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才素质面临挑战
在众多来自人才方面的喜讯到来之际,也许相反的声音可以让我们冷静一些。中国人才整体素质真的已经距世界零距离?
我们的质疑招致的回声十分强烈: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相继开始进行人才大战之时,中国的人才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被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最难得的一点,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差距。
我们可以将人才的差距列为三大差距,或言三大挑战:[1]
诚信度——
作为影响未来社会及经济的人才,将主导诚信经济和诚信社会的,自然是诚信的人才。
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司长毕雪融尖锐地指出,人才素质应以诚信为本。曾有一位身为企业老总的人大代表向她大倒苦水:企业花巨资送人出国培训,可一些年轻人学成回国后却甩手就走了。目前有些人才存在诚信问题,普遍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个人诚信有待考验。
2003年年初,北京一著名高校年轻有为的教授抄袭论文行为被媒体和社会反复“考问”,这一行为表明国人对诚信的渴望和要求。上海市人事局从2002年开展人才诚信调查和人才业绩档案建设,在他们为用户出具的六千余份人才职业诚信报告中,查出近百个伪造学历、学位、业绩和经历的案例,这些弄虚作假者在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时将受到制约。他们为金茂集团、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公司等企业提供人才诚信调查服务时,更是鉴别出多名“高学历、高技能、低诚信”的“人才”。
为打造人才信用,有关部门法令、政令迭出。抓人才诚信,当从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 党政干部队伍抓起。2002年7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十不准”,令出政行,处处体现出诚信、公正、公平的精神,为创造全民信用体系率先垂范,使人们对未来的人才诚信素质塑成充满希望。
创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过:“人才为国之元气。”如果人才没有创造力,必然元气大失。
微软亚洲研究院为招聘人才所出的几道经典考试题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北京市有多少加油站?”“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这几道题当然有既定的答案,但设题者看重的并不是得出完美的答案,而是得出答案的过程和思路,他们需要的是别出心裁却又可以自圆其说的科学思维,及发“光”的科学创造力。
著名人才专家王通讯直言我国人才瑕疵时提出了创造力问题。他认为,人才的本质是创造性、进步性、社会性的统一。我国人才创造力不足,在很多尖端学科上有差距,尤其是高科技领域。要改变此问题必须注重大学课程设置、青少年的培养及干部队伍的建设。
沈阳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长马伟光指出,人才素质中创造性的能力更为重要。在他看来,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精通,更要学会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而学会创造、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是个人发展进步的另一重要因素。一些人一味按领导要求做得一板一眼、不敢越雷池一步,本以为会得到上司赏识,没想到却越来越不受重视,最后被迫退出。这就是不懂得创造性思考问题带来的失败。
实践力——
敬业和实干是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首选素质。北京市人才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韩光耀为一名合格的人才画了一个三角形:两腰分别是能力、知识,底边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能力可以培养,知识要不断更新,只有道德是最基础、最根本的。任何企业都需要敬业、真诚、诚信、协作的人才。”
据武汉大学曾做过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课题研究表明,“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好的人才素质,比重为90.1%。课题组分析认为,对“敬业精神”的过于看重,实际上隐含着用人单位对敬业精神的困惑与忧虑。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最不满意的10项内容中,“敬业精神”高居第二位。
近7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才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其次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实干”。
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几年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48个国家中我国“人员素质”排行第40位。窥一斑可见全豹,中国也许可以出现全世界顶尖的人才,但人才金字塔的基座却不那么令人放心。弥补中国整体人才素质与世界的差距,必须从三大挑战入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