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节大二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第二节大二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学生;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帮助别人的学生;大把花钱,看不起贫困生的学生;缺少基本道德规范,无视他人的学生,常常是同学们议论的焦点人物,同学对他们的妒忌和不满常触发同学间的矛盾而导致人际关系冲突,而人际关系冲突又带来孤寂、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由于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常常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

第二节 大二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经过大一的适应期,大二学生基本熟悉了校园的文化和环境,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同学之间也相互熟悉起来。许多同学消除了拘束感,为人行事变得随便起来,许多以往就已存在的问题,都在二年级逐渐暴露出来,于是,各种心理冲突也随之出现,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年级,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阶段。

一、个性品质造成人际关系冲突

刚入学的新生,彼此之间既不熟悉又不了解,对彼此的缺点和毛病也不了解,随着朝夕相处的时间长了,个体间的缺点和毛病都显示出来,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个性品质常常有着较大的差距,相互间的不理解和不宽容,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冲突。如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学生;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帮助别人的学生;大把花钱,看不起贫困生的学生;缺少基本道德规范,无视他人的学生,常常是同学们议论的焦点人物,同学对他们的妒忌和不满常触发同学间的矛盾而导致人际关系冲突,而人际关系冲突又带来孤寂、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中心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中心投向自我。因而会比较多地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尤其是他们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优越感和独立感,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想问题和做事情都从“我”字出发,不能设身处地地进行客观思考,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由于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常常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

(二)心理不相容

因为他人不能与自己观点一致,自己不能引起他人的认同而苦恼焦虑。在心理上有不相容障碍的人,总是将自我束缚在一个狭小的交往范围之内,对他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往往“看不惯”,因而懒得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常常会为一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挑起争端,自伤和气。更严重者,当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容易意气用事,情绪激动,甚至会导致矛盾激化,将事情引向极端,做出对人对己都十分不利的傻事。

(三)角色困惑

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没有正确认识自我角色,以及没有根据不同的角色去学习相应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因此常常碰壁,以致失败。主要表现在:与同龄朋友交往时,“一视同仁”。有的同学自认为这是坦诚,不耍滑头,却不知不顾对象的特点与心理,不顾关系的亲疏,不掌握交往的分寸,交浅言深,交往肯定会遭受挫折;与老师或长辈交往时,“平等互利”。有的同学以与同龄朋友间交往的态度来对待师长,使对方难以接受或造成反感,导致交往失败。

二、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

由于大学课程设置较满,各种资格考试、证书考试增多,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造成学习疲劳,考试焦虑;还有一些学生一年级放松要求,二年级发现学习落后时追赶已来不及;以及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时时影响着他们,导致压力使他们产生情绪浮躁、忧郁、厌烦、易怒等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焦虑

学习压力过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情绪烦躁不安,郁郁寡欢,神情恍惚等。

(二)学习疲劳

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身心疲劳,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神情疲惫,对学习不感兴趣又不得不学而导致的烦躁不安、脾气变坏等以及由于学习效率极低而被迫延长学习时间等。

(三)学习自卑

总认为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不如别人,把普遍性困难当作只有自己才会遇到的特殊困难,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看作是偶然因素所致。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会因一句玩笑话而长时间影响情绪。上课喜欢坐在后排或角落里,不敢正视教师,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等。

三、异性交往产生心理困惑

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进入大二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建立与异性的友谊与爱情,但有些同学常常不能正确处理好异性交往中友谊与爱情的关系,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旧观念的影响,不能建立正常纯洁的男女友谊。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产生心理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

这种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

1.对个人的人生目标无清楚的概念,造成在恋爱问题上的简单幼稚,重外在、形式、浪漫,缺乏深刻的相互了解和责任意识;或对谈论恋爱和恋爱本身的兴趣较浓,对恋爱的结果考虑不多。

2.由于学生在其认知上存在偏差,造成一部分学生分不清好感与爱情、友谊与爱情的关系。异性之间的好感虽然也是人的生理上的自然本能,有时甚至也会引起强烈的感情冲动,但是好感并不都是爱情。两者之间有质的不同。首先,好感往往只需要对方的某一点能使自己倾心或愉悦便可产生;而爱情则是建立在男女双方相互间在人生志趣、个性品质等各方面深刻理解、和谐融洽的基础之上。其次,异性之间的好感是广泛的、无排他性的;而爱情具有排他性。另外,好感并非只限于异性间的吸引,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际之间都会产生好感。然而,长期以来,不少青年人都错误地认为,异性之间只有性爱而不存在友谊,因而,男女之间只要有交往,就是谈情说爱。这使得不少少男少女各守城池,不敢往来,留下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也有人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一旦恋爱,就画地为牢,对朋友、同学等日渐疏远。更有些人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便开始了对恋人的塑造计划,开始干涉、限制对方的生活,搞得关系异常紧张。

(二)恋爱的其他特点

1.恋爱比较脆弱

大学生的恋爱是以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有宽松而高雅的环境气氛。因此,大学生的恋爱所显示的精神享受更为突出,它远离世俗的束缚,尽情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正因如此,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较低,往往经受不住现实的打击和考验,比较脆弱,恋爱关系容易破裂。

2.恋爱的盲目性较大

大学生在校期间恋爱的目的、动机等对于很多人来讲不清楚,他们可能也不愿弄清楚。许多人是随波逐流,有极强的从众倾向,因此,恋爱的格调往往并不高,不少人只是一种消遣或当作一种取得生活经验的实践。

(三)恋爱中的不良心理倾向

1.光晕心理(光环效应)

这种心理倾向在大学生恋爱中常常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在恋爱过程中对对方产生的光晕效应心理,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对方在某些方面赢得自己异常的好感,在感情驱使下,一见钟情,把对方理想化、完美化、偶像化,而对对方的弱点、缺陷视而不见,对其评价以主观色彩掩盖了客观现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冲动逐渐平静,便会发现崇拜的偶像并不完美,心里会产生一种“受骗”的感觉,甚至造成日后爱情的悲剧;另一种是在恋爱择偶中对自身所产生的光晕心理,或者说是“西施眼里觅情人”,指有些人在选择恋爱对象过程中,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评价他人,强烈的自我优越感使其对择偶的期望标准过高,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对恋爱对象百般挑剔,过于苛求,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难以获得爱情。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自卑感过强的人在恋爱问题上,常会因怀疑自己的能力、惧怕自尊受到伤害而无法敞开爱的心扉,一旦恋爱受挫,又往往会采取自我封闭,不再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以逃避现实。

3.羞怯心理

过分严重的羞怯心理是一种心理障碍,在恋爱交往中,过于胆怯、羞涩会出现焦虑紧张、面红耳赤、声音颤抖、举止失态等难以自制的情绪反应,以致陷入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难堪境地。一些羞怯心理过强的学生,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保护自尊不受伤害,常常采取消极回避、退缩等自我防卫机制,形成恋爱心理障碍。

四、批判性的自我意识

进入大二以后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环境,对学校及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自我意识盲目膨胀,对学校及社会有诸多不满,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过分关注消极面,极少关注积极面,对于积极的方面持不信任或否定的态度,似乎这样才意味着成熟,对社会的消极面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去衡量。甚至有些人还盲目地去模仿消极阴暗的做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强的自卑感

自尊心过强的人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骄傲自大,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这种人很容易回避缺点,缺乏自知,易与人发生冲突,导致对自己不满、鄙视、否定的情感产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没有自尊心也不会有自卑感。正是因为自尊心的作用,人才会有羞愧、不满、谴责。所以,过强的自卑感往往以过强的自尊心表现出来。

(二)过强的虚荣心

没有自尊心就没有自卑感,而没有自卑感,也就不必用虚荣心来表现自尊心。那些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强烈的人,往往自卑感很强,虚荣心亦明显。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虽然自惭形秽,却又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他人的评论与批评,与人交往时总存有一种防御心理,不容许稍有侵犯,且常会千方百计地抬高自己的形象。

五、网络成瘾的形成期

大二上半学期是非网络游戏成瘾学生与网络游戏成瘾学生的分化阶段。非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纯粹是为了娱乐和了解而玩游戏,会适可而止。而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却沉迷其中,乐不思学。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批评,以及其他学生关于“瘾君子”的诙谐评价等都会强化成瘾学生我行我素、不听谏言的倾向。大二上学期过后,成瘾学生会碰到许多学习上的挫折,如课程不及格等,但他们依然有着玩游戏的强烈兴趣,对学习的艰辛和前景做出错误判断,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游戏的乐趣和驾轻就熟的游戏技能使他们很容易放弃艰辛的学习。这个时期就潜藏着巨大的学习危险。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其他成瘾行为一样,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高峰体验、自我沉醉和对自我的放弃。高峰体验是个体在持续进行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经验,是一种短暂的欣快感或片刻的解脱感。当个体获得了这种高峰体验后,为了维持这种特殊的感觉便产生了自我沉醉的需要。高峰体验和自我沉醉使个体处于一种虚无状态,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显得无关紧要,并且暂时处于停滞状态,随之出现对自我的放弃。随着上瘾行为的持续,给个体带来的并非轻松感和幸福感,而是恐慌和自我毁灭感,因此,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有研究发现,有成瘾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僻和抑郁的,有相当一部分上网成瘾者在此之前已有其他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有研究结果显示,上网成瘾者通常具有喜欢独处、敏感、警觉及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点。

六、个人利益分配时产生的心理失衡

进入大学后,学生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个人利益的分配问题,如贫困生申请学费减免、贷款的数额、评选奖学金、先进个人、发展党员等。特别是到了大学二年级以后,各种评选接踵而至,大学生们开始意识到生活和学习中的竞争,因此,会出现大学一年级所不曾意识到的竞争感,有的同学在面对这种利益关系时,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这种心理不平衡所反映的错误心态,比如嫉妒,总希望别人不如自己,甚至把别人的失误或挫折看作自己莫大的快慰,幸灾乐祸;对他人的学习成绩、成功交往、文体特长等故意嗤之以鼻,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甚至有意无意地讽刺、挖苦、挑拨中伤、诋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