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感情、意志、气质、性格、好奇心等。要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不但需要有高度发达的智力,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大量统计资料表明,非智力因素在科学创造、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个体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学习,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无不体现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在计算机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一般来说,刚开始时学生对该学科具有特别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有资料表明,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学生对各们课程的兴趣都会增加,特别是数学和外语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数学是进行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而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中总是首先要建立起所求问题的数学模型,确定某种算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有严谨的逻辑思维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把求解的问题转化为程序。学生在编程的实践中,会逐步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因此促使他们更加重视数学的深入钻研。又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由英语写成的,许多的西文软件都是英语界面,这也促使学生要努力学好英语,克服学习计算机时遇到的困难。学习的兴趣变化是基于需要这一非智力因素的,由于需要,便会引发动机这一非智力因素。
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的好奇心、独立性、耐性、情绪稳定、责任心、好幻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不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运算、数据处理,还可以绘图、奏乐曲、做游戏,甚至可以代替教师上课。这一切,使学生觉得计算机是那样的神通广大,因而产生了神秘感。这是使学生好奇心发生较大变化的外因。另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年龄阶段,他们都希望探索计算机的神奇奥秘,这是好奇心发生较大变化的内因。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支配下,便萌发了自已要编写出功能强大而又非常有趣的软件的动机。但大多数学生因为现有水平和能力所限,只停留在幻想阶段。因而也使好幻想的这一非智力因素得到大大的增加。此外,学习计算机对学生耐性这一非智力因素的改变程度也是比较大的,其原因是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一项既艰苦以十分有趣的劳动,尤其是程序的编制过程,需要有好的耐性。程序由设计到实用,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学生的耐性就在程序设计与调试不断失败、又不断成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由于中学生的编写程序往往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在不断的编程实践中,独立性也就不自觉地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计算机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因篇幅所限,这里着重分析“情感”和“兴趣”这两个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