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在给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人带来烦恼和苦涩。
1.单恋与爱情错觉
单恋是一方的倾慕情感苦于不被对方知晓和接受而造成的一厢情愿或对恋爱的渴望,俗称单相思。它仅仅停留在个体单方面爱恋而无法发展成双方相恋的状态。单恋是一种深沉而无望的爱情,充满了毁灭性的激情和疯狂,在幻觉中自然自愿奉献一切,具有痴迷而深刻的悲哀。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青年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者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做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深刻的单相思是一种难以矫正的心理障碍,会使人一度丧失自尊,不顾人格尊严地乞求于所恋对象,严重影响人的知觉判断和理性选择,同时也干扰了所恋对象的学习和生活,有时会走向极端,以伤人的方式终结单恋。
单恋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单恋者的幻想特质、信念误差和认知念头等有密切的关系。
幻想因素。人的幻想特质与先天气质类型和后天的心理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一个从没有被人爱过、敏感、内心体验丰富的人,就难以爱上别人,即使爱上别人也羞于向人承认,也不敢奢望被爱。但是,人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渴望,如果对爱的需要的满足受阻,往往转向自己,回到内心,自编自导一个玫瑰色的梦,并在梦中满足自己对爱和被爱的渴求。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开始真正的异性交往时,就很难适应正常的恋爱,于是只好退回到过去那种满足方式上,以儿童的反应把爱的渴望当成现实的异性之爱,以丰富的想象力在幻想中得到异性爱的一切满足。
信念误区。单恋者往往信守“伟大的爱充满艰辛和痛苦,它往往是得不到回报的”信念,于是在得不到对方的爱时,就在单恋中自我暗示:爱不仅仅是为了爱,不要承诺,不要回报,认为这种不顾一切的爱才是最伟大的爱。
认知偏差。单恋者往往由于对于倾慕对象一往情深,希望得到对方的动机十分强烈。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往往会把对方的言行举止纳入自己的主观需要的想象中,造成对他人的认知偏差。另外,有的单恋者不能正确地对待被拒绝的事实,认为如果承认事实,就是承认自己配不上对方。因此,为了自尊和面子,就强迫自己坚持求爱到底。
单恋者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单相思的痛苦不仅仅为情,真正让自己痛苦的是自我的否定,比如,我怎么就那么笨啊,我怎么就没有争取到啊,我是不是很差啊。
2.自恋
自恋是指一个人只是在自我刺激或自我兴奋中寻求快感,而不需要旁人在场,同时它的性指向是他自己。善于自恋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美少年厄索斯美丽得无与伦比,他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每天顾影自怜,于是跳入水中,死后变成了水仙花。
自恋现象在婴儿时期便已存在。开始只是一种身体的自慰快感,并没有性恋的成分存在。但是随着生理的成熟,性刺激的不断出现,自恋便成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一般来说,自恋的过程一旦进入成年期,便完成了由自恋向他恋的转移。但也有成年后仍未摆脱自恋或不能完全摆脱自恋的,这种情况因人而异。人格成熟的人会使自恋升华为他恋,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将注意力转移到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中去,而人格幼稚的人会使自恋保持下去,甚至不断地加以自我强化,使自己成为孤独的自恋“公主”或“王子”。自恋是人格幼稚、害怕现实生活的一种内化反应,是一种情感生活适应障碍。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恋倾向——小到对一枚指甲的专心修饰,大到爱自己而不能与另外的人相爱。现在的网络生活中,多有自称帅的一塌糊涂,酷的想自杀,美丽的笨女人等人物。人人都应该爱自己,但是爱得过了火,就危险了。过分自恋,其实与自私无异。凡事看到的都是自己,渐渐整个世界也都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了。
3.多角恋
所谓多角恋是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所追求或自己同时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并建立了爱情关系。多角恋是爱情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恋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由于性爱具有排他性、冲动性,因此任何一种多角恋都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理智失控,就会给对方及社会带来恶果。
导致多角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择偶标准不明确。由于个性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择偶前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不知如何才能断定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异性中哪一位与自己更合适,因此只好颇费心思地多方应付,多头追逐,从而出现了选择性多角恋。
择偶动机不良。有的人一开始和异性交往就出现了动机冲突,一会儿认为张三英俊、潇洒,一会儿又觉得李四深沉、稳重;今天认为王某开朗可爱,明天又觉得赵某妩媚、艳丽,各人的长处他都想兼得。为了满足的不同欲求,只好在不同角色中周旋以寻求快乐,有的甚至发展到玩弄异性的程度。
虚荣心强。总以为追求者越多,身份就越高;若退出竞争,就是承认失败,承认自己比别人差,这是导致恋爱上的自私自利,对别人和自己感情不负责任的多角恋的主要原因。
盲目崇拜。明知对方已有对象,但由于盲目崇拜,加上嫉妒好强,固执任性,从而导致冲动性、竞争性的多角恋。
4.失恋
失恋是指一方否认或中止恋爱关系后给另一方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心理挫折。恋爱失败和失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恋爱关系的否定,它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恋爱双方都不满意,彼此同意分手,二是恋爱的一方已无情意而提出与对方分手,而另一方却仍情意绵绵,沉湎于对恋情的怀念之中。失恋就是指恋爱失败的第二种。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出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怀,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乃至自杀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瘀结。
失恋者心理表现,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有以下三种:
自卑心理。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其实,失恋是恋爱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错误。因此,不存在什么失面子的问题。“我与女友从相识到相爱已三年,可是最近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之后女友提出分手。我无地自容,怎么向亲戚、朋友、同事交代?”
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德而导致失恋,更容易出现报复心理。其实如果对方人格低下,你应该为分手而庆幸,切不可降低自己的人格,以图一时的泄愤。北京一所国内一流医科大学的24岁男学生官某因恋爱不成,故意剥夺他人生命,造成一死一伤,被判处死刑。
渺茫心理。有的人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一旦失恋了,事业、前途也不顾了。渺茫、焦虑,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们在恋爱问题上更草率。
失恋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要尽快摆脱精神痛苦而达到心理平衡,必须克服上述心理障碍。
首先冷静分析失恋的原因。冷静分析一下失恋原因,可以帮助摆脱“恋”的苦恼。
其次及时疏导心中的郁闷。人的理智可以战胜感情,失恋者可以采用疏放法,即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你心中的烦恼;也可振笔疾书;甚至可以关门痛哭一场,这样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当然,疏放要有“度”,无休止地唠叨,反而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之中。也可以采用转移法,主动置身于欢乐、开阔的环境,或有意识地潜心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用新的乐趣来冲淡、抵消旧的郁闷。
遗忘也是一剂医治失恋的良方。有句名言,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人是有记忆的,然而记忆什么,回忆什么,却可以选择,有些失恋者喜欢回忆失恋前的欢快生活,结果越是回忆越痛苦。过去的欢乐就让它与痛苦一起遗忘吧!新的生活需要我们加紧跋涉。
再次努力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去。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历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以作为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德国大诗人歌德,24岁时回故乡当律师,邂逅了一个名叫夏绿蒂的少女,歌德一见钟情,热烈求爱,不料夏绿蒂已同歌德的朋友凯士特相爱。失恋的痛苦使歌德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离开了夏绿蒂,埋头于写作之中,结果《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千古力作遂以问世。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打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