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着力点
李 芳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的研究日益纳入了研究者的研究旨趣,已获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然而,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来看,由于基本论域的不明晰,导致已有的研究不够系统,有的如隔靴搔痒,有的则不知所云。因此,从根本上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研究,主要关涉到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概念界定
溯本求源,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不得不从“结构”的定义述起。“结构”是广泛运用于建筑学、解剖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学科领域的基本范畴。然而,正如皮亚杰所言:“大家说到的种种‘结构’,所获得的含义越来越不同。”从哲学结构主义视角来看,“结构”一词大都是指“结构的各要素间的有机关联性”以及由这一“有机关联性”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作用方式。同时,结构主义者将结构看成抽象的理论模式,甚至超越经验现实,具有永恒性的特点,体现出唯心、神秘色彩。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结构是一个社会体系的各种成分的确定布局。“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的,故从事物的“结构”出发探讨事物的“功能”。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看,“结构”是指系统中各组成要素或成分之间在时间或空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构成方式。然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其他学科有益探索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结构是指客观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客观、稳定关系所构建而成的模式或体系。这一界定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任何一个物质系统都是由一个个要素组合的,因而是可以分解和分析的。2.各组成要素之间有着客观的而不是臆想的,较稳定的而不是瞬息的关系,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由于要素质的不同、要素层次的不同以及关系的不同,物质结构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并又构成一个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是指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客观、稳定关系所构建而成的模式或体系。由定义推之,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涉及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之间的具体关系。对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研究才算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全面研究,也才能说是真正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含义。从当前学术界来看,有些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研究还没有做到这两方面的两全。比如有些学者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结构时,仅指出了素质结构所包括的要素,而没有论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研究的众多理论资源中,马克思主义是理所当然的具有指导地位的理论资源。它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研究提供了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系统理论、物质观等基本原理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奥秘,不仅使人们获得了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结构性认识,而且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研究提供了珍贵启示。马克思在谈到社会结构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恩格斯也发表过与马克思相近的见解,认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透过这些精辟的论述可见:1.结构是“客观的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整体结构是生产的、政治的、思想的等等关系的总和。而且这些关系是客观的、必然的。于是,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要着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不仅要分类研究单一的某种关系,从而揭示单一的某种结构,而且要整体研究多种关系的总和,以整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同时,要以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而实现研究者的思维认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关系的客观存在之间的双向对象化运动。2.社会结构是矛盾关系体,社会结构变化的动力就来源于矛盾运动。经济结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矛盾关系体,社会结构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矛盾关系体。而社会的进步,社会结构的发展就根源于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进而导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动力也来源于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多样的矛盾运动。有差异就有矛盾,要素之间存在矛盾是客观规律之所至。然而有些矛盾的存在却是结构不良的表现,如教育内容得不到恰当方法来诠释,教育内容不利于实现教育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优化就是要协调要素之间的不良矛盾,消除恶性矛盾的存在,促进矛盾运动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状况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系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都是一个大系统。以此种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观之,以人为实践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当然的复杂系统,于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把握方式也从以前的原子式转化成了结构式。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石。客观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定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客观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要观察、研究其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构,把握其变化规律,用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避免滑入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的深渊,也与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结构主义思潮划清了界限。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系统要素
按照系统科学原理,系统是指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要素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因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要素层次之复杂、个数之多可想而知。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问题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时间还比较短,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化”把握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当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不宜过于宽泛和复杂,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标准:1.确立系统的边界,不能把环境中的要素误认为是系统要素。每个具体的系统都是从普遍联系的客观事物之网中相对的划分出来的,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当作为考察对象的具体系统确定下来,则把系统与环境分开来的系统边界也就确定下来了。从空间上看,系统边界是把系统与环境分开来的所有点的集合。从逻辑上看,系统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界限,系统的质从存在到消失的界限。因此,不能把具体系统的环境中的要素作为具体系统的要素。当然,系统与环境的划分是相对的,随着考察对象的变化,二者可以转化,那是另外的话题。2.系统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当因为某些要素之间存在一些表面上的相似性而把它们合并成一个“新要素”,也不应当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误认为是要素。3.系统要素具有相对必要性。因为研究系统结构既要分析系统要素,又要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把一些可有可无的要素纳入研究视野,既无必要也徒劳精力。
按照这些标准来检视已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研究成果,其中某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比如,有学者认为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要素。教育环境是受教育者所处各种环境的总和。主要包括四种——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社会环境是指单位、家庭和社交环境以外的社会全局(国际、国内)环境。单位环境是指工厂、学校、商店、机关、部队、村落等内部的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和风气形成的环境。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以及家庭和亲属的思想意识和思想作风。社交环境是指受教育者经常联系和接触的“朋友圈”。按照这种观点,那么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要素了。这有点不可思议。当然环境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要重视和讨论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这一主要课题,但这完全不是要素论、结构论意义上的研究对象了。又如有些学者把内容和方法合并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要素,把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合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媒介要素。这样一合并确实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个数,给人一目了然之感。但是这些合并项的要素质不同,在系统中的地位不同,为系统功能所作的贡献不同。把它们强行合并到一起,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可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更进一步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生长点。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类型概括
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进行分类研究,可以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构成体系,以便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措施的拟定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学术界已按不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多维度的划分。而笔者认为,分别按照系统要素和要素关系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进行分类却更具有涵盖力、说服力和现实指导性。因为要素和要素关系是构建结构大厦的两个基点。按照系统要素的标准,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分为价值结构、目标结构、教育者结构、受教育者结构、内容结构、评估结构、方法结构等基本类型。沿着要素标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分类研究应该朝两个方向延展:1.要深化系统要素的层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有着多个层次。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价值、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容、评估、方法等是第一层次的要素,而第一层次的要素内部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含第二层次的要素。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第一层次结构,某些方面涉及第二层次结构,而第三层次结构研究尚付阙如。因此急需加强这方面研究。2.要拓展每一层次要素的广延研究。每一层次要素的齐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而全面的进行。比如第一层次缺少了内容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怎能继续?第二层次缺少了内容中的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怎能全面?不过,要素的广延研究一定要把握要素选择的标准,要同时做到“宁缺毋滥”和“一个都不能少”。随着这两个方向研究的加强,就能勾勒出一个层次清晰、内容齐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状”结构体系。这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认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也是如此。而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四种最基本的关系:时间、空间、层次和数比。这是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而且,物质有其内在的质和量。时、空、质、量作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1.时间关系。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其时间先后和相互承继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因时间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时间结构。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三要素,因时间先后顺序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间结构。2.空间关系。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在空间上的并存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因空间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空间结构。例如,每个人都有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因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中并列存在、必不可少的要素。3.层次关系。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之间的等级关系或程度关系。这是由要素的内在质决定的。要素的内在质决定各要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而使要素之间体现出等级高低或程度重轻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因层次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层次结构。层次关系主要表现为:其一,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其二,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其三,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4.数比关系。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恩格斯曾指出:“关于物质结构不论采取什么观点,下面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物质是按质量的相对的大小分成一系列较大的、容易分清的组,使每一组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间在质量方面都具有确定的、有限的比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应该具有恰当的比例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因数比关系而构建的结构就是数比结构。比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校辅导员与受教育者学生之间的数比结构。笔者认为,按照要素关系的标准,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分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层次结构和数比结构。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间达到时间排列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层次递进有条、数量比例适当,就意味着四类基本结构的优化,也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的优化。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以谋求功能发挥的最大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是什么?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又会受到哪些制约条件?这些是人们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对策时不可回避的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目标,即是结构和谐。和谐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事务之间的协同、协调、适应关系。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最好的一种秩序和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和谐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达到优良的协调、有序、适应等状态。它包括两个方面:(1)内和谐,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和谐状态。达到内和谐目标,一方面要求系统要素齐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含着多层次、多方面的众多要素。这些要素不是单一贫乏、零碎缺损的,也不是偶然堆积、任意选择的,而是要素齐全、组合有序的。缺少了某方面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会走向偏颇,或者难以为继。因此,要素齐全是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内和谐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要素关系和谐。“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各个人的意志……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合力”。要实现耗散最小而功能最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达到和谐,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内和谐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要素之间的时间排列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层次递进有条、数量比例适当。(2)外和谐,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和谐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在社会中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吐故纳新。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外和谐的总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只有以这一总要求为核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外界的有益交换,才能最大效益地促进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也才能达到高水平的结构外和谐。
2.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原则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追求“优”的动态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其主要原则有:(1)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就某方面或局部谈优化,也可以就整体谈优化。应当指出,结构优化的核心是整体的优化,因为系统的外显功能是整体行为。而且局部结构优化与整体结构优化并不必然具有一致性。有时局部结构优化,同时整体结构也优化;有时局部结构优化,但是整体结构非优化。因此,我们要按照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坚持整体优化与局部优化相统一的原则。(2)改革与稳定相统一的原则。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化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封建文化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改革与优化,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诸要素都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调整是否是真正的优化,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一旦调整失误,将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的培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调整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坚持改革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3)提高要素质量与理顺要素关系相结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首先必须调整和提高各个要素的质量,比如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水平,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完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高质量的要素,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优化是很困难的。其次要理顺要素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组成系统的要素相同,而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不同,其功能就迥然不同。我们不仅要理顺第一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理顺第二层次以及更深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只有坚持提高要素质量与理顺要素关系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优化,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约束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主动调整。这种调整是有约束条件的,必须考虑由制约因素构成的“约束空间”。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理论发展状况和实际状况的制约。(1)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受到许多相关学科发展状况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又要借鉴吸收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前文所述的马克思主义系统结构观、系统科学理论以及结构主义理论,它们从哲学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它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影响其优化进程。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还受到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理论发展的制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探讨教育的一般原理,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然也要吸取并遵循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当前教育学界,教育结构研究是一个热点且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教育结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及优化提供了条件。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的思想品德结构,也是一种品德心理结构。故此,心理学的发展将为品德结构的研究及优化提供理论前提。还有,政治学由政治哲学阶段发展到政治科学阶段,伦理学由传统的规范伦理学发展到元伦理学和描述伦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我们相信,随着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将越来越扎实。(2)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受到实际状况的制约。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产物。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受到特定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的制约。一般来说,生产力水平越高,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优化就越能得到技术因素的支持。社会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越合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优化就越能得到制度因素的支持。可以预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物质基础将越来越充分。
(本文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参 考 文 献
[1] 皮亚杰,倪连生,王琳. 结构主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李青宜. 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