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该如何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该如何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时间:2023-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该如何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卡耐基曾说过:“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技术与创造,85%靠他的人际关系。”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最普遍的一种类型。隶属同乡的大学生也极容易结成良好的相互关系,这是一种间接的地域型人际关系。而且在学校期间,大学生独立性较强,彼此间不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相互之间是平等关系。这种精神性为主的交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一个特定内容。

大学生该如何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卡耐基曾说过:“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技术与创造,85%靠他的人际关系。”可见,人际关系对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由于每个人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接受社会和家庭教养的不同。因而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人格特征不同,再加上青年期心理固有的矜持、闭锁、羞怯、自尊和冲动,对他人友谊追求完美的理想化心态等都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焦虑和困惑,甚至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那么大学生人际关系情况如何?

大学生人际关系有以下类型:

需求型。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最普遍的一种类型。例如:由于产生了孤独感,需要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友谊;由于高校特定的环境(脱离旧有的熟悉的环境)新产生的不安全感和畏惧感,需要求助他人提供经验,解除心理障碍;由于自我意识的成熟,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等等。大学生正是通过相互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倾诉衷肠,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地域型。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虽有日趋增大之势,但在大学能构成重复的心理作用的人际关系还是在一定的地域内,这种物理上就近性,造成交往频率的增高。“远亲不如近邻”,同一宿舍、同一个班级相互间的地理位置越近,越容易形成密切关系。隶属同乡的大学生也极容易结成良好的相互关系,这是一种间接的地域型人际关系。

同龄型。青年人寻找感情支柱往往首先取决于同龄人。当青春期躁动出现了心理矛盾和困惑时,一般宁肯不向父母长辈说,而找同龄好友一吐为快,从同龄朋友中得到信赖和慰藉。大学同龄异性间的人际交往也可使相互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和相互愉快,以致有产生倾慕和爱情的可能性。但有个别同学为了解燃眉之急,为了调味和打发寂寞,把恋爱当成一种游戏玩玩而已,乐乐而已。有人把恋爱当作一种时尚,认为上一回大学,不谈一回恋爱,那太不现代,何不潇洒爱一回等。恋爱行为失范现象极其严重,不容忽视,大致表现如下:第一,恋爱中的专一性和排他性受到空前的挑战。有些人“身兼数职”、“脚踏两只船”。第二,经常变换恋爱对象,对爱情极为轻率,朝秦暮楚,热衷于“每周一哥”、“十日谈”、“女子(每月)十八变”,把喜新厌旧看成是“爱情进化论”。第三,重体验、轻结果的倾向抬头,“凡事重在参与”、“过把瘾就死”。第四,功利主义在恋爱中的“指导意义”加强。恋爱一方因对方有可利用之处而同他(她)好。另外,还有个别女大学生积极拓展“恋爱空间”,冲出校门,走向社会去傍“大款”。针对上述恋爱中出现的出轨现象,作为老师必须提醒他们,使他们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莫让污水侵蚀了他们的情感圣地。

志趣型。大学生对学业的追求、业余文化生活的爱好,都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意气相投。从对政治的见解、经济的观点到体育、音乐、书法等各种爱好见解的相近性,都会使双方感到愉悦。如成立的各种协会等,尤其是在事关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态度上相同,则更是如此。相反,意见、观点兴趣不一致,不仅使双方因认识不一致而冷落交往,而且一旦遇到同龄,容易在情感上出现隔阂。

互补型。即以相互性格特征不一,互相弥补以求完善为目的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类型大体有这五种,那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如何?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如下:

1.交往的迫切性和合群性

青年期是一生中交往方面较独特也最活跃的时期。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有强烈的交友愿望,通过交往急于认识他人,承认自己,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关心与尊重,也想尽快地全面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还突出表现为“同龄合群性”,同龄青年由于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近,思想、经历行为特征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互相吸引,结成友伴。

2.交往的单纯性和平等性

由于各种客观物质条件与主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相对成年人来说,其人际交往是比较单纯的。从交往对象上看,一般是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长辈之间的交往为主。而且在学校期间,大学生独立性较强,彼此间不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相互之间是平等关系。同学之间的交往都把自愿、平等、互助作为交往的前提条件,因此这种人际关系比社会上各种带有明显功利目的关系稳定得多。

3.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与精神性

大学生交往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从政治、经济、思想、态度、观念、文化到自己专业学习的切磋交流,几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每个范围都可以成为大学生交往的内容。但他们更多的是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切磋学问、探讨人生、寻求理想、鼓励支持为主要内容。这种精神性为主的交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一个特定内容。大学生之间在物质上互相帮助、互相馈赠,一般也只是精神交往的一种辅助行为。

4.交往过程矛盾性与困惑性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急剧变化的青年中晚期。青年的独立性日益增强,但其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还不平衡。因此,这一时期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困惑与茫然,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第一,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

第二,情感障碍。大学生的交往往往由感情而萌发,交往中感情色彩浓厚。由于感情丰富强烈,情感急剧变化,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与简单,常常因一时的好恶态度改变对一个人看法,常常表现为重感情、轻客观,重一时、轻全面,而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主要表现为:偏激心理、胆怯、紧张心理和嫉妒心理。

第三,个性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大学生交往障碍,主要指因能力、气质、性格等特征及个性的差异而带来的交往的误解、矛盾和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导致人际冲突。以人的性格为例:人们往往喜欢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勇敢、果断、热情、大方、谦虚等性格特征的人,受排斥者往往是过分优柔寡断、鲁莽、刚愎自用、任性、傲慢等性格特征的人。

总的来说,校园内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是复杂的心理现象。交往本身又蕴含着艺术与科学。和睦、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是人人都渴慕、追求的心理环境,所以我们要讲究人际交往的艺术,把握成功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看法。

大学生成功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内容:

5.积极主动,平等待人的原则

这就是说交往要积极主动出击,不宜消极坐等,反对那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守株待兔”的做法。平等待人就是同学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平等相处,一视同仁。要尊重他人,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6.心理相容,互补共进的原则

心理相容是指交往中彼此之间融洽相处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一种看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出尔反尔。另一种看法则是:冤仇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在人际交往中,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也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善于调和人际关系,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满腔热情团结大多数人。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应如何处之?”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这番禅道哲理值得三思。

7.互补共进原则

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双方应有意识地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吸引、互相适应。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上的互补,在交往中尤其应重视性格的适应。另外,有个别同学交往过于功利,带着一种鲜明的欲求实际效益目的去结交老师,为了顺利通过某科考试而去有意结识某些任课老师,为日后毕业分配而有意亲近一些握有实权的老师。完全把老师当成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有些老师很伤感地说:“给他们上课时,见我面热情打招呼,毕了业或不教他们,见到我好像从来不认识似的。”

8.因人制宜、善于沟通的原则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在交往中要注意交往对象、交往关系的性质,因人制宜,有区别地采取恰当的交往方式、方法。为了增进友谊,在交往中还要善于沟通,经常接触,俗话说:“人情像把锯,你一来,我一去。”旧亲愈亲,日疏愈疏,交往中应及时反馈各种信息、思想与情感,加深了解,彼此建立心理联系。

9.真诚守信、善察知人的原则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真诚而守信,以诚相见,以心换心,说真话,动真情,言必信,行必果,才能使双方相互同情和理解,建立信任感,进而结成深厚的友谊。有些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但又不愿袒露心扉,这样就会阻碍自己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使自己陷入苦恼中。健康良好的人际交往应该是真心帮助他人,而不图回报,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口是心非。对朋友的不足和缺点能诚恳批评,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只有坚持以诚待人,才能产生交往之间的信任感,只有真诚才能得到知己。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善于分析、观察,正确认识与理解别人,俗话说:“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一个有心人,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察其果,这样才有益于正常的人际交往。

增进人际交往,调适人际关系,需要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10.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交往可能是一般相识,也可能是由初识到深交的发展。但两者必须经历相识这个阶段,相识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人际知觉在起作用。虽然初次相识的印象是不全面不深刻的,但它直接影响人们是否继续深入地交往下去。人际交往的这个认识特点提醒我们要重视交往的初期阶段“自我形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此外热情在人际交往中也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交往双方地位不等时是最需要表现热情的。如有求对方,就要用热情打动对方,赢得好感。

11.克服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些优点或突出的品质与特征,带上感情色彩,不加分析地推断此人其他尚未获悉的品质与特征。如“一美遮百丑”或“一丑遮百美”,这是人际知觉的错觉现象。它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以致对人形成错误的态度与判断,容易造成以外表推断内在本质,以外貌特征推断人的内在个性品质,从而误导人际交往。

12.改变刻板印象

刻板现象即偏见,指由于受到社会影响而对某一类人持有稳定不变的看法,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中国人时常以籍贯或区域来判断和划分一些人的特征。如:女同志“年纪小时叽叽喳喳,结了婚就拖拖拉拉,上了年纪就婆婆妈妈”,“青年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老年人墨守成规,思想保守”等。

偏见往往会使人的交往产生窄向,不少同学交往的范围经常局限于同乡,有时还排斥异乡人,有时出门在外遇上个同乡,于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什么话都往外掏,像自家人一样地信任。有的老乡会的宗旨是:“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完全想不到还会有“老乡老乡,背后开枪”的危险。

偏见对人际交往的害处不但表现在对别人的感知和态度上,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上。对自己有所偏爱,这是人之常情,但有人爱屋及乌,把自己的缺点,也当成长处看。有了偏见,与人交往就没有了准绳。如有的人总是从自我出发,依着自己的好恶、经验、感受来评价、判断是非,认为“自己是一朵花,别人是豆腐渣”,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不能正确评价别人,也难于与人真诚相处。

13.讲究交往的语言艺术

与人相处是门艺术,高超的交往技巧可以唤起别人与你友好相处的热情,打通与人接近和沟通的渠道,密切双方的关系。第一,要善于倾听,交往中学会聆听别人的语言及别人的意见。第二,在聆听中可伴随相应的面部表情和姿势变化。如点头、微笑、拍手或皱眉等。第三,用语准确恰当。“一句话可以使人跳,也可以逗人笑”。所以,在交往中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与行为,也应注意对不同意见要有一定分寸,有礼貌地阐明自己的意见、观点,委婉地拒绝对方,切忌冷嘲热讽,讥笑挖苦,取乐别人。第四,恰当使用身体动态语言,与人交往面部表情应专注,手势也应得当,身体姿势要优雅,相互间的距离要符合双方关系的程度。

14.注意人际交往中的调适与纠偏

大学生情感虽然丰富,但不够稳定,人际交往的空间与对象也容易偏窄,在交往中应注意随时调适。大学生要有意识地使自己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往。交往广度越大,实践越多,越能积累交往经验,掌握交往的规律。同时,在交往中要相互谅解,人们常说:“谅解是友谊的阳光,妒恨是友谊的冰霜。”同学们生活在一起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不能疑神疑鬼,不能指桑骂槐,不能得理不让人,不能意气用事,要学会冷处理,而不要热处理,要记住:“冲上一步狭路见,退后一步天地宽。”

总而言之,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们正常学习和生活,妨碍他们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是造成留级、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促使他们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内在需要,每一个人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重要的是必须走出封闭、狭隘的自我,树立良好的群体意识,把自己真正融入集体之中,努力塑造并自觉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就一定能够建立起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人世间最珍贵的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