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信问题研究
郑建钢 唐莉芳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的立身之本、强国之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日益成为社会道德中的重要理念。2003年9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将中央两年前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有着较高的道德素养,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诺言。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随着各种利益和诱惑的蜂拥,一些大学生在利益与诚信的选择中迷失了方向。因此,大学生的失信现象频频出现。
一、失信的内涵
诚与信是两个意义相通且相互依赖的道德范畴。在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不说谎言上,信就是诚,诚就是信,二者都是求真求实;在说话算数和遵守诺言上,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外化。因此,诚信作为一个统一的道德规范,它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一方面指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另一方面指人们在交往中要讲求信用,勇于承担责任,说话算数,遵守诺言,言行一致。
诚信的对立面就是失信,指一方行为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置对方利益于不顾,既不真实承诺,又不兑现承诺,并利用交易双方的信息劣势(信息不对称)或契约劣势(契约不对等),而谋取超额交易收益的市场交易行为和表现。失信行为有各种具体的表现,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一是弄虚作假;二是不守信用。
二、大学生失信问题的现状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失信现象的出现和日益广泛,更应该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失信问题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考试作弊,不守诚信
考试作弊就是考生不遵守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不是依赖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来完成答卷,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获得试卷的答案。因此,考试作弊实质上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是一种失信行为。一些大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了通过等级考试,为了在老师和同学中树立威信,不惜违反诚信原则,铤而走险,步入作弊之列。据华东师范大学团委组织的上海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作弊行为还是较普遍的,有28.1%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作弊行为;在对北京科技大学中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16.8%的人认为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非常严重,有58.7%的人认为这一现象比较严重;当问到“在考试中,假如无人监考,你是否作弊?”时,有32.9%的人选择“可能会”,7.7%的人选择“肯定会”。可见,大学生对自身群体中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比较认同,而对自身个体的作弊心理也并不讳言。目前,考试作弊现象还表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考试作弊现象由个体行为逐渐向群体行为发展,由一般性考试逐渐向重大考试蔓延,由高年级逐渐向低年级发展,在作弊的手段上也由常规化手段转变为采用现代化工具作弊,从原始的携带书籍和纸条、偷看他人试卷到运用手机、计算机、商务通等现代化工具作弊。
考试作弊现象体现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缺乏,同时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校园风气,增加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各高校在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的同时,也应把加强诚信教育与杜绝作弊陋习结合在一起。
(二)简历虚构,违约严重
面对高校就业方式的改革以及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剧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为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获胜,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学毕业生们千方百计,使出了很多办法去获取更大的优势。一些大学生甚至不惜抛下自己的诚信原则,在求职简历中虚构造假,有些大学生在协议签署后,又擅自违约。大学毕业生的失信问题也便随之产生。一方面,一些大学毕业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为了给招聘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对自己的求职简历进行虚构,包括篡改成绩单、编造社会实践和职务、谎报自己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有的甚至复印别人的荣誉证书等。另一方面,出现签约中的违约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和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加上青年自身带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等不成熟因素,致使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而频频违约或毁约。
(三)拖欠贷款,无视承诺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配合高校教育改革,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使众多经济困难的学生得以完成学业。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运作并不理想,出现了“银行贷不出款,学生贷不到款”的现象。这里有具体操作和相互协调不到位的原因,更有银行和大学生之间缺乏信任的原因。学生不按规定还贷的行为,造成银行担心贷款收不回、而不积极向学生放贷的现象。据报道,在北京各高校已进入还款期的学校中,有80%的学校都存在借款学生违约的问题,其中又有近九成学校的学生违约率在20%以上,三成学校的学生违约率达50%以上,个别学校的学生违约率高达100%,持续违约达27个月。
大学生拖欠贷款的失信行为降低了贷款银行对大学生的信任度,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顺利实施。大学生拖欠贷款的现象可能有着其他的现实因素,但大学生的信用问题是根本。
三、解决大学生失信问题的对策
目前,大学生失信问题已经成为了比较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对于大学生今后走入社会的诚信也是一种考验。高校应该特别关注大学生失信问题,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诚信教育建设
从改善诚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增加诚信教育内容,增强校园诚信氛围等几方面来着手。第一,增加诚信教育内容,设立诚信教育课。在目前高校开设的道德教育课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教育还比较匮乏。因此,高校增加诚信教育内容的比重,是解决大学生失信问题的首要任务。通过诚信教育课,使学生了解诚信道德规范的深刻含义,了解它的历史渊源,了解它对人的立身处世的作用,了解它对大学生成才就业的现实作用,了解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密切关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诚信与自己切身利益的一致性。第二,探索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在高校增加诚信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要探索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这便要求教育者在理论灌输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是教育者要看到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引导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二是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感觉到诚信就在身边。三是要善于搜集有关诚信的典型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价值判断,引导大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让他们在分析和总结中体会到诚信道德在个人、团体或企业单位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四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感性、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诚信理念的录像、电影等,播放一些知名企业的创业史,从中体会诚信的企业文化等。最后,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诚信的道德价值。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使学生在自己的调研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诚信的道德价值和现实作用。
(二)诚信文化建设
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就是在校园中通过各种方式营造一种诚信的精神氛围,以此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素养及道德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创建校园诚信文化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首先,从学校的校训、校风入手,使学校的校训、校风体现诚信的人文精神。在校训和校风中加入诚信信条和诚信理念,对于塑造整个校园的诚信氛围起到引领作用;其次,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营造校园诚信氛围。比如在校园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利用校园广播宣传诚信事例或不诚信的反面例证;在校园网中开辟诚信论坛,学生可以在网上对校园或身边发生的诚信事例或不诚信事例进行褒扬或抨击;设立“诚信宣传月”,在此期间,邀请知名学者、成功人士、企业精英等进行人文讲座,宣传诚信道德在个人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等。通过以上这些宣传方式,在整个校园中形成一种“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校园氛围,从而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逐渐形成诚信的习惯和作风;最后,塑造诚信小环境。这里所说的小环境就是在班集体、党支部、宿舍等营造一种诚信的班风、诚信的宿舍氛围。这便要求班干部、党支书、宿舍长等起到组织带头作用,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在集体活动中真正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三)诚信制度建设
对于失信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有心理道德层面的教育,还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制度约束,在高校进行诚信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大学生信用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大学生的经济情况,包括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第三,大学生的借贷情况,包括是否在上学期间有过贷款记录,每笔借款时间、种类、金额、还款记录等。第四,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已就业的要记录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电话和通讯地址)、单位地址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是解决大学生助学贷款中拖欠贷款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会使大学生意识到信用的重要。
(2)建立失信惩罚机制。诚信这一道德规范的培养和形成既需要道德自律,又需要严格的惩罚机制对人们进行他律。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诚信惩罚机制就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校规校纪或法律让失信者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达到对失信行为的控制。高校要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让违反诚信原则的人受到处罚,付出代价。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的失信问题,加强高校诚信建设就要坚持道德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既要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增加专门的诚信教育内容,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又要加强制度建设,设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同时还要建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本文第一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闻出版学院辅导员)
参 考 文 献
[1] 赵爱玲. 国内诚信研究综述. 道德与文明,2004(1)
[2] 杨树君. 简析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
[3] 许辉. 诚信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党史文苑,2006(4)
[4] 许辉. 中国传统诚信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