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的军事力量情况的分析介绍

台湾的军事力量情况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4-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精简整编,台湾的总兵力已由原来的约56万人减至50万人左右。台湾陆军将“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撤销,扩编为一个军团部,负责台湾南部地区的作战。最近又宣布用最现代化舰只成立“第七舰队”,重点加强台湾东部海区和洋区的制海能力。台湾空军将台东指挥部扩编为一个飞行联队,还在花莲组建了另一个飞行联队,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空中力量;并把屏东的反潜机中队扩编为大队,以提高反潜作战能力。

四、台湾军事力量情况

自从70年代美国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废除共同防御条约和撤走其驻军以后,台湾军队适应台美关系的急剧变化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形势,制定了“积极防御,独立固守”和“歼敌于半渡决战于境外”的战略,并按照“防空制海为优先,地面决胜为重点”的备战方针,积极调整和改善兵力结构,精简部队,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一)精简整编,针对性强

为适应现代化战争作战需要,台湾军队逐步实施了精简整编。其主要特点是:改编进攻性部队,增强防御作战力量;压缩常规部队,加强海军空军和技术勤务部队,使兵力结构更加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裁减机关和后勤单位,力求减少人力而提高战斗力。经过精简整编,台湾的总兵力已由原来的约56万人减至50万人左右。

陆军着重提高抗登陆和反击作战能力。台湾陆军将“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撤销,扩编为一个军团部,负责台湾南部地区的作战。撤销西部地区的两个军部,在花莲、台东地区成立了一个相当于军级防卫部,加强台湾东部战区的防御指挥。将原轻装步兵师与两个战车群合并,组建了两个机械化步兵师,这两个师的武器装备较先进,火力和机动力较强,是防御作战的骨干力量。原重装步兵师精简后勤单位和非战斗人员并压缩工兵、通信、卫生编制人员,使平时编制员额减少近1 500人。将4个预备步兵师与另4个轻装步兵师合并组编成4个重装预备师;而将其他5个预备步兵师改编为重装预备师(后撤销1个),使其保持有8个重装预备师的兵力。将原驻金门的重装步兵师改编为简编师,每营编制不足200人,专门负责新兵训练。装甲部队先后组建了两个独立装甲旅和两个战车群。炮兵部队恢复了军团所属的炮兵指挥部,并将其直属的野战防空炮兵12个连增至22个连。特种作战司令部与空降司令部合并编为空降特战司令部,并将陆航部纳入该部,以增强特种作战能力。防空导弹部队新组建两个“霍克”导弹营,并将原有的一个导弹群指挥部改建为防空飞弹指挥部,下辖6个导弹营,以增强防空作战的协调指挥。此外,台湾还在原“陆军总部”通信兵群的基础上,改建两个电子战群,将其所属的通信营改为电子战营,并在其3个军团部成立3个电子战连,表明其在增强电子战能力方面加大了力度。

海军突出反封锁,特别重视东部海区作战和反潜作战。台湾海军专门成立了苏澳军区,负责台湾东部海区的作战指挥,并先后组建了岸基直升机队和岸基导弹大队。最近又宣布用最现代化舰只成立“第七舰队”,重点加强台湾东部海区和洋区的制海能力。海军陆战队在原有两个师及其外岛部队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陆战预备师之后,还与陆战司令部训练中心合并组编为海军训练指挥部,其总员额减少约10%。舰艇部队除减编1个登陆舰队、1个小艇大队和陆军船舶营外,还普遍减少了编制人数,并撤销了两栖部队训练中心。台湾海军的编制员额虽然下降,但随着现代化舰只逐步替换现役舰只,其制海能力并没有因此而下降。

空军扩大战略纵深和增强制空能力,加强了飞行部队和地面防空高炮部队建设。台湾空军将台东指挥部扩编为一个飞行联队,还在花莲组建了另一个飞行联队,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空中力量;并把屏东的反潜机中队扩编为大队,以提高反潜作战能力。其防空炮兵部队组建了3个35mm高炮营,并与低空近程地空导弹相结合,组成“天兵”防空系统,增强机场等重要目标的防空力量,其空军地勤部队员额则有所精简。

此外,台湾军队的警宪部队、机关院校及其直属部队也作了较大的精简,共减编20 000人。

通过精简整编,台湾军队的编制和部署、任务更趋合理,陆战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作战指挥相对统一,抗登陆和突击能力有所增强。从制海和反封锁角度看,它已初步形成了陆、海、空三军联合制海的作战体制,并力图将台湾地区作为反封锁作战的突破口。防空则以飞机、导弹、高炮相结合,组成多层次、立体化的防空体系,扩大了战略纵深,进一步增强了预警指挥和持续作战的能力。

(二)不遗余力更新武备

台湾军队十分重视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多年来,台湾军费开支一直居高不下,除正常拨款外,还为尖端科技研究和国外大宗武器采购拔出国防特别预算,其军费支出已占其财政总预算的50%左右。随着精简整编的实施,军费中用于科研和装备的费用有所增加,这样,就为研制和采购新型武器装备提供了最大的经费支持。台湾军队除动用巨额军费购买美国、法国、荷兰等国的高技术武器外,还积极建立自己的军工生产体系,大力研制比较先进的武器和不断改进现有武器装备,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和体系配套水平,力图用最短的时间,使其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在2000年前达到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接近的水平。

地面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装备向装甲化、立体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增强火力、机动力和打击力。海军武器装备主要向舰艇武器导弹化、反潜武器配置立体化和指挥系统自动化方向发展。空军重点更新战斗机、完善预警指挥系统,并提高电子对抗能力。增强三军电子对抗能力和提高指挥自动化水平,将列入电子装备系列军事科技的重点项目优先发展。

(三)重金购买武器装备

“买一个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台湾军方的一贯主张和做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为建设一支强大的威慑力量,实现近年提出的“10年兵力整建计划”,更是不惜血本地拿出400多亿美元为其三军四处采购种种武器装备。所购数量之多、种类之繁,足可以开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国武器博览会”。下面就是台湾当局近年通过各种手段从外国购得的几种主要的武器装备。

法制“幻影”2000-5战斗机,共购得60架;美制M60A3主战坦克,共购得200辆;美制M-8装甲火炮系统,拟购买700辆;美制AH-1W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共购得42架;美制OH-58D侦察直升机,共购得26架;美制F-16A/B战斗机,共购得1590架;美制“爱国者”防空导弹,共购得4~7套;美制“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目前已购得2艘(最终将购置8艘);法制“拉斐”特级导弹护卫舰,已购得1艘(光华2号);美制“复仇者”防空导弹等。

此外,台湾近年来还以租借的形式从美国租得12艘“诺克斯”级护卫舰,并购买了12架SH-2F“海妖”以及S70(M)1反潜直升机。同时,台湾还向美、法、意、德等国购置了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大量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及配件等。

尽管台湾军队苦心经营多年,积蓄了一定的战斗力,但其致命之处是战略纵深太浅,很难长期独立固守。因为地域纵深浅,目标相对集中,几乎没有后方可言,所以无论任何方向遭受攻击都将带有全局性和致命性。

针对陈水扁台独、修宪、公投、设定台独时间表,力图造成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事实的一系列行径和台海斗争的严峻形势。2005年3月14日上午,全国人大在第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以2896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分裂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分裂法》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并明文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年四月至七月,台湾在野党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的主席连战宋楚瑜、郁慕明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均获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接见。并均与中共举行会谈、发表会谈公报。由此掀起了一股大陆热。台湾在野党不断组团纷纷登陆,落实公报精神。民主党内五个立委也表示就财经议题参访大陆,要求执政党首陈水扁举行“扁胡会谈”的声音出现并不断升高。台岛政治形态变化使两岸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两岸良性互动态势慢慢形成。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问题。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绝不容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台岛内的民意现状是支持统一和支持台独的人不在多数,倾向于维持现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反对“一中”甚至成了标榜台湾自主性的旗帜,台湾与大陆的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永不称霸的方针,使我们对周边邻国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分歧和共谋发展,以相互依存和争取双赢的理念原则,很好地处理了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成功地解决了中俄中越等水陆边界问题,中印边界谈判进展良好。与东南亚国家(除日本外)较好地解决了有争议海域,实行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有效地争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发展环境

思考题

1.冷战后国际军事格局及军事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2.本章中世界一些国家的防务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概况是什么?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