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管理学会谈如何构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

从管理学会谈如何构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

时间:2023-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管理学会谈如何构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陈新峰一、构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意义“大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或校际间自发组成的群体性业余团体。此外,管理学会也承办“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校内预选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等学术性比赛,管理学会还将周期性地举办管理沙龙、管理知识宣传、管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进行社会调研等一系列的活动。

从管理学会谈如何构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

陈新峰

一、构建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意义

“大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或校际间自发组成的群体性业余团体。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推进高校主体性德育教育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已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学术型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个分支,是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关课题、案例、社会现实问题等进行研讨、交流并深入社会实际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活动型大学生组织,它以其鲜明的与专业结合的学术研究特色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譬如与此相关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

学术型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顺应了高校主体性德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主体性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之一,也是培育学生在专业知识、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塑造学生主体能力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他们的情操,挖掘他们的潜能,施展他们的才华,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个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兴趣、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调节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主体人格;通过社团建设的实践操作过程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创新意识。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利用社团建设的平台,给予大学生个体角色分工,强调其责任感、合作意识的创设,激发学生互相协作、提高危机意识。这就为大学生今后在社会中承担一定角色起了预先学习和自我选择的作用,为大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实践机会。

(三)拓展学生知识面

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加强技能培养,鼓励学生探求更广、更深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初步培养本科生探究学术课题的能力,习得良好学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会为例

(一)概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会(以下简称管理学会)是隶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个学术型大学生社团,成立于1995年,共有会员1 000多名,骨干成员约50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规模最大的科研学术类社团之一。管理学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发展根本,全力开辟和建设学生第二课堂,以“理论、实践、创新”为宗旨,以“营造学术氛围、提高管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目的,坚持以学术交流、探讨为主,以社会实践为辅,使管理学会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与综合分析能力。管理学会一直以来与浙江省各高校相关学会保持密切联系,每年管理学会都将承办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其中“视力神杯”、“伟博杯”、“波导杯”、“用友杯”、“E都市杯”等都是成功的典范。浙江省各大高校经管类大学生通过管理案例分析大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性交流。此外,管理学会也承办“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校内预选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等学术性比赛,管理学会还将周期性地举办管理沙龙、管理知识宣传、管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进行社会调研等一系列的活动。管理学会正式成立11年来,在学术、科研与实践等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如今已成为浙江省高校中最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之一,连续多年获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社团”称号,并荣获2006年浙江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二)管理模式

管理学会由管理学院分团委统一管理,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导师辅导、广大学生主导和学工办辅导员老师协助的基本运作模式。管理学会充分利用管理学院一流的师资,聘请了8位包括学院院长、书记、教研所学科带头人在内的专业教授和副教授担任学会科研导师及顾问。导师团的工作以帮助学生进行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为主,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及开展各类学术论坛来努力帮助学员全面提高管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掌握管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学生是学生社团建设的主导力量。管理学会设有学生管理部门,侧重于日常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会员制度的建设等事务。其构成包括:设会长一名,主要负责主持日常事务,有最后决策权;副会长两名,协助会长主持管理学会事务,主持各项资料的整理和汇总。下设七个职能部门:办公室主要负责起草管理学会的相关制度,收集整理管理学会相关资料,管理学会的财务管理和报批;信调部主要负责案例分析大赛及管理学术节等重大活动的策划和总体安排;编辑部主要负责核心刊物《管理视野》的编辑出版,以及管理学会活动新闻的撰写;组织部和外联部主要促进核心会员之间的沟通,社会赞助,与各高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及其他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宣传部和网络部主要负责各项宣传活动,扩大对外影响力,以及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及其他网络交流事宜。

学工办辅导员、分团委老师则从旁协助,在活动组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场地资金的筹措、社会实践项目的开拓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日常运作

(1)导师制。导师制是大学生学术型社团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管理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40余人,他们的研究课题正是当前管理理论的前沿领域,管理学会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聘请了8位管理专家担任科研导师及顾问。他们在专题制定、竞赛指导、活动建议、活动评估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学院的教授和博士们每年给大学生开展两个论坛“博士论坛”和“教授论坛”,把先进的理念灌输给学生。

(2)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管理学会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大赛目的是培养管理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促进各高校管理类学科和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互动。大赛由管理学会精心挑选了案例,各高校参赛队认真准备,通过课题调研、论文的撰写、参赛代表的现场陈述、多媒体配合、评委观众的相关提问等形式,在各大高校间展开比赛,最后由专家小组,现场点评,得出比赛结果。管理案例是实现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介和桥梁,同样,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中,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课程实践价值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高校学生经过系统的管理理论训练,知识都比较全面,但所缺乏的是实践工作经验。对于管理这样的应用学科的学习来说,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要求。而案例分析在相当程度上能弥补这种不足,是实现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介和桥梁。一方面,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对于培养及提高大学生尤其是经管学子对管理问题思考探索的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案例分析使学生对企业的具体运作中的战略思考有了较贴近现实的了解。另一方面,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更拉近了大学生与企业间的距离,为企业和高校间的沟通作了贡献;拉近了学子与企业的距离,为企业界人士提供了在高校讲台畅所欲言的平台,并使高校学生对企业有了一个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结合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努力学习,为以后就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3)社会实践。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管理学会在活动组织上非常注重将各项活动同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特别是浙江改革与发展的热点紧密联系。专业型的社会实践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良好契机。历年来,管理学会利用暑期组织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2003年“浦江农业发展状况”调查,2004年“托盘租赁情况”调研,2004年“浙江农村经济”和“杭州市单向交通管理组织规划研究”调研,2005年暑假管理学会部分成员深入湖州市长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项目和发展潜力及由其带动的县乡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2006年暑假管理学会成员再次深入江苏省苏州市进行“苏杭两地旅游经营项目的比较研究”的调研。其中多个项目荣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浙江省先进集体”,所调研的成果也在浙江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评比中获得不俗的成绩。社会实践对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很有帮助。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

管理学会努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学术知识,扩大学会影响。如频繁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成功的业界精英来校做报告,弘扬校园学术氛围,每年“管理学术节”和“浙江省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的开展都在校内引起广泛关注。以学会社会实践调研为依托的两个课题:“中环托盘租赁责任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和“杭州市单向交通管理组织规划研究”调研论文分别在2004年获大学生“挑战杯”创业竞赛全国三等奖和2005年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全国三等奖。目前,管理学会拥有刊物《管理视野》,刊登学生自己的科研成果及论文,已出版4期。在过去的九届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比赛中,得到了团省委、省学联、浙江省高校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以及各高校的大力支持。此外杭州波导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用友软件有限公司、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各大型企业也曾为我们这项赛事(改成“此项大赛”)提供了赞助。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温州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林学院、嘉兴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学校都派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各高校都对由管理学会承办的这次比赛做了很高的评价。而钱江晚报、教育信息报、新浪网、今日早报、嘉兴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也对此项大赛进行了报道。

三、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的团学活动形式,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如果不加重视将会阻碍学术型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应当加以关注。

(一)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定位不够准确

大学生学术型社团要培育的不仅是大学生在社团管理及运营过程中的主体能力,更多的是培育大学生对于本专业知识的扩展性研究及实际操作的主体创新性意识。因此,学术型社团应与其他类型的社团,如文化型、服务型、娱乐型等社团相区分,努力培养独特的与专业结合、培养专业能力方面的特性。而在目前的社团建设中,往往强调通过社团建设来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而忽视了其作为学术型社团建设的独特价值,即学生可以从中培养学习能力中尤为缺乏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转化能力。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作为学生因兴趣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团体,在组织上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参与的学生在思想素质、专业基础及自律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大多数社团发展疲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社团自身建设和组织架构的关系,重活动而轻管理,因此,科学管理制度的有效、长期实施成为社团建设的基础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学生在社团发展全局上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强调社团管理组织体系的合理构成,增强社团管理层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办法,用机制规范社团的正常运作。

(三)专业指导的切入不够

专业教师对社团活动及过程的建议、参与、监督与评价,尤其是对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术型社团建设区别于其他类型社团建设的特点之一。专业指导不仅要在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更要贯穿整个学术风气营造的全过程,对学生学术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评估。但专业指导团队的形成及其影响力的辐射作用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专业指导教师和社会资深人士对于学术型社团的关注程度和指导力度还不能满足社团发展的需要。

(四)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是很多学生活动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市场化环境下,学术型社团开展活动所需成本很高,如参观实践费用、调研费用、专业人士讲座费用、杂志编印费用、影音资料存储费用等等,单靠学院的学生活动经费拨款和学生社团的学员自己去社会上拉赞助已不能满足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活动的需要。

四、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的思考

(一)正确定位学术型社团的功能

学术型社团强调大学生在社团管理及运营过程中的主体能力,培育大学生对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扩展性研究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主体创新性意识,因此,学术型社团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力补充与支撑,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专业兴趣,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加深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研究的层次,在鼓励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学术科研能力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定位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学术研究与推广的功能,二是学术辅导与交流的功能,三是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功能。

(二)尽快建立社团管理制度和骨干培养的长效机制

由于社团是学生以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团体,因此在组织上存在一定的自发性。但要建立有规模、有深度、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社团,有效的社团管理体系是必不可缺的,社团骨干的培训也应作为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得到重视。管理学会成立至今,经历了从自发性到组织性、制度化的转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社团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依据。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会章程》、《管理学会日常活动管理条例》、《管理学会会员条例》、《管理学会奖惩制度》等,对社团的成立、活动方式等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促进了社团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加强了社团的内部管理,以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方式,对社团及社团骨干实行客观的评价和有力的监督,从而保证了社团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专业化指导

强调“专业”、重视“指导”是学术型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如全国“挑战杯”竞赛、浙江省案例分析大赛、浙江省电子商务竞赛等等,通过竞赛,把理论灵活应用与实践,培育学生在专业知识、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毕业时候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积极进行社会资源的拓展和整合

广泛寻求社会支持,是保证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1)社团经费的社会支持。大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有限拨款,在活动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的情况下,经费紧张往往限制了活动的顺利进展。因此,社团建设要走出校园,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企业资源、社会赞助、有偿服务等多种渠道筹措活动资金。这样既可以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可以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经历。(2)拓展学生社团活动空间。可以通过与相关社会机构协商,推荐学生到相关部门学习实践,既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实践基础,也加强了学生的自主观念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如管理学会的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是在浙江省高校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指导下开展的,可以通过他们选送优秀学生去相关企业实习和工作。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学术型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鲜明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学术研究特色而受到关注,它将专业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通过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程序设计、动画制作等国家或省级竞赛活动,培育学生在专业知识、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大大增强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必将越来越得到各高校的重视。

(本文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讲师)

参 考 文 献

[1] 刘宇.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活跃校园文化.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71

[2] 刘文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路与方法.青少年研究,2003(2):31

[3] 张陟遥.浅议高校学生社团如何面对商业赞助.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