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对抗侦查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对抗侦查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时间:2024-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组织实施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以及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电子对抗侦察,按侦察对象分为雷达对抗侦察、通令对抗侦察、光电对抗侦察。简称反干扰或抗干扰。

三、电子对抗战术

随着电子对抗技术和电子对抗装备的发展,电子对抗战术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归结起来有电子对抗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和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电子战样式。

(一)电子对抗侦察与反侦察

现代科学技术为军事侦察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同样也为现代战争提供了电子对抗技术和手段,因此给电子侦察制造了很多困难。

1.电子对抗侦察:是一种搜索、截获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从中获取其战术、技术特征参数及位置数据等情报的活动。经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组织实施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以及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准确的情报。

电子对抗侦察,按侦察对象分为雷达对抗侦察、通令对抗侦察、光电对抗侦察。雷达对抗侦察是指侦测、记录敌方雷达及雷达干扰设备的信号特征通用数,并对其定位和识别。通信对抗侦察,是指对敌方无线电通信电台和通信干扰设备进行侦测和测向、定位,并根据通信电台的技术性能、通信设备、通联规律,判断通信网的组织、级别和属性。光电对抗侦察是指截获和识别敌方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武器的激光辐射信号和飞机、坦克、导弹等本身的红外辐射信号。电子对抗侦察是夺取电磁优势的前提条件,它没有时空限制,每时每刻都要进行,是和平时期电子对抗的主要形式。随着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电子对抗侦察将向扩大侦察范围;对重点地区保持不间断监视;改进电子对抗侦察战术,提高侦察效能;研制智能化接收系统,扩大侦察频段,提高信号截获和测量精度,以及提高分析处理能力的方向发展。

2.反电子侦察:是为了防止敌方截获、利用己方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信号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使敌方难以截获己方的电磁发射信号,或无法从截获的信号中获得有关情报。其主要措施有:(1)电子设备隐蔽频率和战时保留方式,平时则采用常用频率工作。(2)缩短发射时间,减少发射次数,尽量采用有线电通信、摩托通信、可视信号通信等通信手段。(3)使用定向天线,或充分利用地形的屏蔽作用,减少朝敌方向的电磁辐射强度。(4)将发射功率降至恰好能完成任务的最低电平。(5)转移发射阵地并使发射活动无规律。(6)使所有电子设备都保持静默;或则指挥员指定一部分电子设备进行必不可少的发射活动。反电子侦察的具体做法还有:设置简易辐射源,实施辐射苦难或实施无线电佯动;采取信号保密措施,使用不易被敌方截获、识别的跳频电台,捷变频雷达等新体制电子设备。

电子侦察不论平时、战时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反电子侦察已成为一项经济性的电子防御措施;反电子侦察涉及所有作战部队,必须严密组织、统一实施,并与其他反侦察手段结合作用。

(二)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是现代战争中争夺战场电磁优势极为重要的作战手段,它和兵力优势、火力优势、武器装备优势一起,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1.电子干扰:是为了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作战使用效能所采取的措施,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削弱或破坏敌方电子系统进行战场侦察、作战指挥、通信联络的武器控制能力;为隐蔽己方企图,达成战役、战斗的突然性和提高己方飞机、舰艇、装甲车辆等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电子干扰按产生的机理,分为有源电子干扰和无源电子干扰两大类。有源电子干扰是用专门干扰发射机发射或转发某种形式的电磁波,使敌方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接收部分受到扰乱和破坏。发射的干扰信号是根据被干扰电子设备类型、工作频率和体制等确定。无源电子干扰是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器材,反射或吸收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波,使其效能受到削弱或破坏。主要用于干扰雷达、激光测距装置等接收反射回波的电子设备。按干扰的作用性质可分为压制性电子干扰和苦难性电子干扰。压制性电子干扰是指造成电子设备的接收系统过载、饱和或难于获取有用信号的干扰。欺骗性干扰是发射与有用信号完全相同或相似并含有假信息的干扰信号,使电子设备或操作人员真假难分辨,造成错误的识别和判断。按干扰的对象,可分为无线电通信干扰、无线电导航干扰、雷达干扰、无线电遥控测试干扰、红外干扰、激光干扰等。

2.反电子干扰:反电子干扰是指针对敌方所施放的各种电子干扰而采取的反措施,目的是削弱或消除敌方电子干扰对己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的影响。简称反干扰或抗干扰。

反电子干扰,按电子设备的种类分为雷达反干扰、通令反干扰、引信反干扰、导航设备反干扰、光电设备反干扰。按作战使用分为技术反干扰和战术反干扰两大类。技术反干扰主要是提高电子设备本身在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即在电子设备的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系统中采取的反干扰措施。反干扰技术措施的针对性比较强,通常一种反干扰措施只能有效地对抗某一种干扰。在实际作战中,电子设备是军队指挥系统或武器系统的一部分。在单一电子设备反干扰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战术措施来保障作战任务的完成,是反干扰的重要方面。反干扰的战术措施主要是调整电子设备的配置、组网工作和综合运用等。即将不同体制、各种频段的雷达配置成网,以发挥网的整体抗干扰能力;综合应用多种控制和通信手段,如有源探测和无源探测相结合;红外寻的、激光制导和雷达制导相结合;有线通信、运动通信和无线电通信相结合等;设置隐蔽台站(网)并适时启用;利用干扰信号对干扰源进行跟踪寻的、定位,可能时用火力将其摧毁。

(三)摧毁与反摧毁

在现代战争中,专用的电子对抗装备几乎扩充战场和各个地域,战场上的电磁斗争,不仅使雷达、通信及其他光电精确制导武器等大量应用电子技术装备的武器系统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战争中的电子对抗形式也由最初的“软”杀伤,发展成为“软”、“硬”兼施;电子作战方法也由原来的使敌方电子装备失效,发展为直接打击制其于死地。

1.摧毁:是指在查明敌方电子对抗装备及其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用直接损伤的方法使其瘫痪并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工作的一种电子对抗手段。主要有火力摧毁、派遣人员摧毁和反辐射摧毁等方法。

所谓反辐射摧毁,实际上是利用敌方的电磁辐射信号导引反辐射武器摧毁敌电磁辐射源的行动。被攻击的电磁辐射源主要是炮瞄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无线电制导系统、干扰台,以及其他无线电发射设备。反辐射摧毁的主要手段有反雷达飞机、反辐射无人机和反辐射导弹等。反雷达飞机是压制和摧毁雷达的专用飞机,机上装有雷达报警设备。在作战中,通常先于攻击机群与攻击机群混合编队出航,机上侦察告警设备搜索、截获敌方防空雷达的信号后,随即发射反雷达导弹和其精确制导武器摧毁敌雷达。为提高自卫能力和攻击效果,机上还装有有源、无源干扰设备。反辐射无人机是一种装有电子对抗侦察设备和战斗部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可由作战飞机携至空中发射,或者从地面发射。使用时,预先编好程序或在飞行中再编程序。发射后由自动驾驶仪控制飞向指定的目标区,机上电子侦察告警设备自动搜索敌方电磁辐射信号,并进行识别、定位、判定威胁等级,当选定某一攻击目标后,即进行俯冲攻击。反辐射导弹是利用敌电磁辐射信号自动导引的导弹,有机载型、舰载型和地面型等。应用最广泛的反辐射导弹是反雷达导弹,通常用于攻击预先选定的目标,发射前须依靠机上的电子对抗侦察设备对敌方雷达信号进行截获、测量、识别和定位,确定被攻击的目标;发射发,弹上被动雷达寻的设备接收并跟踪敌方雷达信号,自动导弹向雷达站。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将第一代空对地反雷达辐射“百舌鸟”用于越南战场。

目前,世界各国已研制十多种几十个型号的反雷达导弹,在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又研制出低成本的反辐射无人机,并开始研究新的反辐射摧毁手段,如非核电磁脉冲炮弹、各种口径的反辐射炮弹、摧毁干扰源和C3I系统中发射设备的反辐射导弹等。随着反辐射武器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反辐射摧毁技术、战术的发展

2.反摧毁:是针对敌方的攻击手段,保证己方电子对抗装备生存而采取的措施。反电子侦察是反摧毁的重要环节;对电磁辐射源加强管制又是反射摧毁的有效措施之一。电磁管制的目的是防止己方的发射设备发出的电磁信号及战术、技术参数为敌方侦知和利用,避免己方电磁发射与接收设备工作时相互干扰,为己技术侦察与传感系统创造良好手工作环境,有时则为了迷惑苦难敌人。电磁管制的方法包括部分或他部停止电磁发射设备的发射活动,保持电磁“静默”,减少发射次数和发射的持续时间,控制开机时间和发射方向,严格进行电磁频谱区分与管理等。随着电子技术装备大量用于军事,其设备的安全与有效工作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子对抗中的摧毁与反摧毁斗争与将变得更加激烈、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