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自我评价

(二)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自我评价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自我评价恋爱是处于花季年龄的高校学生自然要高度涉及的问题,也是研究大学生性道德规范问题的重要内容。高校管理者对待大学生的恋爱现象也宽容多了,过去的严厉处罚规定基本上被取消。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态度,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问题。总体上甘肃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与刘达临教授1990年的调查比例持平。

(二)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自我评价

恋爱是处于花季年龄的高校学生自然要高度涉及的问题,也是研究大学生性道德规范问题的重要内容。当前的在校大学生经过紧张、压抑、单调的高中生活,进入到宽松、浪漫的大学校园。所以,高校恋情是特定环境、特定年龄和特定群体的自然产物。其实自从2001年高考报名取消年龄限制以及2003年新婚姻法颁布以后,许多高校对学生恋爱的限制基本趋缓。高校管理者对待大学生的恋爱现象也宽容多了,过去的严厉处罚规定基本上被取消。尤其是2005年9月教育部颁布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的原管理规定,改为“学生能否结婚,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这一规定意味着大学生只要达到法定婚龄就可以结婚,根据这一条例规定,国内各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行为采取既不处罚也不提倡的态度,只是在公共必修课上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该课程中专门有爱情观教育的内容)适当引导。面对宽松的环境,恋爱热持续升温,大学生面临的局面越来越复杂,面对的选择和压力增加,失恋后的心理问题增多,高校管理者也感到管理和指导的难度增大。所以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旨在更好地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为大学生提供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有效指导。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态度,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您目前的恋爱现状是:正在谈;没有谈;准备谈;不想谈”;其二“您对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是:应当禁止;应当限制;应正确引导;顺其自然”。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有利于与其他问题的相关性研究。

1.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现状

从性别上分析,调查结果如图3-16所示,表示“正在谈”的占总数的29.9%,其中男生为28.1%,女生占32.1%,女生略多于男生,也就是正在谈的大学生三成左右;“准备谈”的占总数的11.0%,男生高出女生6.9%。如果将“没有谈”和“不想谈”的大学生加起来占总数的59%,也就是近六成的大学生没有谈恋爱,这个结果与同类调查的数据基本接近,只是甘肃大学生谈恋爱的比率要低许多。1990年刘达临教授的“全国性文明调查”中显示:在3360名大学生中近30.0%的学生进入恋爱。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潘绥铭教授调查显示:在2987名大学生中谈恋爱的大学生为48.9%。胡珍教授在2003年对全国4123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中谈恋爱的大学生为49.7%,没有谈的学生是50.3%。总体上甘肃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与刘达临教授1990年的调查比例持平。说明甘肃大学生在谈恋爱的比例上明显比全国的水平低,这种结果与大学生自身的观念、家庭的态度、区域的文化、族群的习惯有关。总体上来说甘肃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性爱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并在本研究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上明显表现出来,说明笔者的调查是客观的、真实的。

img43

图3-16 不同性别与目前恋爱状况交叉情况

从年级分析上可看出,年级越高正在谈恋爱的学生递增,准备谈恋爱的学生递减,这是符合学生恋爱规律和心理特征的。如图3-17所示,大一的学生“正在谈”的53人,占18.7%;“没有谈”的151人,占53.2%;“准备谈”的43人,占15.1%;“不想谈”的学生为37人,占13.0%。大二学生“正在谈”的141人,占31.5%;“准备谈”的学生46人,占10.3%;“没有谈”的为194人,占43.4%;“不想谈”的为66人,占14.8%。大三“正在谈”的为78人,占33.3%;“准备谈”的学生为21人,占9.0%;“没有谈”的学生为21人,占9.0%;“不想谈”的学生为42人,占17.9%。大四学生“正在谈”的人数为77人,百分比上升至38.9%;“准备谈”的人数18人,占9.1%;“没有谈”的82人,占41.4%;“不想谈”的人数为21人,占10.6%。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年级越高,正在谈恋爱的学生越多,到大四时高达38.9%,而没有谈和不想谈的学生相应的减少。

img44

图3-17 不同年级与目前的恋爱状况交叉情况

2.对谈恋爱的态度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设计了“大学生对谈恋爱的态度”和“父母亲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两个问题。

大学生自己对谈恋爱的态度如表3-18所示,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来看,排在首位的“应正确引导”,占总数的59.4%;排在第二位的“顺其自然”,占总数的24.5%;认为“应正确引导”和“顺其自然”的人数占了83.9%,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对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持赞成态度,而“应当禁止”只占3.7%、“应当限制”的只占12.4%,两项相加只占总数的16.1%,不到两成,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无明显差异。

表3-18 不同性别对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交叉情况

img45

从父母的态度来看,如表3-19所示,24.3%的父母“不赞成”,其中55.8%的女生父母不赞成,而男生为44.2%。可见,一半以上甘肃大学生的父母对女生谈恋爱不放心;父母“担心不成功”的20.1%,不成功就意味着受伤害;父母“不表态”的占总数的23.4%,也就是父母没有明确表示赞成还是反对;35.0%的父母的态度是“不影响前途就行”,其中男生的父母比率明显地高于女生父母,看来父母对男生的前途更看重;13.7%的父母“赞成支持”子女谈恋爱,其中男生的父母支持度高出女生30.8%,这与前面父母不赞成的比率中女生父母占多数的结构是相适应,进一步说明了学生答题的态度是认真的。另外,“不满意自己的恋人”和“其他”的占到总数的19.5%,其中女生父母不满意子女恋人的比率明显高于男生父母,可见女生父母对女儿的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婚姻改变女生人生的传统观念仍然很明显。

表3-19 父母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与不同性别交叉情况

img46

根据2001年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的调查结果比较,发现有相同点也有明显差异。相同的是父母亲对女生的担心甚于男生,但整体上区域差异性非常显著,潘绥铭教授调查结果显示55.3%的父母亲对子女谈恋爱表示理解支持,其中父母对女生的支持明显低于男生(60.4%的男生父母支持、48.4%的女生父母支持),30.0%的父母反对,14.8%的父母不表态;而甘肃大学生的父母只有13.7%的赞成子女谈恋爱,不表态的为23.4%,反对子女谈恋爱的父母高达50.1%。与潘教授十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甘肃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谈恋爱表示理解的少,比潘教授的结果要低41.6%,而反对或担心的高出20.1%。也就是说,结果刚好是相反的,一半以上的甘肃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谈恋爱表示反对,而赞成的只有13.7%。这一方面是因为担心恋爱不成功受伤害,另一方面害怕子女随意发生性关系,尤其是女生的父母反对率明显高于男生,女生的父母更担心子女受到伤害或发生性行为,这种态度多少与传统的贞操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态度之历史比较(2001年—2011年)

2001年的调查问卷中由于没涉及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问题,无法比较,在这只比较大学生的恋爱现状与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

如表3-20所示,甘肃大学生十年间谈恋爱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如果将“正在谈”和“准备谈”的人数合并,2001年男生谈恋爱的人数占49.7%,女生为45.9%,这个数字与潘绥铭教授在2001年对全国大学生的性观念调查中得出的结论相近,潘教授的结论是有恋人的男生47.6%,女生为49.3%,也就是近一半的大学生基本有了恋人。2003年胡珍教授的结论是谈恋爱的男生为49.7%,女生为51.2%。而2011年笔者调查的结果是谈恋爱的男生为42.5%,女生为39.4%,这样看来从2001年—2011十年间甘肃大学生谈恋爱的比率基本没有明显升高,反而有所下降,不想谈和没有谈的大学生相应增多了。这不像媒体的宣传那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的比率大幅增加,而是始终保持在40%~50%左右。从大学生对谈恋爱的态度上,十年间也没有太大变化,仍然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应正确引导,十年间这一比率一直排在第一位,近三成的大学生认为顺其自然,只有极少数大学生认为对大学生谈恋爱应当禁止。

表3-20 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与对谈恋爱的态度之历史比较

img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