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甘肃大学生对目前性教育现状的评价,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进入大学后,您接受过哪一方面的性教育:爱情观教育;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讲到过一些性知识;没有接受过任何方面的性教育”,旨在了解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现状;其二“您对大学生中进行的爱情观教育的评价是:很有成效;有一些成效;根本没有成效;说不清楚”,旨在掌握大学生对爱情观教育效果的评价。
1.目前甘肃高校性教育的现状及历史比较
为了解甘肃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性教育内容,特设计了4个选项,分别是:“爱情观教育;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讲到过一些性知识;没有接受过任何方面的性教育”。根据频率分析:均值为2.75,标准差为1.206,方差为1.453。具体调查结果如图4-17所示,38.4%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即便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性教育;24.8%的大学生在大学接受过爱情观教育;22.8%的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听到过一些性知识;只有14.0%的大学生在大学接受过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教育。通过性别、年级、专业等的交叉分析,多因素变量之间没有发现有显著差异性。也就是86%的甘肃地区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科学全面的性教育,在随后的纵向横向比较中发现这种局面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
图4-17 大学生接受的性教育现状
历史比较(2003年—2011年):
由于笔者在2001年调查时未涉及这个问题,但胡珍教授在2003年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因此,凡涉及2003年的数据均为胡珍教授的调查数据。虽然胡珍教授的调查样本是全国高校,而笔者的样本来自于甘肃地区高校,但涉及问题的可比性很强。比较结果如表4-18所示,2011年排在首位的仍然是“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的大学生,占总数的38.4%,比2003年下降了1.1%,基本没有明显变化,其中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男生比女生仍然高一些;排在第二位的仍然是“接受过爱情观教育”,占总数的24.8%,比2003年降幅达14.2%,这说明甘肃地区高校的爱情观教育比全国高校8年前的情况有明显变化,甘肃地区高校对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缺失严重。可喜的是2011年有22.8%的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接收到了一些性知识,与2003年胡珍教授的调查结果相比增长了8.6%,说明高校的有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讲爱情观内容时有选择的讲到了一些性知识;另外2011年14.0%的甘肃地区大学生接受过科学全面的性教育,比2003年增幅达6.7%,说明有些甘肃地区高校开设了性教育的选修课,并设有心理咨询室辅助性教育。如西北师范大学开设了性教育的选修课并有心理咨询室辅助教学,看来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凡是选修了该课程的大学生均得到了全面科学的性教育。总的来说,近四成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和爱情观教育仍然是事实,在大学阶段仍接受不到性教育和爱情观教育就明显的不正常。如果大学生没有科学的性教育和爱情观教育,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在恋爱中爱情与性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作出性道德判断和选择?答案明显是不乐观的。看来各高校对性教育的态度与学生的需求有相当的距离。
表4-18 大学生接受过的性教育情况之历史比较
2.大学生对爱情观教育的评价及历史比较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24.8%的甘肃地区大学生接受过爱情观教育,其余75.2%的大学生未接受过爱情观教育。这个结果有点不正常。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现在各高校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公共必修课,而爱情观教育是该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按理说笔者所调查的全体样本,截至笔者调查时止,应该都接受过爱情观教育。因为在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思修课”)教材中,第六章专门有一节讲述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但事实是七成多的大学生未接受过爱情观教育。说明有的思修课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安排爱情观教育的内容,或者没有深入讲解。很明显甘肃地区大学生除了性教育的缺失很严重外,连爱情观教育也是缺乏的。那么,大学里接受爱情观教育到底有无效果?能否受益?大学生对爱情观教育的效果评价如何?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四个选项供学生选择,评价结果如图4-19所示,认为“很有成效”占5.4%;“有一些成效”的42.8%,其中44.2%的男生和41.2%的女生肯定接受爱情观教育有成效;前两项合并后48.2%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里接受爱情观教育有成效,但都认为成效不显著;认为“没有成效”的占26.7%,其中男生为29.5%,女生为23.4%;认为“说不清楚或没关心过”的占25.1%,其中男生为20.5%,女生为30.4%。根据大学生对爱情观教育成效显著的原因分析的多重响应表(表略),45.4%的大学生认为“教育与管理脱节”;37.0%大学生认为“说教太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大学生真正接受过深入全面的爱情观教育,笔者相信成效肯定是显著的,对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必然有益。26.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成效,其中男生认为没有成效的高出女生6.1%,说明男生急需要爱情观教育,但事实上这种教育的缺失或不充分让男生更失望。另有25.1%的大学生说不清,其中女生说不清的人数多于男生9.9%,说明了这一部分人持中间立场,有可能没有接受过爱情观教育也就只能选择说不清楚了。
图4-19 不同性别对爱情观教育效果的评价交叉情况
历史比较:2003年—2011年
由于笔者在2001年调查时未涉及此问题,但胡珍教授在2003年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因此,笔者2011年数据与胡珍教授2003年的数据作比较。比较结果如表4-20所示,2003年胡珍教授在全国做的调查结果显示:39.4%的大学生认为爱情观教育“有成效”,而“很有成效”的比率只有5.0%,与笔者的调查结果接近;“没有成效”的占34.8%,其中男生高出女生3.2%,“没关心过”的占总数的25.8%。2011年笔者在甘肃做的调查结果显示:48.2%的大学生认为“有成效”,但“很有成效”的只占5.4%,与胡珍教授8年前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8年中爱情观教育的成效没有变化;但“有一些成效”的比率明显比2003年的高,增幅达8.4%;相应的认为“没有成效”的人数有所下降,降幅达8.1%,说明经过8年的发展,高校爱情观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学生需求与教育效果间寻找有效的平衡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表4-20 大学生对爱情观教育的成效评价之历史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