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
(一)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的意义
计算机课外活动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它是教学工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许多学校都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大量实践证明,计算机课外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开展课外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调动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积极性。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课外计算机科技实践,学生有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和积极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志向和爱好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发展个性。
2.计算机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弱点和不足。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要学得深、用得活,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在计算机课外活动中所解决的问题比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要复杂、全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因而计算机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高分低能”的现象。
3.计算机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课外活动不断引入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课外活动小组、专题讲座、计算机沙龙、参观计算机知识展览、计算机竞赛、社会实践等。
1.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
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成员一般是对计算机科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程学习较好的学生。小组成员应控制在10人左右,不同年级的学生可分别编组,每组应有学生担任的负责人,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的指导教师必须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可根据学生志愿成立相应的小组,如文字处理小组、图形处理小组、程序设计小组、动画设计小组、工程设计小组、数据处理小组、计算机维修小组、板报、墙报编辑小组等。
2.组织专题讲座
组织专题讲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计算机领域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等。计算机专题讲座可以邀请本校在计算机领域有造诣的教师进行,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的计算机专家进行。讲座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进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软件、新算法、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计算机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及其应用前景展望、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计算机沙龙
计算机沙龙的组织者、讲演者和表演者主要是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其方法是将计算机的知识内容与表演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交流,表演的节目内容应生动有趣,但前提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可以用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计算机沙龙不仅可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知识,同时可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某些技巧,激发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组织参观
这种方式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工厂、企业、机关、科研机构等。参观时邀请被参观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计算机的应用情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组织参观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缺乏参观的对象。
5.举办计算机知识与成果展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布置一个计算机展览。展览的内容可以是计算机科学知识(包括计算机科普知识),也可以是学生开发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成果,这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可以鼓舞学生,更坚定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三)计算机课外活动辅导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辅导计算机课外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课外活动的内容要精心准备和筛选。
2.挑选计算机课外活动成员时,必须遵循学生自愿和择优的原则。
3.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时,必须量力而行。
4.在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
5.在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同攻关、团结协作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