引发情感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宣泄于人于己都不利时,可用间接宣泄使情绪得到出路,如,(1)喊,当生气和愤怒时,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拟定一个假目标大声叫喊,发泄胸中怨气。(2)哭,当过度痛苦和悲伤时,放声地痛苦比强忍眼泪要好。研究证明情绪性的眼泪和别的眼泪不同,它含有一种有毒化学物质,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和消化等不良症状。通过流泪,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对身体有利。尤其是在亲人和挚友面前痛哭流涕,是一种真实感情的宣泄,哭过之后痛苦和悲伤就会减轻。(3)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自己认为的不平和委屈等,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4)动,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踢球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否则会引起新的情绪困扰。
第三,语言暗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功能,是人们交流思想和彼此影响的工具,语言暗示对人的情绪乃至行为都有奇妙的影响和调节作用。被不良情绪所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语言暗示可以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自言自语,甚至在无人处大声呼喊来加强效果,还可以将提示语写在日记本上、练习簿的扉页上,贴在墙上、床头或压在玻璃台板下等,以便经常看到、想到,鞭策自己去做到。比如在发怒的时候,告诫自己:“不要发怒!”“别做蠢事,发怒是无能的表现。”“发怒会把事情办砸的。”在忧愁满腹的时候,则可以提醒自己:“忧愁没有用,要面对现实,想出解决的办法”等等。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自我暗示,往往对情绪的好转有明显的作用。
第四,人际交往调节。某些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冥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找人谈一谈,具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另外,人际交往还有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能更理智地去对待不良情绪。
第五,听音乐。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音乐能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神经传到人体中,和肌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激发人体的能量;音乐还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音乐对边缘系统,脑干网状内皮系统等情感的神经结产生刺激,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当心情郁闷时,可以选用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具有振奋精神的作用;当情绪不安时,可选用节奏舒缓、旋律清逸的音乐,具有镇静、安慰的作用。
大学生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视每个人的情绪问题的类型、程度、原因以及个体特征采用适宜的方法。此外,当出现较严重的情绪困扰而自己又一时难以调节时,大学生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牧之,张震.心理学与你的生活.新世界出版社,2006:368~369
[2]尹燕萍.大学生情绪调控体系研究.煤炭高等教育,2007,25(6):49~51
[3]安静.ABC理论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启发—基于一项调查的思考.昌吉学院学报,2008(4):103~106
[4]李殿录.大学生情绪调适的有效方法.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5]程葵.大学生情绪的调节与指导.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8~99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55~90
(作者向群英: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专职教师、副教授,教育学硕士;杨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系辅导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