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招有哪些

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招有哪些

时间:2023-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招第一招:高校科技成果要“新”。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科研成果令人关注,许多人常常主动跑到高校实验室,希望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寻求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成果的创新需要机制,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要有风险投资。纪宝成指出,一部分高校教师从教学队伍中分离出来走向社会、走进市场,这将会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接下来搞企业运作,真正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市场。

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招

第一招:高校科技成果要“新”。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科研成果令人关注,许多人常常主动跑到高校实验室,希望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寻求科技成果转化。而在中国,一些科研成果的转化则是高校求企业。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谈到这一点时说,这里除了我国的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外,重要因素是高校的科研成果要“新”,以创新体现其价值。

许智宏说,个别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安不下心搞创新性的科研,拷贝人家的,更谈不上拥有自己的专利,这样的成果市场价值很小。科研成果的创新需要机制,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要有风险投资。“应该说高校现有一大批有实力的优秀科技人才,而出创新的成果,还需要高校及国家的科研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

他认为,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探索的产、学、研结合是一条良好途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使企业对高校成果有更多的热情,以实现成果的转化。

第二招:鼓励有能力教师下海。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应该让一部分既有市场开拓精神又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下海,这将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纪宝成指出,一部分高校教师从教学队伍中分离出来走向社会、走进市场,这将会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他说:“我反对高校继续经营产业。”高校的职能应该是教学和科研,产业经营是有风险的,一旦企业亏损和破产,这个包袱谁来背?“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有道‘防火墙’,以隔绝利益和风险。过去一些大学成功地经营了校产,但现在是该脱离的时候了。”

纪宝成认为,在技术转化方面,高校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校内兴办高技术孵化器,二是向社会出售技术产权。高校内有大批的专家和较好的实验条件,高技术企业在园内孵化成长到有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后再走向社会,校园内的高技术随之也就得以产业化。向社会出售技术产权也是一种便捷的方式,获得的经费还能补充教学和科研经费的不足。

第三招:一定要用好孵化器。

“转化高校科技成果,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孵化器。”中国农业大学前校长毛达如说,高校的优势是科技,不是做市场调研、产品推广。通过孵化器就能较好地转化科研成果。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都采用这种方式。

毛达如说,目前高校转化科技成果还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直接把成果给企业,企业给予转让费。这种情况多是课题组或个人直接对企业,转让费可用来改善科研条件,科研人员可得到酬劳,但这种方式不利于高校科技成果形成产业。二是通过高校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转化。但由于高校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要收取部分管理费,部分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最近有一种新办法,即由国家建立中试基地,借钱给科研人员启动科研工作,出了成果并将成果转化后偿还给国家。这种情况有利于科研,但也容易出现“赖账”现象,得到科研成果的企业说没赚到钱,无法偿还给高校,高校无法偿还给国家。“相比之下,通过孵化器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失为一条好渠道。”即利用高校的技术平台和国家对孵化企业的优惠政策,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第四招:抓好“三个链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说,高校是我国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应抓好“三个链条”,并做好链条之间的衔接工作。唐晓青说,首先,高校科研人员应该对技术市场有清醒的认识,使科研更贴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提供真正可用的技术,不能离市场太远。即使在做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基础实用技术的开发。其次,要注重技术转化之前的市场推进工作。技术有没有价值,取决于市场。发达国家财力雄厚,很注重这一环节。在我国,这个环节光靠政府投入尚不现实,应研究能否引入风险基金,调动社会资金,以支持高校成果的转化。建议国家3至5年内,在技术形成产品之前,健全良好的技术先期投入机制。接下来搞企业运作,真正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