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行为调查
申晓军 刘孝菊 彭萌萌
一、问题提出
人的行为是指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人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所引起的外在反应。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动机、目的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出活动的规律性。同时,人的行为又受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行为有如下特点:社会性、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和可塑性。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有其固有的规律。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宿舍行为也表现出相应的规律,对宿舍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他们良好行为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规律,不仅可以适应新时代和形势的要求,深入认识长期以来教育的主要弊端,而且可以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二、方法
行为研究属于社会科学,其研究很多情况下是定性的范畴,不过,从事物本来的规定性出发,“质”和“量”两者不应该对立和分离。国外自1949年首次使用“行为科学”一词以来,对行为科学的研究经历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阶段。对大学生行为的研究,涂争鸣(1999年)分析了大学生行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赵祖地教授(2004年)对大学生行为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并从定量的角度提出了测量的思路。其中大学生宿舍行为,具体的研究还比较初步,本文参考已有的研究,从量的角度尝试对大学生宿舍行为进行计量和分析。
参照有关《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以及相关行为量表,首先根据观察和经验确定了26个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访谈、征集等方式最终确定了42个问题。采用比较成熟、通用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的编制方法,自编了《大学生宿舍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等五个维度,每题有“从来没有”、“很少”、“有时”、“常常”、“几乎总是”五种符合程度不同的答案,供抽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赋分值1~5分,分值越大,说明相应行为越好。
(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来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一,由于所使用问卷项目全部取自现有的实际,很多研究人员在有关文献中也曾使用这些量表测量相关变量,因此认为这些量表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第二,在设计问卷时也尽可能找到了这些问卷的起源以及后续研究对这些问卷的发展,文中涉及的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等五个维度的量表是根据已有的量表修订完成的。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2006年12月初对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各学院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方式是:组织调查者到宿舍发放问卷、填好立即回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其中,男生203份,女生97份;大一130份,大二94份,大三76份。
所有数据先用Excel整理,再用SPSS11.5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时,按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等五个维度分别计算。
三、分析和结果
(一)男、女学生的差异比较
在进行分析之前,先假设样本所得数据是连续的,首先根据男、女学生分类,5个维度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学生在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5个维度上的均值各不相同。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差异很小,特别是健康和情绪维度,按样本调查结果,男、女学生相同;在学习、日常规范维度差异较大,但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则需进一步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的差异检验
对男、女学生从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5个维度进行比较,首先用F检验方差是否相同,在方差相同的前提下对差异进行T检验比较,可以看出,在学习、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上,男学生与女学生的差异很小,特别明显表现在健康和情绪上,男、女学生几乎没有差异,说明两者在宿舍的表现是一致的;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值= −4.2242,t= −2.899,p=0.005,女学生的行为要明显好于男学生。
下面对男、女学生在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从相应的p值我们可以看出关联的程度。
从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的多元相关系数来看(如表3所示),学习、日常r=0.301>学习、健康r= 0.141>学习、兴趣r=0.098>学习、交往r= −0.129,相应的p值在表中也都已给出。大学生宿舍行为中学习与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呈现正相关,与交往呈现负相关。日常、健康r=0.408,日常规范与健康和情绪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表3 学习、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的多元相关分析系数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二)各年级之间的差异比较
在2006级、2005级、2004各年级,基本情况也各不相同,具体的规律我们通过现在的样本对其展开分析如下:
在学习方面,我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宿舍学习行为先减后增,兴趣和爱好、交往方面随着年级有所增加,结合one-way ANOVA分析可知,在学习、兴趣和爱好方面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学生的差异不明显,在交往方面,我校2005级、2006级学生的差异不明显,但与2004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
表4 2006级、2005级、2004级学生的差异比较
在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方面,平均值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结合one-way ANOVA分析,可以看出在这两方面差异明显,我校2005级、2006级差异较小,但分别与2004级学生表现出较大的不同。
(三)结果
(1)男、女学生在学习、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交往四个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在日常规范方面却表现出明显不同,女生优于男生。
(2)从宿舍行为的五个方面来看,在宿舍的学习行为与日常规范、健康和情绪、兴趣和爱好呈正相关,与交往行为呈负相关;日常规范与健康和情绪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3)各年级学生在学习、兴趣和爱好方面差异很小;在交往方面大一、大二学生差异不明显,与大三学生差异明显;在日常规范与健康和情绪方面差异明显,随着年级的增加,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以上三个结果表明,大学生宿舍行为有其表现形式和相应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引导其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会有所帮助。
四、讨论
(一)强化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大学生宿舍行为的表现,是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的综合体现。大学的整体氛围和集体的指导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进而影响、作用到个体,所以强化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培养对于大学生宿舍行为的作用很大。2005级、2006级学生进入大学第一年的集中晚自习,对于学生学习的养成作用明显,问卷调查已经反映了出来。2006级学生的入学后的军训和2005级学生第二学期初的军训,对于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养成,在数据上也得到了反映,大一、大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都很好,且差异不大。还有,各学院间的其他措施,对学生的影响也表现明显,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培养,作用会很明显,而且也很必要。
(二)心理健康指导作用的深入和影响
从2006级、2005级、2004级学生的差异比较,得知大一、大二、大三随着年级的增加,健康和情绪的分值随着年级下降。大一分值最高,大二学生、大三学生更容易出现健康和情绪的问题,这和我们传统的认识有点相反,从学生实际工作的工作检验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大二、大三随着对大学生活的了解和熟悉,表现出了更多的适应性,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压力,这些问题使他们困惑,如果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会表现出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及时的疏通和开导。所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体现要有所加大,高年级的心理辅导应有所加强。
(三)大学生视野的扩大和交往的增加
从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交往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大学,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兴趣和爱好也得以很好培养和展现,同时,作为准社会的公民,其交往的能力也逐渐增加,体现了大学作为进入社会的桥梁的重要性。从而,在大学这一关键阶段,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也逐渐显现,更需要适当的鼓励与支持。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公民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担当着重要的使命,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行为,特别是宿舍行为的表现不会很容易地被把握,对大学生宿舍行为的正确引导,进一步把握其特征,了解其规律,有针对地开展工作,是我们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陈定国,赵祖地. 大学生行为学.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 赵祖地. 关于大学生行为学建构的几点思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3):154~158
[3] 林聚任,刘玉安.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 凌文辁,方俐洛. 心理与行为测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刘建东. 大学生行为方式与性格关系的研究. 中国校医,2006(5):461~462
[6] 谭怡均,陈秀英. 大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 邢台学院学报,2005(1):112~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