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时间:2024-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感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能指导认识过程,影响人的思维推理。3.学习情感具有感染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效能。情感的信号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往往比理智的号召要有效。

5.2.1 学习情感及其培养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与人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认识活动都同时伴有一定的情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感知、思维等认识过程为主,但也包含情感等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教师、学习本身、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都产生一定的体验,这种学习体验就是学习情感。

一、学习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1.学习情感具有调节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既具有组织和巩固的作用,又具有破坏瓦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感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能指导认识过程,影响人的思维推理。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近年来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的影响,具有两重性,表现为情感强度和性质两个方面。其一,中等强度的情感有利于智力活动,而过高或过低的强度都不利于该活动。其二,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而痛苦、惧怕和愤怒等情绪则不利于该活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验:当情绪愉快时,则思维灵活、记忆迅速、头脑显得特别清醒;反之,则思维迟纯、记忆困难、头脑混浊不清等。

学生在学习中必须使自己具有中等强度和愉快的学习情感,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智力活动的效率,才能不把学习当成沉重的负担,才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能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紧张的思维,尽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学习情感具有迁移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迁移的意义和作用,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这是一种普遍的情感现象,是情感扩散、泛化的结果。中学常有这类情况,有的孩子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情感的迁移功能说明,要使自己喜爱所学的知识,虽然有多种方法,但是设法培养自已对任课老师的积极情感,并把它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内容上去,是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所载“亲其师而信其道”,就很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3.学习情感具有感染的意义和作用

这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效能。美国心理学家斯托兰德曾用实验证实,当我们觉察到另一个人的情绪时,会改变自己生理和主观感受的情绪状态。我们平时说的情感共鸣就是情感感染作用的结果。

对学生来说,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教师情感的感染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成为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实际上,教学内容是否为学生所乐于接受,除取决于内容本身和学生的倾向外,教师的情感状态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知道,同一门课、同一本教材,经不同的教师讲授,会在学生中引起不同的反响,或为积极的接受,或为极其反感,或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不同的教师情感感染功能不同。

了解这些,作为学生,就应该积极的接受教师的情感感染。因为,如果个体主观上对教师的情感不予理睬或加以对抗、排斥,就根本谈不到感染作用;另外,也要注意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使自己具备多样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在认识事物和体会教师情感时,才会更加敏感,更加深刻。

4.学习情感具有强化的意义和作用

这是指情感可巩固或改变个体的行为。个体的行为会因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到巩固,这是正强化功能。同时,也会因消极的情感体验而获得改变,这叫负强化功能。情感的这种强化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对个体行为有调节作用,而且也对个体新的社会性动机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情感强化的功能,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性动机体系;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社会性动机,都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保证。

5.学习情感具有信号的意义和作用

这是指情感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传递的功能。表情,是情感在机体上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体态表情。人们能够通过表情来表达和了解彼此的情绪体验、思想、愿望、要求等。

把表情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贯是强调气氛的严肃、教师的端庄和学生的纪律。但实践证明,“鸦雀无声”的课堂并不见得是个好课堂,而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情感的信号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往往比理智的号召要有效。另外,情感的信号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教师的心意,它对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及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学习情感的培养

从教师的角度,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呢?1.根据情感调节和信号功能,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愉快活泼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展开讨论,不畏缩害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热爱课堂,热爱知识,热爱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

2.要根据情感迁移作用,努力建立一种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融洽、友爱,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和形成愉快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认识,易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证明,如果教师喜欢、关心某些学生并对他们抱有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学生就会如同教师期望的那样,学习成绩上升,品德也有所提高。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教师期望的结果”。

3.根据情感的感染功能,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坚信科学真理,讲课时应倾注自己的感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热情,使知识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对一切美丑善恶的事物无动于衷,冷漠置之,对科学知识也没有丝豪的感情,在教学中只是机械的平铺直叙的讲授,不仅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使学生对知识感到厌倦,只能“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这样就根本谈不到学习情感的培养了。

4.根据情感强化功能,教师要正确的评价学生,适当的应用表扬、奖励、批评和惩罚

一般来说,学生都要求教师尊重他们的人格,要求教师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教师正确的表扬和奖励,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引起他们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表扬、奖励的行为易于重复出现。而批评和惩罚,则会使学生受批评的行为引起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防止受批评的行为再次出现。

5.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能力、气质、性格也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往往也不同。这样,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对某一些人来说,批评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激情,前进一大步;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使他们陷入消沉,破罐破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