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校招生名额分配计划是和谐招生的当务之急
在2005年,高考招生的公正公平性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2005年全国“两会”上有31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建议:进行春秋两次高考,秋季为全国30所名校联考,每所名校在全国各地的分数线一样。春季考试维持目前高考现状。因为各高校每年在各省市的招生人数不相同,导致各地录取分数线差异极大。30所名校进行联考并且统一录取线,是能够遏制招生中的严重不公,设想很不错。然而,要改革考试制度,进行春、秋两季考试并非一蹴而就,至少说近两年是不可能实施的,这只能算是以后高校招生的一种改革方向。我们认为,就目前来讲,当务之急应当是改进当前高校招生不平等现状。
当前公众对高考招生不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招生名额分配不公正,尤其是部委所属的一些名牌大学的招生计划更让人看不懂。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名额中过多地倾向办学所在地委实违背高招公平原则。因此很多人不由得发出感叹,凭什么北京人就该如此方便地上北大、清华,上海人就该如此方便地上复旦、交大?
经过前些年的高校拆并改革,现在国家部委属的100余所高校大多是优质大学,几乎所有的全国名牌大学都在其中。因此,改革招生名额分配计划首先得从这些学校开始。部委属院校是国办大学,享受的是全国财政支出,这些大学招生计划应当面向全国并且合理分配名额,绝对不能搞属地原则,进行招生本地化。
在当前各地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部委属高校应平衡协调各省市区的高教资源按各地考生多少来大致分配名额,协商出一个既能够照顾到本地生源又能够招收到全国优秀生源的较为合理的招生计划。部委属高校应当根据国家投资数额确定全国招生的比例,并根据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确定当地考生的比例,但尽量要限制当地招生人数,因为部属大学是国家办的大学,一切得以国家为重。如果按照本地优先的招生办法,甚至继续维持现状,那么最吃亏倒霉的是那些高教资源少于全国平均的省份,尤其是如河南、广西、河北、山东等省区,因为这些地方的考生多而部属院校少或者没有,他们要想考个好大学比京、沪等地难上数倍。如果长此以往不公正积累下去,必将引发无数的麻烦,有违宪法中人人平等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各省市自主命题的办法能够表面上掩盖各地录取分数线巨大差异,但高校招生不公现象却变本加厉。因此高校招生计划不得不改革,否则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
公平、公正、公开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更应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高校招生不公正是教育不公的重要方面。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必将损害社会公平与公正,与建设和谐社会相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