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时间:2023-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改革就业指导课,大力推进“职业生涯设计”各高校往往会为毕业班同学开设“就业指导课”,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指导、政策指导、心理指导、技巧指导等方面内容。因此,许多在就业指导工作上走在前列的高校近年来比较推崇在高校学生中推进“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应贯穿学校教学和学习的始终。

当前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几年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其有以下原因:

1.扩大招生规模产生就业压力

从1999年起,我国各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为115万人,2002年有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将达到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依此发展趋势,毕业人数今后还继续增长。因此,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学生本人及家长都发出这样一种感叹:“现在大学生就业成了大问题了。”以致许多大二学生都开始关注今后就业趋向问题,逐步感到了就业的压力。

2.择业结构不平衡产生就业压力

一方面,由数字反映出毕业生人数与需求岗位数目的客观矛盾造成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也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去企业。就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来看,需求最大的用人单位是各层次的制药及相关企业,应该讲在整个浙江省积极打造“制药强省”的大背景下,制药企业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其产值连续几年在全国排名前列。企业自身软硬件条件发展也很快,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规模档次不断提高。这都需要许多高层次学历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企业中去,因此对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制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日趋增加。每年3~6月招聘会的高热期,都有许多企业上门招揽人才。但学生往往碍于大多数制药企业位于非中心城市,在车间可能频繁接触化学药品等原因,纷纷表示不愿进厂工作。毕业生往往都盯住中心城市的职能部门或几个大型企业,出现“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现象,这样也造成就业结构矛盾,产生就业压力。

3.人才供需信息不畅造成的就业困难

学校与用人单位缺乏全面沟通与联系,致使信息不畅,供需不对路,造成人员缺乏与人才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虽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市场供求信息是越来越畅通了,但是在招聘用人问题上,企业的用人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准确达到毕业生手上。信息不畅导致毕业生应聘“挤破头”、企业要人时已无约可签的现象,不能达到人才优化配置。

4.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从过去“统包统分”、“毕业就是干部编制”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就业途径。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让毕业生能更加认清形势,能更加明白地剖析利弊,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发挥其功能

在校期间,毕业生对社会职业认识太少,不能为自己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充分准备,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因此,在这方面学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平时能经常性地将学院信息动态与企业沟通,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积极推荐用人单位适用需要的毕业生。二是请历届毕业生,特别是在本行业中的成功人士,回校做成才报告,向在校生讲述他们在各种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体现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以现身说法感染在校生,给各年级同学以不同的启迪,鼓励他们学好专业课,加强素质锻炼,放下“城市情结”,勇敢地走入社会,接受考验与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三是请用人单位代表来校做主题讲座,介绍企业发展、用人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讲讲社会上需要怎样的人才,毕业生应如何做好择业准备,引导大学生放宽眼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健康向上的择业心理。

2.为学生建立毕业生信息库,搜集就业意向

每年各种招聘会召开之前,学校或学院都会为学生制作就业推荐表,上面记载了学生个人简历、考试、获奖、特长及担任学生干部等客观情况,为用人单位充分了解毕业生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就业指导教师或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教师不清楚个人就业意向,往往导致推荐信息缺乏针对性,以致出现部分失效的情况。而如果学校能同时将毕业生个人就业意向收集起来,有针对性地将毕业生推荐给用人单位,那就能为用人单位更快更好地找到合适用人对象提供便捷。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很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3.改革就业指导课,大力推进“职业生涯设计”

各高校往往会为毕业班同学开设“就业指导课”,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指导、政策指导、心理指导、技巧指导等方面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相关政策,科学地分析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剖析自我,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顺利实现就业。但是,由于毕业生之前对就业相关工作了解甚少,自身素养和知识体系的准备尚不充分,在这段时期内又无法很快弥补,致使就业指导意图不能完全体现,打了折扣。因此,许多在就业指导工作上走在前列的高校近年来比较推崇在高校学生中推进“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及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而确定学习、发展的计划,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和阶梯,使之能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不断学习,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在入校之始就置于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阶段的学习之中。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为学生勾画美好的未来,树立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产生作用于学生个体的内在激励;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找准自身的优势,及早培养基本技能,全方位装备自己,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赢得就业的主动权。所以,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对于增强其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自觉性,有着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设计应贯穿学校教学和学习的始终。在职业教育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完成从基本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还要逐步让学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具体的准备和设计。此后整个教育阶段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形成较稳定的个人职业兴趣的决定性时期,学生通过学习探索,将对各种职业选择进行权衡,从而确定各自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4.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普及,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无疑将大大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2003年非典时期,各大招聘会纷纷停办,面对就业严峻形势,浙江工业大学率先以网上招聘的形式开辟了就业指导领域的新途径。它为用人单位、毕业生设立不同通道,进行网上注册。毕业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电子简历”和“求职档案”挂到网上。每个毕业班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子简历”和“求职档案”,包括毕业班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状况及思想品德考核等,让更多的校外用人单位能够在该校的毕业班学生人力资源库中找到合适的用人对象,也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公开性、快速性和及时性,注重利用大量网页形式张贴不同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让更多学生每时每刻都捕获到新的信息,辅之以企业各方面情况宣传,由就业指导办公室对一些信息加以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用人单位信息,与自身情况相对照,抓住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以下的几点启示:

1.顺应就业形势变化,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首先,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科技不断进步等因素对高校办学的挑战,高校的学科建设应在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方向上下工夫。在保留传统专业、合并相近专业以扩展专业覆盖面的同时,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拓宽高校自身的生存空间,提高竞争能力。此外,应增开“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和“社交礼仪学”等人文科学类的选修课,提高就业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专业知识,更应该侧重引导、启发,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再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学校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相对封闭的单一教学形式,既让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局限,又扼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革新,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跟上形势的发展,及时掌握就业政策,加强学习,提高就业指导水平迫在眉睫。因此,亟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仅限于帮助学生在面临就业时进行工作岗位的选择,而是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选择教育、选择专业、制订职业规划,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得到职业方面的指导。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重视为受教育者提供就业指导,建立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的有关职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和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通过科学的职业指导,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根据目前高校的人员配置情况,可以建立由“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校内就业指导基本队伍,辅以校外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就业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