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职院校的ISO9000认证
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必须运用ISO9000:2000族标准建立教育服务质量体系。
高等学校教育服务质量体系是实施教育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高校要建立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制定文件化的教育程序,完善有效的教育过程和师资、设施、仪器等资源等。高等学校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高校“产品”是教育服务。无论什么类型的高校,都是教育服务组织,其产品一般都是其提供的知识和服务。学生不是高校的产品。
其二,高校的直接顾客是学生,最终顾客是学生的接收或工作单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企业。广大学生是院校或培训组织所提供产品(即软件和服务)的接受者,因此,应该把学员视为顾客或直接顾客,只有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配合教育,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的间接顾客是学生的接收单位或工作单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判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高职院校,企业应更深程度地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
其三,高等学校教育服务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学校的教育服务活动主要是其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讲授水平、教材的适用程度、教学设施、器具等都影响着教育效果,而学生吸收、消化、理解及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苦复杂的劳动过程,影响的因素很多,并且都处于多变的状态,这就使教育服务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立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必须要制定教育服务质量体系文件,如教学质量手册、教学管理文件、工作和学习规范、教学质量记录等。
教学质量手册可以是各类教学管理文件的汇编,也可以是按ISO9000标准编制的独立的教学质量保证手册。其相应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质量体系;注册入学和委培(进修)合同评审;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制;教学文件和资料控制;招生与录取;委培与进修生的管理;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考试、考核和发证;教学设备仪器控制;学籍管理;教学事故的处理、纠正和预防措施;毕业与结业;教学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教师进修和员工培训;跟踪与延伸服务;统计技术应用。
高职院校教育服务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是各类教学管理文件,如:实训教学工作细则;双证书制度;课程建设管理规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学生考场规则;学生毕业实习守则;电化教学设备管理规定;科研成果管理规定;论文专著统计及奖惩办法;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等等。对特定的培训项目或订单培养的学生,应编制专门的教育质量计划。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都应编制员工岗位工作规范及学生行为规范,如教师工作规范、图书资料员工作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
高等学校的主要教学质量记录有:学生考试(查)成绩登记表;教学实验登记卡;学生学籍卡;教学日历;课程教学情况总结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教学质量评价表等等。
高等学校建立和实施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可以提高和稳定教育质量,促进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树立良好校风、学风和院校形象,我国已有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注释】
[1] 马昀,杨林:《高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职教通讯2006年第1期,第55~5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